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异步传输方法中的一种缓存控制算法-虚时钟算法的几种缓存控制实现方法的比较,提出了宽带综合业务局域网中的虚时钟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易实现的BISLN缓存控制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析基于报文传输延迟测算的时钟同步方法,提出一定同步准确度下具有漂移补偿的RCR模型,它具有提高每一次同步准确度、简化远端时钟读取成功判断的特点,在整体上实现降低整个系统同步计算量的优势.通过给出集成时间戳报文数字锁相环漂移补偿,实现一定同步准确度下具有漂移补偿的RCR时钟模型同步架构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将目前常见的基于报文传输延迟测算的时钟同步方法NTP、IEEE1588等的准确度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测试系统的时钟同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网络化测试系统的时钟同步问题,包括同步时钟源以及时钟同步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网络化测试系统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简单而又实用的测试网传输报文加盖时间戳进行时钟同步的方法,利用ICMP报文给出了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加密中,采用报文摘要的方法不但可以节省加密时间,还可以节省报文传输和存储的开销。在目前提出多种报文摘要中,应用最广的就是MD5。本文针对MD5报文摘要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算法的安全性,通过程序开发对算法进行了实现,总结了MD5加密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以太网的工业测控系统时钟同步,探讨了低同步代价下实现较高同步准确度的问题.提出一定同步准确度下具有漂移补偿的远端时钟读取(RCR)时钟同步模型,它具有提高每一次同步准确度、简化远端时钟读取成功判断的特点,可降低整个系统同步的计算量.通过给出集成时间戳报文的数字锁相环漂移补偿,实现了一定同步准确度下具有漂移补偿的RCR时钟模型的同步架构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将目前常见的基于报文传输延迟测算的时钟同步方法NTP的准确度至少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对WDM光接入网的媒质接入控制协议进行了研究,基于前跳虚时钟算法和波长分配提出了一种新的WDM PON媒质接入控制算法,该算法不仅具有确定的时延保证和公平性,还能够充分利用剩余波长信道,提高了网络承载业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改进的前跳虚时钟调度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前跳虚时钟算法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度算法,它将业务所预留的带宽和链路的剩余带宽实时分离,并用剩余带宽改善其他种类业务的QoS特性,使得带宽资源的分配更加灵活,理论分析和仿真证明,算法不仅降低了“尽力而为”业务的平均时延,还具有确定的时延保证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8.
泛在接入环境下,多个终端相互协同,共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业务保障,而时间同步系多终端协同的关键技术之一,终端间时间同步与否直接决定了基于多终端协同的各类应用的性能优劣。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估计和噪声抑制的时间同步算法,通过结合多终端协同场景特点,借助终端间的双向报文交换方法,建立报文传输时延估计公式,实现准确的时钟偏移补偿;进一步地,提出斜率补偿执行间隔的自适应调整方法和斜率补偿参数的加权修正方法,实现准确的时钟斜率补偿。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在全双工以太物理层中,基于以太帧间隔(inter packet gap, IPG)的固定比特率业务同步时钟传输方法.该方法引入同步剩余时戳(synchronous residual time stamp, SRTS)算法,是一种不受以太分组流量影响的带外时钟传输方法.通过连分数展开分析恢复时钟的各阶抖动成分,给出基于以太帧间隔的同步剩余时戳算法的参数选择方法,并通过软件仿真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硬件实验证明了其优良的同步性能.  相似文献   

