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商品经济极其发达的美国,广告业的发展之迅速也令人瞠目。对报刊、电视广告大为不满的中国人来到美国常常觉得自己掉进了广告的海洋里。随便买一份报纸,发现一半内容是广告,电视节目精彩之处被广告打断也不足为奇。美国人称“广告是市场的粘合剂”、应该说发达的商品经济需要社会的大信息量。信息量一大,人们便产生了选择上的困难。美国人起初很为此犯难,迫切地需要找到相应的广告,以获取自己急用的信息。但有时人们又让那些不相干的广告弄得眼花缭乱,有时即使掌握了急需的信息却无法鉴定它的真伪,优劣。怎么办呢?有两位青年象很多科学家一样敏锐地发现了经济信息传播与需求的这一矛盾,但他们不是象科学家那样去钻理论的宝塔  相似文献   

2.
广告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随着中国不断开放,美国广告也日益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进程,不同的风俗习惯导致中美很多广告的表达方式和诉求的差异。通过分析比较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美文化的不同,从而为制作、欣赏、借鉴中美广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高明 《青年科学》2009,(12):9-9
我和妻子今年接母亲到城里来过年。 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解释说看着高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一样感觉,但母亲就是不挪步。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一位叫塞尔玛的女士内心愁云密布,生活对于她已是一种煎熬。为什么呢?因为她随丈夫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华氏125度;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们能想像她内心的痛苦,就像我们自己也会经常碰到的那样。怎么办呢?无奈中她只得写信给父母,希望回家。久盼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拆开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自己几句,也没有说叫她赶快回去。那封信里只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  相似文献   

5.
总统和广告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过:“如果我能重新生活并任我挑选职业的话,我想我会进入广告界。”这句话后来被人们浓缩成“不当总统就做广告人”,成为广告界广为传诵的一句名言。其实,罗斯福也只是说说而已,他自己最终也没有干过一件与广告有关的事,倒是在他之后有几位总统涉足广告。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后,柏林市被一分为二。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希伦科特发现,在东柏林埋有大量的苏军地下通讯电缆设施,这些电缆通往东欧各国,如果能挖一条隧道通到电缆附近,利用监听设备,就能窃听到电缆中所传输的内容。1954年,美国人开始挖掘“窃听隧道”。隧道由西柏林通向东柏林,其中一段直通索恩法尔德公路,接上了苏军总部的电话通讯电缆。整个工程由美军工兵部队负责,为保密起见,在施工时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所有的工具和材料不能曝光。为了迷惑苏联人,中情局首脑指示,在隧道起点处兴建仓库和雷达站,作为伪装。当时,苏联间谍也曾产生过怀疑,但当他们得知美国人是在建仓库和雷达站时,也就不再在这方面耗费时间和精力了。  相似文献   

7.
正广告虽是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的,但我们从中也可以学到不少语文知识。这是某化妆品的广告用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张是为了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地强调某一事物,而特意对那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或数量等方面作扩大或缩小的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说得笼统点,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试想一想,今天20岁,到了明年,不应该是21岁吗?怎么会是18岁?这样做,是为了突出该化妆品的功效:用了它,能使人变得越来越年轻。  相似文献   

8.
一位朋友看了《德国七色光》后打电话给我,希望能写些介绍德国请客送礼及举家过日子方面的事儿。恭敬不如从命,现将我在德国这方面的见闻择其一二笔录如下。预先告知1991年4月我和其他三人应德国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访问了德国17天。临行前两周就收到德方的日程安排:某天在什么城市,住什么旅馆,有什么活动,谁陪同,旅馆的地址、房间、电话等一清二楚。另外,在注意事项中写明:行李超重费和长途电话费要自付。我们到德国后陪同又讲明,旅馆房间冰箱里的水可以喝,白酒、葡萄酒要自掏腰包。市内电话可以  相似文献   

9.
一般情况下农作物是种机住室外,由阳光提供能量的。但是很多大麻的种植却是在暖棚内进行的,仅在美国,这一产业每年就会耗费超过50亿美元的电费,用于电灯,风扇和其他设备的供电。  相似文献   

10.
做个美国人是件很不幸的事到敌人后方去,把名牌全买尽;到敌人后方去,把名牌全买尽;今天血洗它爱玛仕,明天吃掉它香奈儿。全世界人民请准备好,中国人登陆了。是的,财大气粗会砍价的中国人来了。25年前的我还是穷留学生,走进美国的车行,销售员直接就告诉我们:喂,孙子,说你那,你们还是去对面的二手车行吧,这里的车你们买不起。纽约第五大街的精品店,我们只敢隔着玻璃看看,借个胆也不敢走进去呀。那会儿我们每个月的助学金才1000美元,连吃带住,攒足了给国内打个电话都肝儿疼。不久前我在洛杉矶好莱坞明星大道采访,问一家中东人开的珠宝店,如何区分中国顾客和日本顾客。店老板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技术发展到今天,广告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在促进生产、扩大流通、指导消费、传递信息等方面,广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指导消费行为上,广大的商品生产者、企业经营者及广告设计者都不再满足于单调地以广告这种形式昭示消费者。他们把广告作为一门学问、一种专业,深入地加以研究利用,使之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股票热,九十年代地产热,热、热、热,热得让人发烧、发昏、发愁,让人在眼花缭乱的房地产广告面前恍如住上了花园别墅——花言巧语为那般,请君入瓮才是真。俗话说得好,广告做得巧,不如亲自跑一跑,被热浪烧昏的人们,悠着点,《擦亮眼睛看房地产广告》,定会让你收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我骑自行车到学校要一个多小时。我每天天还没亮就要上学,天黑了才能到家。妈妈看我这样起早贪黑的,太辛苦了,就说:“你租房子住在那里吧,整天骑车跑来跑去的太累了。”我在学校不远处住了下来。星期五下午回家,星期日下午到校。每次回到家,妈妈总是把饭烧好等我。有一次我回到家,看见妈妈刚做饭,就气乎乎地说:“怎么现在才做饭?”妈妈没有解释,只是不停地忙碌着。待一会等我的气消了,她才笑眯眯地走到我面前说:“今天我实在忙得转不过身。几块地挖完已是一点多钟了,就热了一点剩饭吃,吃过饭又挑水泼菜园,一直忙到天黑,我也才到家……”听着…  相似文献   

