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中的辛弃疾与诗中的陆游,同是南宋爱国主义诗歌的两面旗帜,共同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 了南宋爱国主义的最高成就。辛词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精神和突出的艺术风格,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 有最崇高的地位,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曾晓英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99-200
词中的辛弃疾与诗中的陆游,同是南宋爱国主义诗歌的两面旗帜,共同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主义的最高成就。辛词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精神和突出的艺术风格,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有最崇高的地位,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韩国古文献中出现的与辛弃疾有关的记录进行分析,可看出,虽然有关辛弃疾的史传文献较早传入朝鲜文坛,但他的词作传入时间则是在壬辰倭乱之后,而各时代朝鲜文人对辛词的评价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梳理1188年至1908年共720年的辛弃疾研究进程,表明了因时代不同、审美趣味的变化,词学批评大势的走向不一,对辛词有推崇亦有贬抑,辛弃疾的地位因此在历代呈升沉涨落的动态性,从而为今天的辛词研究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动态的历史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持续热点。2003年在江西上饶召开的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结合近20年辛弃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论争,同时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并形成了三大热点:(一)“苏、辛词派”是否存在?(二)“稼轩体”、“稼轩风”的诠释以及辛词风格如何定性?(三)辛词接受美学。这三大热点也代表了学界对辛弃疾的最新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是宋代词人中最为特殊的一位,观其身世,前半生戎马为政,后半生闲适隐居,断崖式的生活经历,使辛弃疾的词作拥有不同的风格。上饶时期作为其词作创作的高峰时期,研究这个时期的辛词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期的辛词思想复杂,意象众多,辛词并非只有豪放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辛词的创作主体入手,相应地联系其创作对象及艺术特征,从七个方面分析辛词艺术风格的全貌。辛弃疾性情豪雄,却受阻受抑,不能恣纵,潜气内转,荡胸回肠,貌似悠闲,心实悲慨,表现于词的风格,则是悲壮激烈,沉郁顿挫。辛弃疾有志不得仲,根本原因在于专制政体的黑暗。辛弃疾蔑视群小、傲视权贵而表现出“凌高厉空”、“桀傲雄奇”的词风。(本文摘自《辛弃疾词艺探胜》第七章第四节)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应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闲居时期)稼轩爱国主义司作的精神内蕴包括五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在辛词中的基调,因此笔者不能同意一些文学史著作对辛弃疾第二个时期词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融铸豪婉、沉郁悲壮为辛词的独特风格。传统儒文化的熏陶,是辛词内蓄阳刚的关键所在;而南宋隋性氛围的刺激,则是辛词沉郁悲壮的主要原因;艺术表现上,传统比兴手法的采用,使辛词产生出情辞婉曲的效果;词借婉约体例则又使辛词呈现出“心雄似火”而又“色柔如花”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的经济生活堪为南宋高级文官的代表。其俸禄收入来源广,数量丰,支持其基本生活所需绰绰有余。其良好的经济状况影响到生活方式,使其广交游、多宴饮,从而催生了词创作活动,导致其偏好词体,具有尊体意识。而辛词所表现的平和心态以及崇雅尚真的审美趣味,也或多或少受其经济生活的影响,并通过词作的题材、风格等方面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节选自《辛弃疾词艺探胜》书稿第七章第五节.辛词“雄深雅健、温婉悲凉”的总体风格的形成,其根源有五:一为自身气质所决定,二为审美追求所导向,三为时代环境所造就,四为传统文化所影响,五为社会氛围所熏染。稼轩体有三义:一指辛词风格个性,二指伤时忧国,志在有为之性情,三为以文入词、以论入词之形式。辛词总体风格形成之后,影响着当时与后世的词风,稼轩词派绵延百有馀年,稼轩体风行七百馀载,以至终古不衰。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中国词学研究会、上饶师范学院联合发起的纪念辛弃疾诞辰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国际学术论坛,于2010年10月在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成功举行。与会代表对辛弃疾的思想、政绩、辛氏家谱、辛稼轩笺注、稼轩交游区域以及交友群体,词与音乐的关系以及辛词与词学的应用型研究都做了深入的探讨。关于辛稼轩研究的文献资料、对辛稼轩的传播和接受研究,以及词体盛衰的研究,是本次论坛的亮点。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词以豪放著称,然豪放中未失婉约的本质,叠字的大量运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叠字的频率统计、叠字来源、叠字与句式、叠字与四声、叠字与用典、叠字与词牌诸方面分析了辛词叠字运用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在词的语言革新方面有着突出贡献 ,特别是他以口语、俗语、方言等民间语言入词 ,开创了新的表现方法 ,形成了其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本文分别从辛词使用民间语言的种类以及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两个方面就辛弃疾词作中民间语言的运用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5.
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文章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词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点,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6.
人们将辛弃疾词一向定位于爱国的篇章,这无疑是正确的。然则以往论者所忽略的是辛词还蕴含浓重的儒家入世品格。儒家积极因素中,最重要者应为其入世品格。而辛词中无论其豪放者,亦或其婉约者,无不打上儒家入世品格的烙印。这使辛词具有奋发精神,在当时即成为保卫祖国河山统一的战斗号角,即使在今日,对人们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的词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见长,辛词中的境界可以分为豪放洒脱和婉约清丽两种,这两种境界中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皆可称为“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8.
南宋杰出抗金志士,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晚年乡居信州之带湖和瓢泉,长达20余年。稼轩词626首,有三分之二创作于信州。信州的山水田园及其生活,对稼轩词创作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考证稼轩词所涉及到的信州古今地名,有利于加深对辛词的埋解和对辛弃疾的深入研究。我在上饶20多年工作中,对稼轩在信州的创作环境及词中涉及的信州地名,进行了历史考证和实地考察,对当代部分专著中的稼轩词信州古今地名注释,提出如下考辨,就正于稼轩词研究的专家学者。一、带湖:位于信州府城北里许,古茶山寺东,今上饶市北郊,上饶市第一中学东侧至北门乡龙牙亭一带田园山地。  相似文献   

19.
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词人通过选胜登临,缅怀古代英雄的光辉业绩,寄托了自己的报国理想,并且通过提取历史借鉴,有针对性地批判了南宋朝廷的种种错误政策,曲折地表达了自己遭政治打击,抗敌理想难于实现的满腔悲愤之情。这首词是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一二○五年)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时写的,辛弃疾由于主抗金,一直受到主和派的排挤,不时投闲置散。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宁宗妻的叔父,掌握了政权,为了猎名固位,起用了辛弃疾做镇江知府,后来对持正确意见的词人有所疑忌,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在南归之初,仕途顺利,升迁迅速,在乾道年间与当政的南宋名臣虞允文关系良好,受到虞允文的重视和提拔。辛弃疾十分关注南宋在淮南地区的抗金防务,并多次上疏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上述缘由,辛弃疾在乾道八年(1172),被时相虞允文选任为淮南边防要地滁州的知州。他在知州任上励精图治,政绩卓著,还兴建了奠枕楼,以纪念滁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新面貌。词作《声声慢》(征埃成阵)创作于奠枕楼竣工后,其寓意是表达词人心中的喜悦,而不是对投降派的讥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