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教改浪潮中,数学教育应怎样重新确立自己的教育目标?继而反思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们该怎样进行数学教育?本文就上述方面作一些探讨,也希望与同行一起讨论,从中得到启示。一、数学教育的地位问题社会的进步始终是数学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从社会发展史看,不同时期的社会对其成员的“数学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我国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岁月里,学校教育都是传统的人文学科占据着统治地位,对社会成员的数学素养要求也仅仅只要能应付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的基本计算。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2.
万冬华 《科技信息》2012,(22):312-312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闫风琛 《科技信息》2009,(11):200-200
明确为什么学数学,怎样学数学,是每一个中学生必须认识和学会的问题。本文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给数学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了数学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提供了机会;借助于信息技术,学生有可能克服传统数学学习中的障碍,从而使得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校数学的一部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养成正确的数学观与态度都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师范院校数学系要尤其重视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要用在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心理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都起非常重要作用的原因。所以,要想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欲望,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艺术。首先要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加深对数学学科的感情。二是要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长久保持下,从而创设出一种积极求知、勇于探索的情感状态。三是要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树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四是要构建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展开真正地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6.
王成 《科技咨询导报》2007,(29):231-231
21世纪已经到来,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才。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人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科学家们展望,在下个世纪里,数学的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社会公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一种通用技术。面向21世纪,用教育现代化的观点审视目前的数学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数学教育的改革必须在现有的数学教育成果基础上,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依据,重新认识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探讨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学习环境方面讲了我对数学学习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汤小珍 《科技信息》2007,(34):256-256
职高学生绝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大部份在数学学习方面早已失去信心,但作为职业学校培养的对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根本需要为出发点和动力,不仅要重视对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以致用"等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很多同学曾向笔者反映说,自己概念也学了,题也做了不少,可是数学成绩老是上不去!都非常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数学成绩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概念的了解。理解不深不透,还只是停留在“背诵”的最表层。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同时,也应该着手多考虑一下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学史、数学教育与数学发展三者之间关系和发展规律。方法文献考证与理论分析。结果“算经十书”既标志着中国数学的诞生和发展,又是历经2 000年的数学教育教材;要实现数学教育的目的,则必须将原生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数学;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数学教育的原始动力。结论数学是一种文化,教育是一种传承,数学教育随数学的产生而产生,数学教育因教育数学的发展而更快的发展;数学发展史、教育数学对数学教育表现为密切的关联和互相促动。  相似文献   

11.
杨莉 《科技信息》2011,(12):208-208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是整个数学教育界都认可的,将数学史贯穿于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2.
韦小结 《科技信息》2013,(22):207-207
近几年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学习自信心不足的表现,特别是学生对数学学习自信心缺失现象严重。家庭和学校不能一味地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解决这一问题,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教育和研究的力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熊时玲  黄宝云 《科技信息》2011,(17):I0262-I0262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迅猛增加,通过对这几年入校学生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基础课普遍比较差,尤其是数学,从而造成了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认为实施体现以人为本、培养数学意识、激发数学趣味性和展现数学应用性的教育理念是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需要注重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的现代发展与数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数学发展及其特征:走向更加高度的抽象和统一,各分支相互渗透和结合,数学的公理化和结构分析,数学被广泛应用且数学模型复杂化(从单变量到多变量,从低维到高维;从线性到非线性,从局部到整体;从连续到间断,从稳定到分歧;从精确到模糊),计算机正在改变数学的面貌。在21世纪末以前有可能实现怀特海的预言:在人类思想领域里具有压倒性的新的情况,将是数学地理解问题占统治地位。为此必须加强和普及现代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数学记忆与数学理解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悄然发生着变化.对数学记忆和数学理解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数学学习中记忆仍然是重要的,但要科学记忆,数学学习重在理解,理解是不断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对数学记忆和理解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不可孤立看待记忆和理解,从系统观看,二者交织相融,相互促进.新课程改革中,数学记忆和理解应同时并重.  相似文献   

16.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和现状的一门学科,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数学史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及提高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现状及社会对数学类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师范类数学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建议。认为,要以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个性充分发展,能在中等学校、高职院校和其他各类学校进行数学教学和相关教育研究,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优秀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要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的思想融入教学内容,按照"先基础、后专业、再特色"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形成"成人教育、成才教育、成长教育"的教育合力。要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民俗数学与数学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指明了“民俗数学”研究的两个不同方向,即关于数学的人类文化学研究,以及“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对立与转化。其次,通过对后一方向上若干研究工作的具体介绍,作者又突出强调了以下几个对于数学教育有着特别重要意义的问题,即数学教育与“文化冲突”,“日常数学”的特征及其局限性,如何更好地实现由“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对学生来说,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数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现在和未来社会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熊青云 《科技资讯》2009,(33):139-140
笔者认为高职数学的价值取向应该为:在不降低培养文化素质功能作用的前提下,针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的情况,强调降低理论性、增强使用性、突出思想方法过程,使数学真正具备应用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一方面数学为学生成"人"而准备必要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准备必须的数学知识。由于现行高职数学课程标准没有正式出台,再加上对职教的特点研究得不深入,现有评价体制不完备,对数学课程教育功能的认识没有到位,因此要积极转变高职数学评价方式,实现高职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