14.
去年秋天,我随中国科普报刊赴美考察团出访美国。在考察了22种报刊后,我对美国科普报刊的广告业之兴盛感触颇深。美国科普报刊以读者面广、印制精美、发行最大、宣传效果好而成为美国报刊广告媒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科普报刊自身而言,其财源亦主要来自广告。我们考察美国的中等规模的报刊社,一年的广告纯收入即达几千万美元。如《大众机械》为2400万美元。《科学教师》发行量只有几万份,一年的广告纯收入也有25万美元。如果说广告离不开报刊的话,那么报刊则更离不开广告,即所谓的以广告养报刊。在报刊社内部,广告部是独立的,它专门负责广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之初的外交接待与现在有所不同,有些细节令人会心一笑。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其任职期间的1984年访问中国。4月29日他到了西安。他的这次访问总计才四个小时,可是接待他的准备工作大约在半年前就开始了。都是大人物的待遇1983年11月17日,为里根总统访问西安做安排的美国第一批计20人的先遣人员先期飞抵西安。机场有些冷清,更显出初冬西安的几分寒意。我们就在停机坪和美国人互致问候。一位自称是负责新闻方面事宜的美国使馆工作人员,带着微笑对我们说:  相似文献   

16.
去年刚刚在位于上海闵行的莘闵高新技术开发区里注册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颜项龙到现在还在庆幸:两天前公司传真机上收到一份传真件,颜项龙以为义是什么宣传资料--这段时间公司的传真机总会接收到很多莫名其妙的推销广告,正准备随手扔进垃圾桶,眼角余光扫到纸张上方有个火炬图样,不由地多瞟了一下."幸亏有了这一下,要不然就错过了这样一次人好的机会了."颜项龙有些腼腆.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约翰逊在上台后第一次发表的国情咨文和预算咨文中,几次提到美国人民的贫困问题。他说,“贫困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在美国“那些收入太少以致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的家庭”占美国家庭总数五分之一。在预算咨文中,他说美国存在着“长期贫困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我们几百万公民不能合理地享受生活的福利”。连约翰逊这个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也不得不公开承认美国劳动人民的贫困化,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美国工人阶级不但相对地贫困化,而且绝对地贫困化了。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美国工人的劳动力价值一般不能得到充分补偿,他们的生活经常处在贫困之中。就工资来说,美国工资水平虽然比较高,工人通过斗争也争  相似文献   

18.
一在美国国会讲坛上号召发动战争李承晚在最近到美国,大声叫喊发动战争.我们看一看美国统治集团对李承晚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美国的对外政策. 李承晚七月二十八日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叫喊立即发动进攻中、苏的战争.他要美国把南朝鲜的武装部队扩充到四十个师,海空军也按比例增强.他主张宣布废弃朝鲜停战协定,向北朝鲜和中国进攻.他说,不要怕苏联参加战争,不仅是不怕,而且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因为苏联一参加战争,“美国空军就能够名正言顺地在苏联还没有生产出大量氢弹以前,摧毁苏联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入境问俗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有着越来越多与各国人民交往的机会。现将一些国家、地区、民族明显与我们相别的的习俗简述于下。美国:美国人是较随便的,他在与你的交谈过程中进行身体碰触是习惯中的常事。美国人中与你谈话间往往出奇不意地紧握你的肩膀或手臂,这是一种代表与你亲善的习俗动作。英国:与美国人相比,英国人就很讲究规矩,绅士派得多。他们在社交场合吻颊仅限于要好的朋友和熟悉的同事。当英国人跟你说:“我们  相似文献   

20.
点滴     
“可疑的”词句美国第一军出版了一本反共的小册子,名称是“怎样侦察共产党人”。它说,任何人使用如“和平”、“反动”、“迫害”、“殖民主义”、“麦卡锡主义”等类词(?),就可以把他作为共产党人而加以严密的监视。 6月19日美国“聖路易邮电报”发表了一个美国人的演说中的某些语錄,里面充满了那本小册子认为是“可疑的”语言。但这个讲演的人显然是和共产党毫无关系的——他是艾森豪(?)尔。“已故名人”的纪念像一艘邮轮驶进了纽约港口。甲板上有一个法国旅客沉思地注视着这著名的法国自由神雕像。一个美国旅客自豪地指着雕像对他说: “看,我们这里也有已故名人的纪念像……”对莎士比亚的估价一个美国人在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还没有读到一半的时候,他讚赏地对他妻子说: “告诉你,这个小伙子写的可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