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动静荷载综合作用下桩土共同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轴向荷载作用下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理论日趋成熟,但是,迭加水平荷载作用后,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更复杂,研究面临新的课题,工程上断桩、裂桩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主要分析了静压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压桩机运行荷载与轴向荷载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桩体受损的原因,在轴向荷载作用下桩与土体相互作用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压桩机水平振动荷载的作用,建立了轴向静荷载与水平向动荷载共同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并初步进行了工程实例验证,结果尚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静动试桩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种新的评价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静动法(STATNAMIC法)对比传统的静载荷试验和高应变动测,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路面结构的动荷载效应及对反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路面结构的动、静荷载作用响应,并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结果比较,表明路面结构的动、静荷载反应有明显的差别。路基不同深度处存在刚性下卧层时,考虑静荷载作用的分析结果有显著的差别,而考虑动荷载作用的分析结果差别不大。在利用动态弯沉盆数据进行路面结构模量反分析时,如忽视动荷载的影响,则反算结果误差很大,甚至不可信。如果按照动力学模型进行路面结构反分析,结果可基本不受下卧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小应变动测桩的承载力的方法中,中心思想是通过动测桩的刚度来模拟确定桩的静刚度,再利用经验常数来推测出桩的承载力.然而,能否通过静载试验所得静刚度推测桩的承载力这一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研究和解决.本文探讨了单桩承载力及静刚度的表现规律与特性,将桩的承载机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应用等效极限位移的概念和特征刚度的概念,提出了由静刚度推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方法.通过对实际工程的计算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准确度的分布规律呈现出正态分布特征,大部分的相对误差在±20%以内.由此说明,单桩静刚度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桩的承载特性.但这种反映只是承载力的内涵的体现,而不是承载力大小的直接表现,也即静刚度与极限承载力并不一定是简单的常数关系.这一认识对解决动测中的问题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5.
柔性高桩承台与桩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柔性高桩承台与桩基计算的一种有限单元法,其计算模型不仅将承台和桩基作为刚性联结的整体结构来分析,且考虑桩土间相互作用,可用于任意动、静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位移与内力计算.  相似文献   

6.
对动测法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动测法与静测法结合可提高桩基质量评定的准确性,同时,动测法可为设计桩基时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ABAQUS软件施加正常工况下的静载荷与波浪动载荷,研究静动荷载下海洋桩基的承力情况和桩与桩周土的应力应变情况、位移情况及桩体的动力响应分析,根据数值模拟所得到的数据,总结归纳出独桩承台和群桩承台在波浪力单独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以及各自改变桩体刚度对其动力响应分析的影响,为今后的设计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常规地震荷载下对桩基础的研究方法多为拟静力方法,大多没有考虑地震动荷载的影响。与真实情况相差较大,随着建筑抗震设计要求的提高,拟静力已经逐渐不适用当代抗震设计理念。针对地震动荷载对单桩的作用展开研究,采用温克尔(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考虑上部结构与桩基的相互影响,给出单桩在动荷载(主要是水平正弦荷载)作用下的微分方程。在Visual C++6.0软件平台上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得出了单桩在动荷载下的解析解。通过某框架结构工程实例,说明了提出的方法与理论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为分析单桩受动荷载提供了一种应用性较强的解析方法。除此之外也可以为分析距震中较远处的高层建筑的振动检测提供数学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9.
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地基属软弱场地.高层建筑设计中桩基是最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本文从该地区的工程地质特点、荷载性质、桩的破坏形态、施工工艺与质量入手,分析了大量的静荷载试验及动荷载测定的结果,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提出了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层建筑桩基设计的一些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动载作用下群桩桩顶的荷载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动力文克尔地基梁模型计算单桩的动力阻抗 ,利用动力相互作用因子来考虑桩 -土动力相互作用 ,在此基础上导出计算群桩桩顶内力的方程 .通过算例说明动荷载作用下群桩桩顶的荷载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1.
动静压轴承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动静压轴承动特性分析的频率法,并对一个重型磨床上的液体动静压混合轴承的静、动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中着重考虑了润滑油可压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反射波法基桩动测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射波法基桩动测是低应变基桩动测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与该方法有关的基础理论,并讨论了应力在桩底反射界面的反射、透射及能量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过程与桩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过程基本一致,是传统而可靠的承载力检测方法,该方法是确定工程桩承载力最直观、最准确可靠的方法,缺点是费时费钱,抽检率不高;高应变动力检测是建立在一维波动理论基础上的承载力检测新方法,其特点是费用低、快速、轻便,但技术难度较大且存在多解性。目前的桩基检测通常采用静荷载试验法和高应变动测试验法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进行检验,并以前者作为后者试验结果的对比标准,文中通过对摩擦桩动静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检验动测法承载力的精度,并讨论导致两者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邱庚香 《江西科学》2007,25(2):139-140,182
根据分布参数系统并采用动静平衡隔离单元法,建立断裂摩擦桩瞬态动测响应的数学模型,编制相应程序,绘出了断裂摩擦桩瞬态动测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并分析了断裂摩擦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针对预张力索杆体系,将构件刚度与体系判定相结合,提出了分布式静不定和分布式动不定的计算方法,使体系分析从系统层面向构件层面延伸.该方法在平衡矩阵理论基础上,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分别求解相互正交的两类单元变形量和两类节点外荷载模态;在排除整体刚体位移模态后,利用该正交性,求解分布式静不定和动不定.所提出的方法克服了已有方法中的奇异性问题,具有普适性,能广泛地适用于动定及动不定结构;揭示了分布式静不定与结构重要性及结构敏感性间的关系,以及分布式动不定与节点可动性间的关系.通过2组算例,说明了该方法在预张力索杆体系中的应用,并证明了其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自平衡试桩结果的解析转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自平衡试桩结果转化成传统静载试验曲线的解析法.假定桩侧土符合双折线模型、桩端土符合三折线模型,采用荷载传递法分别推导了自平衡试桩上、下段桩的荷载-沉降的解析解.通过对上、下段桩的实测荷载-沉降曲线的拟合,得到抗剪刚度系数和抗压刚度系数等计算参数,再利用解析解将自平衡试桩结果转换成传统静载荷试验曲线即解析转换法.该方法的转换结果与实测桩载荷曲线以及荷载传递位移协调法的转换结果比较,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相比其他转换方法,该方法具有理论完整、不需实测传递函数、简单实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饱和砂土动力液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饱和砂土在动载(如地震荷载、爆炸荷载、振动荷载等)作用下液化问题是防灾减灾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结合目前国内外饱和砂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对在动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问题的理论模型研究、试验验证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作了较详细的评述,并对今后液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工程采用压力灌浆法处理桩底的钢筋砼灌注桩和普通钢筋砼灌注桩两种试桩的静荷载试验对比情况,通过分析桩底压力灌浆提高桩载力的机理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说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陈贵平 《科技信息》2009,(20):I0262-I026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办公条件还是住房需求都向高层发展,因此许多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3.3.5条文中也规定了工程桩竣工验收前要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和单桩竖向承载力检测。也就是说,必须提交桩身质量合格、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2项主要内容的检测报告。这样的桩基工程竣工验收时才能评定为合格工程。介绍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有:静荷载试验法、高应变动测桩法和静动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Wilson-θ法的动荷载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凤遥  张宝霞  张根全 《河南科学》2009,27(10):1243-1246
在Wilson-θ法求解运动平衡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时域内动荷载识别基本公式,并通过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正确性.算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并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为动荷载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