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猕猴桃原产于中国,属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finidia)植物,多年生藤本果树。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全世界猕猴桃属植物共有66个种,我国就有62个,是猕猴桃的起源中心;本文简要介绍了猕猴桃的开发产业现状及其猕猴桃的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2.
五加科大参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大参属(Macropanax)是荷兰植物学家Miquel于1855年建立的,当时记载了三种植物,到1864年他又发表了另一种,其中有两种植物被E.Regel(1863)和B.Seemann(1864)重新组合到罗伞属(Brassaiopsis)中。直到1942年,李惠林(H.L.Li)在发表《中国五加科植物》一文时,该属只记载两种。1965年后何景、曾沧江对五加科的进一步研究,使该属的种数增加至6种。1979年冯国楣、李雅茹在云南植物志中又描述了一新种;同年,Philipson在马来西亚植物志中也增加了一个新组合种,其种的数目便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我国四川峨眉山,素以植物丰富著称。数十年来到此进行调查采集的中外植物学家很多,但多着重于种子植物。1901年,巴朗里与克丽斯脱(Baroni and Christ)就1899年司卡兰(U.Scallan)神父在峨眉山所采的蕨类植物发表一篇论文于意大利植物学会会刊,是最早一篇关于这一区域的蕨类的专文。作者未见原文,但根据间接材料,知其中只列37种蕨类,数目甚少,石松属植物当亦不多。1906年,克丽斯脱又就1903年及1904年威尔逊(E.H.Wilson)在维奇公司资助下于中国西部采集的蕨类发表一篇论文,其中记载了峨眉山的石松共三种,其中玉柱石松(Lycopodium  相似文献   

4.
四川之行     
1992年8月和11月两次入川采集植物标本,走好多地方,对于四川自然风光的秀丽和奇美,特别是植物的丰富,留下深刻印象.大渡河帮了忙有一种百合科的黄精,名叫互卷黄精,是奥国人韩马迪命名发表的种,植物标本据说在四川西南部雅砻江流域采到.后来四川中药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川西南、川南部许多县也采到了.我根据记载,来到峨边县采集.峨边县真是崇山峻岭,县城就在大渡河边上.  相似文献   

5.
1978年出版的“内蒙古植物志”第二卷中,Aquilegia属只收了两个种,一个变型。本文记载了内蒙古境内分布的本属植物有六个种、两个变型,其中A.amurensis Kom.为中国新分布记录种,而A.oxysepala Trautv. et C.A.Mey. f. pallidiflora (Nakai) Kitag。则是内蒙古新分布记录变型。这为中国植物区系及内蒙古植物区系的研究增加了新的资料。本文还阐明了内蒙古Aquilegia属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在内蒙古境内,本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是以东西伯利亚—远东成分为主,在其东部渗入了中国东北成分,在其南部渗入了华北成分。  相似文献   

6.
自1822年Ker-Gawl.首次发表了蜘蛛抱蛋属Aspidistra广东蜘蛛抱蛋Aspidistra. lurida Ker-Gawl.以来,国内外不断有新种的发现,物种数迅速增长,目前该属植物物种数已达到157种,我国分布105种,其中16种为记载药用植物。本文综合分析了蜘蛛抱蛋属植物物种的种类与分布,理清了该属植物的药用种类及其资源价值,可为该属植物的科研及其在医药、生态园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914—1916年H.Handel-Mazzetti曾在云南的滇南、滇中、滇西北及四川的川西南广大地区采集了许多植物标本。其中藻类标本有92号,经H.Skuja于1937年进行分类研究后,首次发表了该地区的藻类,但中心纲硅藻仅有8种、4变种,隶属于4属、1科,1目。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海东地区蝗虫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地区蝗虫的调查工作,在解放前没有任何报导.1956年青海省农业厅曾组织人力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调查,其中记载过蝗虫15种,1956年周尧等在门源县调查,记载蝗虫12种.1963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对草原地区蝗虫进行了调查,调查材料由郑哲民鉴定于1974年发表,报导海南州蝗虫2科27种,内有5新种.此后郑哲民、张勉(1981),郑哲民、霍科科(1992)发表了蝗虫2新种.而全面系统的调查为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进行的,印象初于1984年记述了青海省蝗虫2总科7科31属62种,其中有4新属16新种.对于海东地区已记载有1总科5科17属23种.1996—1998年,青海大学农学系在海东地区进行害虫调查,在采到的标本中整理出蝗虫2总科6科17属  相似文献   

