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采用吸湿—回干处理技术,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红小豆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吸湿—回干—吸湿—回干处理的红小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不同程度高于其它各处理,低于对照未达到显著水平.吸湿—回干—吸湿—回干处理的红小豆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则不同程度高于对照和其它各处理.吸湿—回干—吸湿—回干处理提高了红小豆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提高人工老化番茄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吸湿 -回干处理的方法 ,对人工老化番茄种子进行了实验处理 ,结果发现 ,它能明显减少种子电解质渗漏和丙二醛 ( MDA)含量 ,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过氧化氢酶 ( CAT)活性和种子呼吸强度 ,进而提高种子活力。并且还表明 :吸湿 -回干处理增强 SOD,CAT活性和减少电解质渗漏、MDA含量的作用与 RNA和蛋白质合成无关 ,但其增强呼吸强度的作用却与 RNA和蛋白质合成有关系。另外 ,还对吸湿 -回干处理提高人工老化种子活力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强度的电场处理赤葵种子,分别在无盐和0.5%盐浓度下测定电场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统计分析表明:在0.5~4.5 kV/cm场强范围,不同电场强度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同.在0.5%盐浓度下,用2.0 kV/cm的电场处理赤葵种子,种子发芽率可提高14.4%,在无盐状态下,用1.0 kV/cm的电场处理赤葵种子,种子发芽率可提高11.6%.  相似文献   

4.
超低温贮藏对油松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油松种子超低温贮藏后的电导率、脱氢酶活性、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对油松种子长期超低温贮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低温可以应用于油松种子的贮藏;冷冻方式和解冻方式是影响油松种子超低温贮藏的重要因素;防冻保护剂可有效减少种子在超低温贮藏时受到的损伤,二甲基亚砜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0%二甲基亚砜 快速冷冻 慢速解冻。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翅果油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翅果油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种子进行剥皮和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其中进行-18℃冷冻后再经3℃-4℃冷藏能最大幅度的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植物激素对半夏种子的发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红早  向准  王莹  张玉武 《贵州科学》2012,30(5):61-63,67
为了探索植物激素对半夏种子的发芽影响,为半夏的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参考,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奈乙酸(NAA)、吲哚乙酸(I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处半夏种子的方法研究了GA、NAA、IAA、2-4-D对半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GA、NAA、IAA、2-4-D对半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NAA处理浓度为50ppm时,半夏种子的发芽率可提高20%;当NAA处理浓度为75%时,半夏种子的发芽势可提高20%;当IAA处理浓度为50ppm时,半夏种子活力指数可提高1.05。  相似文献   

7.
当归种子活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不同光照、不同温度和不同消毒处理,对4种当归种子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暗培养箱25℃恒温下能明显提高当归种子发芽率;当年的当归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存放1年的;提前抽薹种子的发芽率高于正常种子的;50℃水浴和0.2%高锰酸钾处理在降低当归种子霉变污染的同时,也显著抑制了其发芽率和发芽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冷冻和浓硫酸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6~ -1 0℃低温冷冻处理野生大豆种子 1 ,3 ,5 ,7,9d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用体积分数为 0 .98的浓硫酸处理野生大豆种子 2,4,6,8,1 0 ,2 0 ,3 0 ,40 ,5 0 ,60 ,70 ,80 ,90 ,1 0 0min ,结果表明 ,经 8~ 1 0min的浓硫酸处理对提高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发芽率可高达 98%。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温度,光照,酸、碱、盐胁迫等不同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不同温度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影响显著,20℃下发芽率最高;浓度25 mmol/L的Na2CO3处理和p H为5.0,5.4的低温层积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盐胁迫下种子能够萌发,但发芽率随盐浓度的提高而降低;碱胁迫下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发芽率随着碱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10 mmol/L Na2CO3下发芽率最高达74%;酸胁迫下能够萌发,发芽率随p H的降低逐渐升高,在p H为4.6下发芽率达到72%.  相似文献   

