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第二代认知科学角度出发,运用体验哲学理论解析隐喻现象,并尝试在跨文化背景下验证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普遍方式,隐喻无处不大。  相似文献   

2.
诗歌解读是一种异常灵活复杂的活动,在解读中对诗歌文本、作者形象、前人的解读要不断地进行回溯,同时对意义的延展形式一种制约;意义的延展在回溯的基础上进行,又要不断突破回溯的束缚,回溯与延展之间的矛盾使得诗歌解读具有无限的张力而又不至于无度,处理好诗歌解读中回溯与延展的关系,对走入困境的当下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诗歌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果诗歌没有了隐喻,便失去了不少光彩。诗人在诗歌中借助“隐喻”阐释美、传递美,读者从隐喻中理解美、感受美。本文从阐述隐喻的含义和功能入手,分析了隐喻之美在英语诗歌中的体现,探讨根据“431”去把握和理解英语诗歌中的隐喻之美。文章辅以具体的英语诗歌为实例,以期带领读者理解并领略英语诗歌中的美丽隐喻。  相似文献   

4.
邓新梅 《科技信息》2011,(10):I0173-I0173,I0175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报刊英语中含有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这是其显著的文体特点之一。解读报刊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报刊语篇中出现的三种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5.
隐喻研究经历了作为修辞现象到语言隐喻(语义隐喻和语用隐喻),再到对此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戴维森的《隐喻的含义》一文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将之概括为五个方面:隐喻的不可释义性、隐喻的不真实性、隐喻的语用性、隐喻的生动性及隐喻解释的相对性,并逐一对此进行了解读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李庆明  王婷 《科技信息》2009,(33):I0091-I0091,I0097
随着对隐喻越来越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概念隐喻对语篇的连贯的构建作用。概念隐喻可以体现在不同的语言层次上,如一个词、短语、小句、句子或语篇。本文将选取诗歌这一形式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概念隐喻对其语篇的连贯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作者从介绍隐喻的基本理论,基本功能入手对传统的隐喻理论和现代的认知隐喻理论进行了比较,指出现代隐喻理论相对于传统理论的进步性,着重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述了隐喻在诗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从客观向主观的变化,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难度。过去,题目中选项对学生理解诗歌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而现在,对诗歌每个信息的提炼要靠学生自己的分析。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歌,必须从它的语言下手,从它不多的词语数量中分析它所蕴含的丰富意象,从它俭省的语言外壳中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李长慧 《科技信息》2010,(11):157-157,18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更好、更深入地认知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爱情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由于思维的共性导致人们在理解和体验爱情时,会使用共同的来源域。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语言的本质特征;隐喻是语言美的形式;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口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隐喻理解能力是口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口译的源语和译入语中,译员必须考虑到这两种语言隐喻的文化性,正确理解并传达两种语言隐喻的独特文化内涵。口译中,隐喻语的表达方式分为:形象保留法、形象替代法和形象舍弃法。  相似文献   

13.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关联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隐喻本身是文学的一个内在特性,因此隐喻式的叙事是文化诗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隐喻存在于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之中,而这些也表现出了米兰·昆德拉人生观念和思考态度。本文对其小说文本作了详尽的分析,并且从深层意义上论述了米兰·昆德拉的隐喻式叙事。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多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从语用综观论的适应性和经济性角度来看,隐喻的生成和理解都是在遵循言语行为的省力原则前提下,适应交际语境和交际意图而作出的选择。这种语用适应性使得隐喻的大量使用成为可能。同时,隐喻的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它适应了说话人与释话人的语用需求,更在于它在修辞、委婉和劝诱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article, a novel logic which concerns with the natural property of comprehension is presented, and the cognitive state of the agent is also considered. The cognitive comprehension operator is put forward, the logical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the axioms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system are discussed. Finally,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gnitive comprehension logic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aphor is showed.  相似文献   

17.
清诗以学问见长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受清代繁盛学术的影响,二是古典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清人在诗歌中不仅大量用事用典,而且引学术入诗。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诗(论)家对诗歌学问化是“爱憎相半”。赞成者不仅重视以学育诗,而且创作时大量以学入诗;反对者也主张以学育诗,但不赞成创作时直接以学入诗。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界还没有认识到学问化是清诗的整体特征,对清诗“学问化”基本上持否定性意见。80年代中叶后.学界开始认识到学问化正是清诗不同于唐诗、宋诗的特征之一,改变了对清诗学问化一概否定的态度,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领域处于草昧广袤、人力未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讨论语法隐喻与概念隐喻二者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分别简单介绍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论述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在运作机制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9.
语法隐喻不仅在英语语篇中大量出现,而且具有多种功能。合理运用语法隐喻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具体来说,概念隐喻能使语篇更加通顺,增强语篇的客观真实性,增加语篇的正式程度,使语篇更加简洁生动;人际隐喻能加强语言的礼貌性,有效体现篇章的意图性。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上,把隐喻和影视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文章先回顾历史,分析隐喻和影像强强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论述几乎所有的影像手段,都可以被用来进行隐喻;再论述几乎所有的属人内容,都可以被隐喻到影像中去。最后,文章指出:影像,既是一个隐喻的世界,又是对于世界的隐喻,从而为人类更好地创制影像、理解世界,提供了便利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