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王向前     
从今年年初开始,海工开始尝试直销业务运作,由海王集团下属健康之家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操作。历经半年时间,海王直销业务得以稳健起步,凭借海王集团强大的品牌、产品、技术研发优势,海王直销业务在新的运营模式中体现了强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4月26日,曾经以“海王金樽”、“海王牛初乳”闻名全国的G海王(000078)发布2005年年报称,2005年G海王巨亏7.41亿元,这是海王上市以来首次公开宣布亏损。在申请直销牌照的关头,其赖以生存的资本市场上却传出财务违规造假,海王空心化言论闪现,为海王直销拿牌蒙上双重阴影。  相似文献   

3.
从直销草案出台开始,更从海王、健康元、万基、哈药等医药明星企业高调闯阵直销开始,传统企业再造直销之梦便风生水起前赴后继,因此开盘就成了热门话题。时至今日,每天开盘的企业多达数十上百家,每天死掉的企业同样是数十上百家,“开盘”对于准备试水直销的企业,既是希望,又是梦魇,如何开盘成为热点中的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为摆脱传统营销渠道的后继乏力,2006年5月,海王集团以海王健康之家的名义正式试水直销。但是经过近一年的尝试,直销不仅没有让海王的困境得到救赎,反而有雪上加霜之势。随着海王健康之家前CEO范禹麟、前副总经理侯晓林的先后离去,以及包括阮斌等经销商的退出,曾经轰轰烈烈的海王直销迅速沉寂。  相似文献   

5.
由于封号事件,海王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从管理层到经销商的频频变故,回过头来看海王走过的路,实在有些差强人意。症结何在?本文试图通过海王直销路途中的几个焦点来剖析原因,而这些也是民族直销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生命点。  相似文献   

6.
公司     
安利专卖店向客户直销产品不缴印花税;雅芳再遇滑铁卢;玫琳凯与杭州海关签署“备忘录”;海王重心正式转向直销;三九9月9日直销再次开盘;隆力奇借力直销试水高档化妆品;如新选拔直销培训员工作正式开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瓜拿纳、万基、富饶,这些曾经万丈雄心的企业在中国的直销市场上演绎着一幕幕内资资本进军直销的悲壮奋斗史。而现在,海王似乎也正在步他们的后尘。 这是我们在内的众多希望民族直销企业崛起的人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多少渴望庞大的中国直销市场在壮大外资企业的同时,也能衍生出中国自己的直销企业群。我们多么渴望像海王这样的民族直销企业,能早日脱困! 但仅仅有旁观者的祝愿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企业要能找到困境的症结与脱困的措施。如果我们的这组文章能对海王直销的发展有所启发,则目的已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人物     
海王直销第一任CEO范禹麟辞职;珍奥陈玉松入选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功勋人物  相似文献   

9.
公司     
康宝莱蓉城开店;完美引进先进保健食品生产系统;海王召开首届直销全球招商大会;美国安利公司董事局主席:对重庆充满信心;欧莱雅首推一款降价护肤品。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2007年9月份,第一次看到东方康林的PPT时,我大吃一惊,那优美的画面以及配置的专业策划程度,在当今直销界内能达到此水平的恐怕只有安利。再加上在临近安利公司的地铁站前树立的东方康林的广告牌和地铁的报站名,以及原海王领导人的加盟、专业直销教育网站的变更,让人感觉到中国最有希望的直销公司好像已经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当代地方科技》2005,(8):93-93
这边厢天狮被传销分子冒名大搞培训圈钱,那边厢仙妮蕾德又被那帮家伙变成了招聘工具,无数学生倒在了这个假冒“仙妮蕾德”的魔掌之下……似乎从直销一进入中国开始,这传销就像个不良弟弟一样成了直销哥哥的苦主了。  相似文献   