10.
红皮云杉是优良的树种,为提高其品质和经济价值,以伊春市美溪林业局对青山所为研究区,探讨了红皮云杉种子不同脱翅处理技术的脱翅效率、发芽率、种子等级,得出拌永脱翅技术工艺简单,技术可靠,便于操作;脱翅效果好,发芽率高,容易推广;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种子等级,降低种子成本。该技术是红皮云杉种子脱翅理想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石灰花楸种子的育苗技术问题,研究了低温(恒温+变温)沙藏处理和不同赤霉素浓度(50、100、150、200mg/L)浸泡对石灰花楸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低温区后在5℃高温区下的变温沙藏(2种温区每30天调整1次)处理的石灰花楸的发芽时间要晚于5℃恒温区的发芽时间,但发芽率显著提高且持续发芽时间延长。100mg/L和150mg/L2个处理由恒温沙藏的2%左右分别提高到了7.6%和12.3%。用赤霉素溶液浸泡12h利于打破种子休眠,可提高发芽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浸泡后,经过变温沙藏的种子发芽率从未经赤霉素处理的1.4%提高到15.6%~48.7%,最佳赤霉素浓度为150mg/L。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PEG-6000溶液对苦荞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浓度为10%、20%、25%、30%的PEG-6000溶液对川荞1号种子进行12 h,24 h,36 h处理,以测定川荞1号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芽鲜重、芽干重与芽长,并计算其简单活力指数.结果表明:浓度为25%的PEG-6000溶液引发可以有效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率,其显著性明显高于其他浓度,且在此浓度下处理24 h的苦荞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的引发时间均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率,引发24 h比引发12 h和36h的苦荞种子发芽能力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木兰(Magnolia lilifloraDesr)种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对木兰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木兰种子萌发温度幅较宽,在室温18(±2)℃~35℃范围内均能萌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在不同温度下变化显著。在30℃恒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因此,木兰种子最佳萌发温度为30℃。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在30℃时,分别可达29.4%、29.4%和15.1%。不同温度条件下,经过200mg.L-1GA处理的木兰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用清水处理的木兰种子有所提高,说明GA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及不同浸种时间对雷山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山杜鹃经不同浓度赤霉素及不同时间处理后,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雷山杜鹃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其中,赤霉素浓度为400mg/L,处理24h的发芽率高于其它处理,为66.00%;其次为400mg/L处理36h,发芽率为65.33%;赤霉素浓度为400mg/L下,处理36h和48h发芽势较高,均为61.00%。因此,适宜促进雷山杜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赤霉素浓度400mg/L浸种36h。  相似文献   

15.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对鹰嘴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对鹰嘴豆种子的萌发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用2%硫酸浸料处理20 s,60 ℃热水以及0.20% FeSO4溶液和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种子均能提高鹰嘴豆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存储年限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2016年采集的西藏曲水县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采种第2年、第3年和第4年的砂生槐种子进行破皮处理,并在不同培养基质下观察种子萌发特点.结果表明:人工破皮处理可提高砂生槐种子的萌发率,但与砂生槐种子的存储年限无关;在沙土培养基质中对砂生槐种子进行人工破皮处理可显著提升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83%,在壤土中直播,发芽率最低为6%.该项研究可为利用不同存储年限的砂生槐种子在西藏开展人工苗木繁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枳椇种子的种皮结构和透性、离体胚萌发等方面开展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同时采取低温层积、浓硫酸处理、机械处理等方法研究枳椇种子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枳椇种子种皮结构致密,透水性差是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类型为物理休眠(PY)。低温层积75 d枳椇种子的发芽率达到72%,层积90 d种子发芽率达到76%,且发芽速度更快; 浓硫酸处理5~25 min,种子发芽率在76%~81%,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差异,但浓硫酸处理30 min对种子明显产生伤害,发芽率仅为64%; 切除部分种皮的种子在置床后4 d开始萌发,发芽速度与层积90 d的发芽速度一致,置床16 d后萌发结束,发芽率为80%; 擦伤种子表面的种子置床后6 d开始萌发,发芽率为73%。  相似文献   

18.
以长白山林区人工采集的野生接骨木种子为对象,研究接骨木种子处理不同方法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种子处理采用砂藏方法,按m细沙子:m种子=3∶1比例混合,32~43℃高温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85.3%.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电场强度和不同频率的匀强电场处理羊柴种子5 min,分别测定电场对其发芽率和根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羊柴种子受电场作用后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沙米种子萌发及胚根伸长生长的影响,以民勤沙区采集沙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GA3和FL两种外源激素及其混合叠加液对沙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胚根生长速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T6和T2两个处理的发芽率小于CK(对照)外,其他处理均能有效地促进沙米种子的萌发,各处理按发芽率高低排序为T14>T9>T5>T10>T15>T1>T4>T13>T12>T11>T8>T7>T3>CK>T2>T6;FL浓度从0.1 mg?L-1到5mg?L-1之间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也在增加,浓度为10mg?L-1时种子发芽率低于5 mg?L-1;0.5 mg?L-1浓度的FL溶液浸泡处理沙米种子,浸泡时间从3h到24h,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在增加,但浸泡3h(T2)破除休眠效果差,种子的发芽率低于对照,浸泡6h以上破除休眠效果明显;GA3+FL的混合叠加液处理沙米种子,破除休眠效果最佳,叠加液处理后24h种子的发芽率均大于50%,最高发芽率达83%,36h发芽率均≥70%,48h发芽率已大于80%,T14处理效果最佳,种子的发芽率达100%,发芽势达100%,发芽指数达30.86;不同处理分别在24h、36h和48h三个时间段种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浓度外源激素破除沙米种子休眠促进发芽的时间不同;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处理沙米种子12h后种子胚根均能快速伸长生长,且胚根的长度与萌发时间呈极强线性相关关系(R2>0.8),胚根长 (mm)和生长时间 (12h)可以用线性关系式 表达。通过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沙米种子萌发及胚根伸长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方法,可为沙米的种苗培育、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