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载杂多酸催化剂的轻汽油醚化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杂多酸负载于活性炭制成催化剂,并应用于FCC轻汽油醚化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5℃、液时空速1.0h-1、醇与烯物质的量比为1.0的工艺条件下,以负载质量分数20%的Na8GeW11O39.xH2O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对FCC轻汽油醚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醚化活性,产物中醚的体积分数可达11.76%,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仉霞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1):164-165
采用浸渍法制备固体磷酸催化剂,以汽油氧化脱硫反应为催化模型,研究了焙烧温度、浸渍时间及载体对所制备的固体磷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磷酸催化剂在汽油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焙烧温度有关;活性炭磷酸催化剂在汽油氧化脱硫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酸量为5.613 mmol/g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由宏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1):82-86
为了使催化裂化(FCC)汽油中烯烃含量满足国家的新标准的要求,需要将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异构烷烃和芳烃.以兰炼催化汽油窄馏分为原料,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为芳构化反应装置,考察了反应温度对催化汽油窄馏分芳构化产物各组分的增加率、气体产物组成和液体产物组成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窄馏分,在相同碳数的条件下,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各组分的增加率逐渐增加,且反应温度越高,其增加的幅度越大.对于同一种馏分油,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干气、液化气和焦炭产率逐渐增大,而液体产率逐渐减少,芳烃的产率和选择性逐渐增加.在同一温度下,随着馏分变重,干气、液化气和焦炭产率逐渐减少,芳烃、轻油收率和芳烃的选择性逐渐增加,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烯烃的产率逐渐减少,而芳烃含量迅速增加,环烷烃的含量先增加后变小,存在最大值.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论述了增产轻烯烃助剂LOSA-1的反应机理及其在石化公司催化装置的应用情况,应用结果显示,在轻烯烃,尤其是丙烯市场行情好时,应用增产轻烯烃助剂,虽然对装置总液收有一定的影响,但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7.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已广泛地应用于轻工业的各个生产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酶工程不断的技术性突破,酶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能源开发及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酶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在医药工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酶在氨基酸.有机酸.抗生素.肽类药物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酶催化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Prime—G+技术在兰州石化公司新建180万∥8催化汽油加氢脱硫装置应用情况,装置标定结果表明:催化汽油硫含量从0.0195(m/m)%降低到0.00385(m/m)%,RON损失1个单位,(RON+MON)/2损失0.6个单位,达到了Prime—G+工艺设计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9.
单原子催化剂是金属以单原子形式负载到载体表面的一种新型催化剂.由于独特的电子结构、几何构型及最大化的原子利用率,单原子催化剂在多种重要催化反应中展现了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其应用和机理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单原子催化剂的发展过程、制备方法及其在环境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并在文献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催化与生物加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根据生物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过程的特点,将工业生物催化分成生物催化与能量耦联型和生物催化与能量非耦联型,通过这两类生物催化成功的范例以及研究进展.探讨了加速生物催化与加工工业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以异丁烯酸化实验研究为基础,在小型醚化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催化裂化汽油全馏分的醚化实验研究。结果发现,70℃时C7以下活性烯烃的总转化率为49.22%,醚化效果很明显。同时,各种活性烯烃的醚化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高而后降低,相同碳数的活性烯烃异构体中。烯烃的转化率比相应的β烯烃高。在催化裂化汽油醚化中用过的催化剂的H+交换容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工艺条件对GOR-Q催化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验室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国产 GOR- Q催化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影响。结果表明 ,GOR- Q催化剂具有明显降低汽油烯烃的效果 ,低反应温度、低空速和高剂油比都将导致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降低 ;催化汽油烯烃的降低主要是通过小分子烯烃的降低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15.
裂解汽油中环戊烯和苯乙烯催化加氢本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型等温积分反应器,在2.4~4.0MPa、495~680K、氢与裂解汽油摩尔比2.0~3.6和裂解汽油中环戊烯和苯乙烯质量分数分别为1.7%~4.0%和0.7%~4.0%的条件下,对国产Co-Mo/Al2O3催化剂上环戊烯和苯乙烯催化加氢的本征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以Complex优化法和Merson迭代法对动力学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参数估值,建立了能良好吻合实验数据的、裂解汽油中环戊烯和苯乙烯催化加氢的幂函数型本征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相转移催化合成正丁基苯基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转移催化剂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评述了由聚乙二醇、季铵盐、三乙醇胺、聚氯乙烯固载聚乙二醇树脂、聚苯乙烯固载季铵盐树脂、聚苯乙烯固载吡啶树脂、聚苯乙烯固载多乙烯多胺树脂、聚苯乙烯固载三乙醇胺树脂、聚苯乙烯固载二乙醇胺树脂、聚氯乙烯固载多乙烯多胺树脂催化合成正丁基苯基醚的方法和高分子相转移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采用无碱脱臭Ⅱ型工艺 ,在较低的操作空速下对安庆催化裂解 (DCC)汽油进行了脱臭试验。对安庆预碱洗DCC汽油的分析表明 ,其硫醇以C4 及C5硫醇为主 ,另外还有C6~C8硫醇及大于C8的大分子硫醇。对脱臭汽油先进行萃取浓缩 ,再用气相色谱对其进行检测 ,无硫醇硫存在。由此可知 ,安庆DCC汽油中存在干扰硫醇硫测定的物质 ,使分析值偏大 ,这是安庆DCC汽油硫醇硫含量不合格及硫醇硫看似难以脱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