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化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窑业体系.窑神的出现、信仰的产生和祭祀仪式的形成对德化陶瓷生产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田洁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82-85
晋南流传着大量的帝尧神话传说,遍布着帝尧庙宇、行宫、陵墓和遗迹,并至今延续着规模盛大的祭尧仪式。这些祭祀仪式在传统社会由于等级制度和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体现为官方与民间两种祭祀形态;而在现代社会帝尧公祭大典和庙会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一种文化功能,发挥着调节民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晋南流传着大量的帝尧神话传说,遍布着帝尧庙宇、行宫、陵墓和遗迹,并至今延续着规模盛大的祭尧仪式。这些祭祀仪式在传统社会由于等级制度和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体现为官方与民间两种祭祀形态;而在现代社会帝尧公祭大典和庙会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一种文化功能,发挥着调节民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以贵州省黎平县龙额“河歌艺术节”①为例,旨在说明:(1)“河歌节”祭祀的社神木阿点龙虽属男性神属,但祭祀仪式环节的成规性、习俗性却“或明显或含蓄”②的以女性角色施事话语和“阴性书写”④的方式,说明渊源于远古时期的萨玛神“无意识”记忆基础才是节日“所为之事”(drome—non,古希腊语,意为仪式)④的根基和缘由;(2)“河歌艺术节”举行的以萨玛神民间信仰为根基的、位属岁时仪式的社神祭祀活动,源自侗族初民对关涉“食物和后代”这一“生命现象”和“大自然的生命存在”的思考与探询,即渊源于族群自我“以类万物之情”和“以通神明之德”的方式表达人类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肖毓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布依族的祭祀文化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是布依族文化中最具包容性的人文景观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作为展示布依族文化的平台,传承布依族文化的媒介,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途径以及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布依族的祭祀文化被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富有本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纳钦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5,32(3):87-93
珠腊沁村公主陵祭祀是历史形成的习俗,具有严密的仪式规程。它有一种复调式结构,而且正因为这复调式结构,才养成了世俗和喇嘛两方面的专业性民俗角色。而这两个民俗角色,又由于俗民的世俗与信仰要求,变成了复合型民俗角色。 相似文献
8.
自秦汉以来,五岳列在祀典,为国家祭祀之重要神祇;五岳也是道教的名山灵地,有着自己的祭祀体系。两类祭祀系统最初各行其是,至唐时司马承祯力图将五岳真君列为五岳正真之神,但并未能取代传统国家祭祀之五岳神祇。直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在东京开封设立五岳观,以五岳之神为奉祀主体,其与五岳所在地国家祭祀的五岳之神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道教五岳神与以儒教为基础的国家祭祀五岳神首次二位一体,融会于一身,完成了道教与儒教五岳神的首次真正完整融合。 相似文献
9.
佤族猎头与剽牛——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的典型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永平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2):17-21
佤族猎头祭鬼和剽牛祭神的仪式和内容,为我们展示出了原始宗教仪式的典型方式,即有血(猎头)有肉(剽牛)。人头祭是人对神最彻底的信服,牺牲肉体,奉献头颅;剽牛祭,对神最虔诚的态度,献上最好的食物牛肉和牛头。猎头祭鬼和剽牛祭神,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时在原始宗教仪式中具有典型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黄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45-48,76
毛纶、毛宗岗所理解的“叙事”脱胎于传统却又超越了传统。他们不再固守真实地再现史实的叙事规范而追求事件的艺术传达。他们认为:叙事是作者在传达各种真实或虚构的人事之时的匠心运营行为。其特点是从作者的角度考虑本文的控制。与西方的“Narrative”相比。他们抓住的是其中备受冷落的部分——叙述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雯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0(5):12-15
随着古滇国遗址考古进程的不断加快,独具云南原始文化、民族文化的滇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探索与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滇巫文化研究的内容、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易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78-79,132
从先秦文献中分析中国古代宗庙祭祀之礼的具体内涵及其作用,并利用史实资料揭示其中出现的行礼背义现象以及以“孝”之名掩盖逾制、僭越和不孝之实,从而为找出当今社会祖先祭祀中某些不正常现象的根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琪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3,(4)
殷周以来 ,国君既代表社稷 ,又主持宗庙的祭祀 ,掌握全国最高的祭祀祖先的场所 ,身为“天子”的君王成为天帝在人世间的代表 ,普天之下只有通过君王才能受到天帝的恩惠。民众于是失去了祭祀天帝、直接同天帝沟通的权力。为寻求精神寄托 ,民间祭祀就以“心理补偿”的方式大量出现。殷周以前所有的祭祀活动和殷周至汉之间的非宫廷祭典 ,以及汉以后的“庶民传统宗教”的所有祭祀 ,另外连同身处山势高峻、交通闭塞的古老民族的某一部落或某一支系一直沿氏民族社会的祭祀活动 ,为民间祭祀的分野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孝的产生是个体家庭出现和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亲亲的结果,而实际上丧孝与追孝产生的条件当中包含了必不可少的恐惧成分,其次才是亲亲。由于过去总是用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来告诉人们人死为空,故而对古代遗留下来的丧葬礼仪,大加批判,斥责为封建遗毒。然而纵使它的确有众多的消极影响,但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丧孝和追孝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祭祀舞蹈。从摆手舞的产生、发展、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看,其所表现出的民间祭祀功能十分突出。本文即是运用艺术发生学的理论探讨土家族摆手舞的祭祀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由于八旗汉军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导致八旗汉军萨满祭祀与满族萨满祭祀既相同而又有所区别,然而也正是因为与满族萨满祭祀的区别才使陈汉军旗的信仰独树一帜。本文试从二者所祭拜的神灵、所用神器及其有代表性的仪式等方面对二者的祭祀加以比较,以进一步认识满、汉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羌族古典祭祀从“祭”开始也就有了舞的端;“沙朗”是由祭祀舞演变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自娱乐性较强的舞蹈形式。 相似文献
18.
李锦发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1):17-22
文山壮族依托于山神庙这一原生态民间文化土壤,将“二月二”、“六月六”、“娅歪”等传统节日献祭活动和“竹简签卦”民间文化事象世世代代地相沿成习、留存下来。通过对广南县者太乡平贵村壮族山神庙献祭活动和“竹筒签卦”民间文化事象的调查研究,可探析其所内含着的潜隐性文化内涵以及所凸显出的功能性社会元素。 相似文献
19.
谢育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4)
从民族音乐学的视角对贺州客家民歌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揭示蕴藏于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征。认为客家民歌是贺州客家住区中普遍存在的,唯客家人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客家民歌的流传演唱给贺州客家民系刻上了鲜明的烙印,它历史久远,从客家民系形成之日起,就伴随着客家社会发展的历程,见证了客家的风风雨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映射出贺州客家人的思想文化和其社会历史发展的概貌。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学的文化特征,时贤有以“根在中原、山乡特色、雅俗互动”概括者,此应未得其旨。客家文学作为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其实就在一个“客”字。无论是外在之“形”,还是内在之“神”,客家文学无不体现着“客家”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