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的叙事视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比较小说《风声》与电影《风声》的不同特点以及分别产生不同的叙事的效果。《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小说《风声》是一个具多重叙事视角的文本,它注重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以彰显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突出小说的内涵。而电影《风声》则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旁观者全知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它注重从观众对故事情节、悬念的期待来设置叙事视角,以达到情节结构上的险象环生、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兴的文学批评理论,空间批评强调空间是地域、心理和社会的多维整合,为从多领域多视角赏析文本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最蓝的眼睛》,将小说的叙事文本划分为物理、心理和社会空间,从地理、认知和种族三个层面探讨南北城乡、优劣心理和黑白人群二极对立的内在关系,旨在探讨莫里森小说中的空间化叙事特征,展现《最蓝的眼睛》中的多维时空版图。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电影中由于话语权的缺失,致使女性形象丧失主导地位,呈现出单调、统一的特性。为了探究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电影中的重要性,采用穆尔维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以《跳舞,女孩,跳舞》和《伯德小姐》为例,讨论了这一话题的两个维度:一是女性形象如何通过女性的成长故事成为电影叙事主体;二是女性形象之间的关系叙事如何打破父权秩序,阐释了父权社会无意识对传统电影的影响及女性主义电影如何通过叙事解构视觉愉悦。由此得出:女性形象是女性主义电影叙事的核心元素,以女性形象解构视觉愉悦,是为女性主义电影叙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张海兵 《科技信息》2013,(10):230-230
徐枕亚是清末民初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见证者,也是实践者,他的小说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而叙事角度转变在《一小时之悲欢离合》中体现明显。本文着重从叙事者这一角度出发分析这一时期叙事模式转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电影《红色恋人》以佩恩为中心,综合运用纵横两种叙事结构及各种叙事方式、叙事角度,这种叙事是一种典型的“他者”话语,是在当代经济一体化的语境下对西方优势、话语霸权的认同,是集体无意识的反映,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6.
蔡楚生在三十年代创作的电影《新女性》,既是关于时代女性前途的隐喻,又是阮玲玉个人命运的预言,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以巨大的新闻价值而非艺术价值载入史册。今天重新审视这部电影发现。无论从题材深度的开掘,叙事安排,还是影象设计上,它都体现出老电影人在新的社会语境中对电影艺术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蔡楚生在三十年代创作的电影《新女性》 ,既是关于时代女性前途的隐喻 ,又是阮玲玉个人命运的预言 ,这部备受争议的电影以巨大的新闻价值而非艺术价值载入史册。今天重新审视这部电影发现 ,无论从题材深度的开掘 ,叙事安排 ,还是影象设计上 ,它都体现出老电影人在新的社会语境中对电影艺术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电影与空间的互动催生了电影地理学。在电影地理学的观照下,发现除了“故乡”汾阳和个别都市,山城重庆在贾樟柯的多部电影或广告片中反复出现。经由贾樟柯的创作,现实重庆与电影重庆双向互动,并呈现出别样的地域审美与电影诗学。重庆的空间单位、空间重合体、省略或组合的总体空间分别通过深化、扩展、增强贾樟柯电影的空间叙事,从而使重庆依山傍水立体的空间得以影像呈现。重庆独特的定调音、信号音、标志音构筑了贾樟柯电影的听觉叙事,使得重庆的音景得以艺术再现。重庆对国家工程、社会暴力、务工潮的时代见证激发贾樟柯电影的再叙事,从而完成其现实观照的诗性表达。  相似文献   

9.
反讽既是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中运用最娴熟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这部长篇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标题反讽、叙事反讽、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作家是如何娴熟、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在颠倒与错谬中艺术地表现自己对当下乡土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10.
王芳 《科技信息》2008,(3):203-203
1984年,日本东映公司出品的彩色影片《天国车站》上映时,引起日本社会的极大轰动,此片获得1984年日本的“学院奖”,而饰演林叶佳代的吉永小百合获三十届《电影旬报》电影奖的女主角奖。这是根据六十年代轰动日本的“日本阁杀人事件”改编而成的。这是一部家庭伦理题材的影片,在七十年代政治电影走俏的时期对题材的扩展和电影创新中,家庭伦理电影成了独树一帜且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影题材。而此片中独特的叙事方式不同于当时的其它电影,也成为其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与狼共度》是一种生态意识关照下的动物叙事。作者法利·莫厄特通过对狼的书写以及为狼的"正名",完成了狼形象从"象征符号"到"生命的主体"的华丽转变,通过对狼与人类社会的对比,由此引发人类对于生态的的思考以及深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远大前程》完成于1861年,是狄更斯晚期重要作品之一。文章从叙事视角入手,结合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分析了《远大前程》这部历史作品的叙事艺术,并对文中不同叙事视角进行了对比分析,考究了作者在《远大前程》中叙事技巧的巧妙应用并肯定了其叙事手法的独特性和开创性。  相似文献   

13.
电影《毕业生》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年轻人困惑、迷茫,渴望摆脱现实却找不到出路的社会现状。电影《毕业生》中的叙事体现为语言和画面两个方面,分别包括第一人称叙事、第三人称叙事以及跨界叙事,独特叙事视角的运用以及不同叙事视角之间的转换强化了作品主题,使该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池莉写了一系列关注女性在转型时期与经济发展大潮中的生活状态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如《来来往往》、《看麦娘》、《云破处》、《小姐你早》等。在这些小说中,池莉以其特有的敏感笔触,展示了中国当代各阶层女性在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缩影。《小姐你早》以其新巧故事情节和社会现实性备受读者青睐。本文试图结合女性主义叙事理论,通过对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以及对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分析,来探讨池莉作为女性作家为表达自己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而采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影片《三峡好人》讲述了在三峡拆迁的真实历史影像中两个虚构的故事,采用独特而新颖的表现方法与叙事视角,纪录了三峡拆迁过程中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追求.文章从叙事结构、主题阐释、电影语言、结尾叙事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影片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阿来从藏族传统文化当中汲取养分、寻找灵感,写出了一系列关注民族的佳作。小说《格萨尔王》是他对本民族史诗的重写献礼之作,对民间叙事手法既有借鉴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不同于史诗的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纪录片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取得长足进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电视纪录片展现出电影化的发展趋势,而首先表现出电影化趋势的是它们的叙事手法。以《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为例,针对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法的电影化趋势进行深刻分析,从选题、题材结构、情感设计、镜头语言、叙事蒙太奇、乡愁思辨、细节描写、画外音与解说、文化娱乐表现等方面分析其电影化的表现,并从其思想性、画面美感、艺术意境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趋势的艺术效果,指出未来纪录片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8.
沃尔特·司各特的小说《艾凡赫》中运用了许多叙事手法,他们在塑造人物性格、反映作者立场及推动情节发展上起到一定作用。本文从叙事聚焦、叙事时间和叙事逻辑三个方面对沃尔特.司各特的小说《艾凡赫》展开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作为政治保守派的立场,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电影《一九四二》运用形象直观的镜头语言从多个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中描述的历史情境,凸显了人性的美与丑,带给观众直接、震撼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由于电影表现方式受时空限制而弱化了文字语言特有的内涵。电影和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各有侧重,在主题层面又彼此相互辉映,使得受众对一九四二年历史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使用了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等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通过分析小说中多角度叙事、碎片叙事模式、"重现回忆"(re-memory),控诉奴隶制对美国黑人身心所造成的伤害和扭曲,揭示美国黑人昔日的悲惨境遇,呼唤黑人共同关注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