9.
关于山东之植物,早在J.Nieuhof氏(1665)之旅行报告中已有记述.其後G.L.Staunton(1797),A.Williamson(1870),A.A.Fanvel(1876,1891,1898),伊藤笃太郎(1900)等人都有采集报告。此外,O.Debeaux(1861),A.Franchet(1884),刘汝强(1928)等人曾在烟台地区进行采集。而对于山东植物记载最详尽者为青岛及胶州湾区,先后有E.Faber(1898),E.Cilg与T.Loesener(1904,1919),F.Lampe(1904),Anonymous(1912)。松田定久(1915),矢部吉禛(1919),R.H.Lefever(1927),沙凤护(1933)等人作有系统之研究,并发表有植物种属之记载。以上诸人之报告多为植物名录之记载,然亦有涉及生态方面者,如T.Laesener之文中曾对胶州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农田维管植物杂草分布区类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农田常见杂草原色图谱>记载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农田常见杂草中维管植物科和属的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农田杂草有维管植物81科332属651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外来入侵杂草48种.科的分布区类型分属5个类型4个变型,属的分布区类型隶属于15个类型11个变型,均以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体现了本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为杂草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带成分占有一定的比例,表现出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世界分布的科属占有较大的比例,这些科属构成了四川农田杂草的主体;热带亚热带起源的植物较易入侵四川.  相似文献   

11.
乌头属自1754年林奈建立之后,许多学者进行过不少研究,在各种植物志或有关文献中记载了350多种。我国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同志对中国乌头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中国植物志27卷(1979)中记载了167种,反映了我国乌头属植物研究的全部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乌头属植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四川独活属13种植物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根据独活属植物根的次生韧皮部远比次生木质部发达的特点,确定独活属植物的根是典型的贮藏型根,研究结果表明:分泌道存在于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而不存在于次生木质部和周皮,根部分泌道的数量与药用价值相关。接受独活属植物中分泌道丰富的独活H.hemsleyanum、短毛独活H.moellendorffii、平截独活H.vincinum、自亮独活H.candicans、永宁独活H.yungningense等种为独活属主要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3.
1引言猕猴桃(ActinidiakolomiktaMaxim.),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的落叶藤本果树。世界猕猴桃属植物约有56种以上,中国有53种42变种,黑龙江省产三种。猕猴桃是20世纪野生果树人工驯化栽培最有成就的四大果种之一,由于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工业、园林等多方面的应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参加“中国植物誌”的部分科研工作,初步整理了我国罌粟科Papaveraceae植物的部分资料,本文中提到的,却是其中的两个小属——博落迴属Macleaya R.Br.及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 Hook.f et Thoms. 博落迴属Macleaya R.Br.建立于1826年,系Rober,Brown自BocconiaL.属中分出来的,两属均为罌粟科中無花辦的类型;前者多为草本,分布於东亚,而后者全系木本习性,分布区域局限于美洲,共有两种及一变型,即博落迴M.cordata(Willd.)R.Br.毛叶博落迴M.cordata(Willd.)R.Br.var.codata forma yedoensis Fang f.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向东經山东省达于日本。小果博落迴M.microcarpa(Maxim.)Fedde主要分布於我国华北及西北各省。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 Hook.f.et Thoms.系根据采自喜馬拉雅山西部的标本,1855年首先在“印度植物誌”中发表的,共有三种,即四川秃疮花D.franchetianum(Prain)Fedde及秃疮花D.leptopodum(Maxim.)Fedde分別分布於我国四川、陝西及甘肃等省。过去报告在印度的萵苣秃疮花D.lactucoides Hook.f.et Thoms.此次在我国云南省也有发現。  相似文献   