12.
事件     
傲普伊康停止运营;隆力奇终端事业部副总启航辞职;长春警方破获一跨省非法吸收6000万元公众存款案;公安部:警惕利用网络非法集资的新型犯罪;海王团队震动,直销业绩低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焦点     
正商务部下属两大机构同时组建直销协会建立中国直销协会一直是行业重点呼吁的大事,而目前,商务部外资司主管的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和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几乎同时开始了相关协会的筹备,让各直销企业兴奋又纠结。2月19日,经过紧张的筹备,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直销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管理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消费者协会、商务部国际贸  相似文献   

14.
就在本刊刊发《大连富饶遭遇涉传退店生死劫》(见2007年3期《中国直销》)后不久,又接到一位曾经在富饶任职的工作人员爆料:因为资金链断裂,大连富饶即将面临关门。该人士称:“公司已经3个月入不敷出了,老总3个月没有露面,高层基本上都走了,公司基本崩盘。” 越来越多的证据直指富饶崩盘,我们无意在富饶伤口上撒盐,只是希望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给后来者以借鉴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虽然中国直销已经有了两个条例的规范,没拿到直销牌照和拿直销牌根本无望的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在竞争火缝中求生存的问题,而且还会滋生更多的新问题,仅靠这两个条例未必能达到完美的监管效果的,本文作者系站在市场一线的直销观察者,他提出了以“理”代“管”的直销监管观点,代表了最接近最广大底层直销人的意见,不妨闻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中国直销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稳健,一个是发展。在直销企业们度过了从2005年到2007年的混乱迷茫期后,进入2008年都回到了稳定状态,不少企业如安利、完美、南方李锦记甚至赢得了发展最好的一年。从2006年直销牌照开始发入以来,获牌企业已成为中国直销业绩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直销20年,有太多的直销企业不断涌现。这些直销企业成为后起之秀。尽管他们在开业或起盘后表现出不同的发展之路,有的随着中国直销回暖的趋势走向正轨,有的却由于各方原因停滞不前,甚至逐步离开直销人的视线。在它们中,有的原本就是直销企业,也有的是从传统转型而来的新兴企业;它们中有外资,也有内资直销企业。无论走向如何,这些企业融入中国直销界,都为中国直销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直销添了新丁。在2009年,随着中国直销行业的整体回暖,新开业和新开盘的直销公司越来越多,这些公司为中国直销注入了新血液,让更多的人开始期盼他们的下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 凭借娴熟的资本运作技巧,海王生物先后在股市上融得近16亿元巨额资金。重金在握,海王生物遂开始了提升主业的历程,然而海王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却并未能够支撑起海王的业绩。这个曾被评为发展潜力第一的上市企业,到底输在哪里? 2003年4月15日,海王年报公布。尽管只是一个简报,却确凿地印证了营销界对于海王的担心:2002年海王生物业绩下滑,每股净利润从2001年的0.36元降至0.13元,业绩下滑近64%。与年报的黯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王广告的“热闹”。2001海王生物广告投放达2亿元,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应邀参加某保险公司的创业说明会。会上遇到几张熟悉的面孔,都是以前从事直销现在又转行从事保险的朋友。原来这几位朋友已经在直销和保险两行业之间流动了好几个回合了。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从去年年底直销法规实施以来,直销行业陷入低潮,一部分直销人从直销行业分流出去之后的去向问题。而今看到不少的直销朋友进入到保险行业,与前两年不少的保险行业人员涌入直销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直销与保险这两个行业间的从业人员相互间频繁流动呢?  相似文献   

20.
中脉加速度     
从中脉直销的试运营到道和系统的启动,从中脉直销的正式开业到全球市场的行将启动,半年时间,中脉直销用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在2009年度的中国直销发展史册上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2009年中国新生直销企业的崛起代表。努力营造市场软环境、几手准备深耕中国区、全面布局环球市场……2010年,至少从市场战略的部署格局、成熟度和执行力来说,新生的中脉直销又一次走到了新兴直销企业的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