10.
时钟漂移与传输延时的不确定性是分布式系统时钟同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同步精度.为此,充分考虑两者的影响,基于锁相环原理将PID调节与线性补偿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时钟同步算法.采用RTLinux构建了具有时间触发机制的工业以太网实验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对所提出的同步算法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网络延时参数的分布曲线和同步性能曲线等.结果表明,该同步算法有效地抵消了时钟漂移,抑制了网络延时的不确定性,获得了更高的时钟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一种改善TCP公平性的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目前在Internet上使用最广泛的传输协议。理论和试验表明TCP连接在一些情况下是不公平的,这些情况包括多拥塞网关、不同的往返延迟和不同报文大小等。该文提出一种"显式公平控制"(EFC)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在网关和端系统都增加机制来单独进行公平控制。在TCP的报文头中增加一个"速率标签"来携带目前的发送速率,网关可以使用报文头中的这个信息对报文区别对待。试验结果表明EFC算法可以有效的改善TCP连接的公平性。该文还讨论了如何在Internet中逐步使用EFC算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通信安全的问题,根据IEC 62351标准提出的安全报文机制,采用国产商用密码算法SM2+SM3加密体系对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报文实现数字签名的功能,利用WINPCAP开发工具实现数据包的发送和捕获,并对安全扩展报文签名进行验证,实现改善报文传输安全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带宽不对称网络中,分析ACK密集对TCP传输带来的影响,采用(用ACK优先调度算法来提高传输性能,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的结论。仿真结果表明:在带宽不对称环境下采用ACK优先调度乍法,可以减小报文的突发,减小ACK延时,提高链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局域网的普及,局域网互连技术成为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关键技术这一,在局域网互连环境中,有效的路径选择算法不仅可以保证报文的可靠传输,而且能够提高传输效率,减少网络阻塞和传输延迟,本文将对NetWare环境下所采用的网络互连协议,寻址机制及路径选择算法进行详细分析,并讨论RIP、NLSP、OSPF等路由协议的性能及所适应的互连网环境。  相似文献   

15.
提出将具有不等差错保护特性数字喷泉码作为欧标高速铁路应答器报文编码方案.由于其不依赖重传、译码过程与编码符号到达译码端次序无关等特性非常适于应答器报文传输场景.针对欧标应答器报文长度特征,本文在不同码长条件下对基于权重的不等差错保护算法、拓展窗口喷泉码及复制窗口不等保护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Matlab仿真得到3种算法在不同码长条件下的性能.验证采用基于喷泉码的不等差错保护方法作为铁路应答器长报文编码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时钟同步是无线分布式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补偿无线网络中链路数据速率的动态变化带来的偏移误差并提高时钟同步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变化的不对称无线传输IEEE 1588时钟同步算法。该算法根据动态变化的无线链路的不对称比来计算主从节点的时钟偏移误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从时钟的偏移误差可以减小到10-3 μs,在无线网络中应用该算法能明显提高时钟同步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通信安全的问题,分析智能变电站IEC 62351通信协议标准,介绍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提出采用国产商用密码算法SM2+SM3加密体系替代国际标准RSA算法进行报文的数字签名,对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GOOSE)的安全扩展报文传输时间采用定量计算,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加合理地分配片上网络中虚通道资源并降低系统总功耗,提出了一种基于功耗优化的虚通道分配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2D mesh结构片上网络通信数学模型,来估算网络中数据包的平均传输延时.然后,以此为约束条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实现虚通道分配,并通过减少虚通道总数,达到功耗优化的目标.在热点通信流量下,根据优化分配算法和平均分配算法的结果进行仿真测试.通过改变节点数据包的注入率,测出传输延时和功耗,以验证优化分配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算法可在满足传输延时约束条件的同时,更加合理地分配虚通道,有效降低了网络功耗.相比于平均分配算法,该算法可降低功耗2.3%~14.9%.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的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拥塞避免转换路由协议.此协议能够及时有效地检测出潜在的拥塞;将发生拥塞地区的报文通过转换路由树转移到其他拥塞和延时更小的最佳路由;对于无法转发的报文,协议提出一种基于优先级的拥塞报文暂存机制,从而有效地减少拥塞报文的丢失.此外,还综合考虑了通过统计获得的节点队列负载容量,提出了一个新的路由准则"拥塞度"来度量网络节点传输的拥塞控制状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路由算法能够提供较好的网络流传输公平性及负载均衡性能.  相似文献   

20.
网络控制系统中单程因特网传输延迟的实时测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单程因特网传输延迟是设计网络控制算法和评价因特网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网络中存在时钟扭曲以及时钟不同步等问题,实际应用中,对测得的延迟数据必须通过算法处理.在对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简单可行的动态线性算法,以此消除单程因特网传输延迟中的误差,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在实验数据处理和实时测量过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