15.
贵州猕猴桃属植物分布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我们对贵州猕猴桃属植物进行了专题调查.历时六年,基本查清了该属植物种和种下分类群及分布状况.到目前为止,本属植物种和种下分类群有8种,18变种,5变型.该属植物在贵州分布的特点是:大多数种和种下分类群,较集中地分布在雷公山及其周围地带,共18种和种下分类群;梵净山及其周围地带,共10种和种下分类群.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世纪以前,英人Bentham(1880)根据印度和缅甸的两种标本,创立了檀香科的无茎草属(Phacellaria Benth.),发表在《植物属志》第二卷上。这个属经过将近半个世纪,增加到8种,全部分布在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地区,其中两种分布到中国云南和四川。1939年Danser做了属的订正,归并两个种,另外又增加一个新种。现在这个属一共有7种,种名和分布地点如下: 1.Phacellaria Fargesii Lec.,1915,东印度;中国四川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四川攀西地区猕猴桃属植物资源的大量观察和记录,作者认为其中的显脉猕猴桃(Actinidia venosaRehd.)、昭通猕猴桃(Actinidia rubus Levl.)和红茎猕猴桃(Actinidia rubricaulis Dunn)的形态特征有必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该特征的补充完善对确定其分类地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景天科植物有35属。我国有10个属,贵州有4个属。景天属是其中比较大的1个属。关于贵州景天属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纪末叶至本世纪初期法国人 Hector Léveille 写有《FLORE DU KOUY-TCHEOU》一书。此书记载本属共8种,其中7种是新命名。经研究只能保留1种,其余6种均已作异名处理。作者在担任贵州植物志景天科编写工作中,对贵州景天属植物作了初步研究,本文共记载20种。所用标本存贵阳师范学院生物系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无茎草属Phacellaria是英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Bentham 1880年创立的新属,属于檀香科Santalaceae,距今已一个多世纪。这个属所有的种大多数寄生在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的茎干或枝条上,成为重寄生植物,在被子植物Angiospermae中,是极其罕见的。 自从Bentham创立新属以后,仍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属,在采集这个属的标本时,还将标本与桑寄生科植物标本收藏一起。多年以后,直到研究桑寄生科的植物学家Danser发现了这种现象,才连带研究起无茎草属,整理出七种无茎草属植物,并在Biumea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详尽叙述。 事有凑巧,约在1950年前后,我国开始编写《中国植物志》,也发现有许多无茎草属的蜡叶标本与桑寄生科的标本收藏在一起,后来经过谭沛祥同志整理出五种,发表在《中国植物志》24卷52—86页上。现在已知我国东南各省也有无茎草属植物。 作者于1951年4月间,在福建省龙岩白土,溪兜乡墟场,小学校前的两棵大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Nees. 上寄生的锈毛寄生Taxillus levinei(Merr.)Danser的茎干和枝条上采到东京无茎草P.Tokinensis Lect. 一种,这个种是中国的新纪录,并发表一篇论文。经查,这一属还没有人做过解剖研究,因此着手对这一种进行解剖研究。 关于无茎草属中文名称,最初是林熔教授(原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20.
深圳笔架山公园的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笔架山公园有野生维管植物129科382属563种,栽培植物88科262属417种.调查研究表明野生维管植物中有各类丰富的资源植物,例如药用、食用、景观植物资源等.其中重要的资源植物有山苍子、鱼腥草、草珊瑚、余甘子、阔叶猕猴桃、蕨、绿苋菜、黄鹌菜、山莴苣、铁线蕨、酒饼叶、绒楠、假苹婆、紫玉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