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推力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控制中的电流补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满足高推力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速度伺服要求,选择IP速度控制器,借助在线辨识的方法对直线电机的动子质量、粘滞摩擦因数和推力波动进行辨识,并分别利用在线和离线补偿的方式,对推力扰动进行电流补偿.仿真结果表明,离线补偿使系统的速度波动降低,在线补偿使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伺服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着重介绍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并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该方法和传统的正弦脉宽调制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电压利用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为实际PMSM伺服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活塞外圆加工的一种软靠模车床中使用的直流永磁圆筒型直线伺服电机系统 ,对其组成部分直线电动机 ,速度检测电路 ,位置检测电路及具有高频响数模混合控制器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该设备在使用中的损坏情况 ,提出了一些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纹波推力对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纹波推力补偿策略:基于纹波推力自适应补偿的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位置控制。在这种控制策略中,首先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推力电流来离线提取纹波推力的特征频率,有利于纹波推力数学模型的简化,再通过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在线辨识纹波推力的模型参数,结合纹波推力的特征频率和模型参数,动态地实现了纹波推力的精确估计,最后将纹波推力估计模型直接作用于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对推力电流进行前馈补偿控制,从而实时抑制纹波推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的补偿策略,最大位置跟踪波动误差从补偿前的50μm左右下降到补偿后的不足20μm,位置控制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对高性能永磁同步直线伺服系统的抗扰动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字化电流控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实时自适应电流控制方案,在预测电流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参数辨识,以克服电动机参数不准确带来的影响。用比较计算模型和实际电动机输出之间差别的方法对电枢电感和磁通进行辨识,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介绍了其数学模型,建立了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闭环控制系统,分析了各种控制方法在直线电机控制系统的优缺点.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调速系统中基于饱和函数的模糊滑模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以有效地削弱抖振,系统动静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利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9):2492-2495,2508
提出一种新型电流预测控制策略(Current Predictive Control,CPC)。综合了矢量控制(Space Vector Modulation,SVM)和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的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同时减小转矩脉动。有别于矢量控制的双闭环速度、电流PI控制结构,CPC通过比较电流预测值与速度控制器提供的电流参考值,根据电流预测误差直接给出电压源逆变器(voltage-source inverter,VSI)最优开关序列,省略了SVM中电流PI控制器和脉宽调制器(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同时减小了DTC中由于滞环控制产生的转矩脉动。仿真结果表明了稳定MPC控制器结构简单,计算量小,静、动态性能优异,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模型预测控制寻求最优控制变量时,由于权重系数选取不合理而导致的实际电流不能紧密跟随给定或预测输出电压波动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动态选择权重系数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将模糊控制应用到选取权重系数中,把最优权重系数在线输送给当前正在运行的模型预测控制系统;通过3组试验对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仿真、对比和分析,得出权重系数的合理区间。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权重系数具有良好的兼顾性能,当负载变化剧烈时,电机的鲁棒性较好,电流可以紧密跟随给定;当负载变化平缓时,在满足电流可以跟随给定的条件下,输出电压的波动会减小。改进后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可以根据负载变化需求自动变化权重系数,为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直线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实现方案。该方案吸取传统的电流和电压磁链观测方法的优点,采用改进的磁链观测方法,在电机低速和高速运行时都能准确地观测磁链,从而估算出电机速度,实现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试验表明,它在低速和高速段都其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矢量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设计了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永磁推进电机低转速、大转矩、轻噪声的运行要求,其控制应具备良好的低速性能。根据最大转矩/电流矢量控制原理,该文提出了一套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全数字永磁同步电动机推进系统控制方案,给出了交直交脉宽调制(PWM)驱动方式的硬件结构,以及比例积分调节、空间矢量PWM(SVPWM)等软件设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动态响应快,转矩脉动小,谐波含量少,低速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舰船电力推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磁链、转矩脉动大,开关频率不恒定等问题,在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实现简单的控制方式。该方式结合直接转矩控制和矢量控制的优点,只包含一个易于调节的速度PI调节器,系统简单且参数容易调节。仿真结果证明,引入空间矢量调制概念后,在保持直接转矩控制优异动态响应特性不变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稳态运行性能,保证功率器件开关频率恒定。  相似文献   

13.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弱磁调速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凸极率角度出发,对内部磁极结构电机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为使电机的特性具有可比性,假设电机均运行于相同的基值点,并采取相同的控制策略,着重了研究凸极率(ld/lq)对电机最大可能速度,逆变器功能(VA)和电流控制特性的影响,所得结论对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选择和有积极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流矢量控制及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磁链直接控制的速度和转矩控制策略,通过直接控制定子磁链矢量的轨迹来实现磁链和转矩的控制,具有恒定开关频率及转矩和磁链脉动较小等优点,并给出了直接磁链控制应用的必要条件.仿真证明,提出的控制方案适用于恒转矩区和弱磁区的控制,且在较宽的速度运行范围内改善了速度和转矩控制的动态响应,明显优于传统的电流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5.
将自抗扰控制引入永磁同步电机的速度环控制中,为减少算法计算量和降低参数调整难度,对非线性自抗扰控制进行结构优化和线性化处理,完成永磁同步电机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设计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较常规PI控制抗负载扰动能力强,对不同转速的运行具有较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弦截法的内模控制(secant method—basedinternal modelcontrol,SIMC)策略实现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motor,PMLSM)的高精度位置控制。以核岭回归方法建立被控对象模型作为内模,进而以弦截法求解内模的根作为逆模,构成SIMC系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内模控制(internalmodelcontrol,IMC)系统相比较,由于弦截法求解内模的根作为逆模可实现逆模与内模的完全匹配,使SIMC系统对内模控制PMLSM控制具有更高的正弦信号跟踪精度,更好的鲁棒性与抗干扰性;对于阶跃输入信号,SIMC系统没有稳态误差。SIMC系统一般只要1~2次迭代就能获得稳定的控制量,可满足控制系统快速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参考电压矢量的计算是基于空间矢量调制(space vector modulation, SVM)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核心研究之一. 从电压矢量对电磁转矩的控制作用入手, 分析指出有限的电压矢量是直接转矩控制中转矩和磁链脉动大的根本原因. 设计一种改进的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仅仅利用定子磁链角度、转矩偏差和定子磁链偏差计算得到参考电压矢量幅值和角度. 该方案计算简单, 对电机参数不敏感.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结构简单、鲁棒性强, 能够明显改善直接转矩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采用新一代DSP(TMS320LF2407)设计三相永磁无刷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方案及电机位置信号的确定方法,给出了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图,分别用软件和硬件实现,探讨了磁场定向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直线电机的仿真模型,探究施加不同负载时直线电机的推力以及速度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工件质量的不断增加,直线电机的状态响应时间和最大偏差也在增加;速度的响应时间曲线上升趋势较为平缓,推力的响应时间曲线变化明显;推力的超调量曲线上升趋势较为平缓,速度的超调量曲线上升趋势变化明显,当工件质量为240 kg时,电机速度的超调量超过30%,严重影响到电机的运行.为降低负载变化对直线电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了最大负载质量和最大电机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