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塔巴庙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储层非均质性是沉积、成岩和构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及微观非均质性的研究,认为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作用,沉积构造和沉积韵律决定了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而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的不均衡性是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储层非均质性及控制因素的分析,为研究储层内天然气的分布规律提供了地质基础,并有利于指导后期的天然气勘探和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
法21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储层非均质性变化是影响地下油、气、水运动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法21断块的岩石物性分析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断块的层内、层问及平面的非均质性变化特点,从而为该断块制定开发调整方案奠定了基础。本文的分析方法也可推广到对同类型非均质性油藏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谢斌 《科技咨询导报》2010,(14):128-129
储层非均质性时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本文基于裘亦楠有关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从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分别对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盆地深层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显著、流体动力条件多变、油气水关系复杂,对储层有效性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十分困难。通过系统的深层碎屑岩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研究,认识了碎屑岩储层的多尺度结构性特征,发现对于任一沉积微相的碎屑岩储层都可划分为有限类岩石相,主要为泥岩、贫塑性颗粒砂岩、富塑性颗粒砂岩和强钙质胶结砂岩,其空间分布受沉积构造控制。富塑性颗粒砂岩和强钙质胶结砂岩在第一期油气充注之前已变得致密,构成了储层中各个尺度的隔夹层;贫塑性颗粒砂岩中成岩作用多期发生,并可能伴随多期油气充注。即便埋藏到深层-超深层范围,贫塑性颗粒砂岩仍能够保持相对较好的孔渗条件,为有效储集岩石;其中,早期发生过原油充注、具亲油润湿性的贫塑性颗粒砂岩则构成了优质储集岩石。为表征和评价深层储层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可充分反映储层多层次结构非均质性的单元砂体充填建模方法,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利用有效储集岩石中获得的各种物性参数表征储层中有效储集空间分布。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砂岩储层为例,对深层储层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通过实际勘探认识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测井、生产测试等静态和动态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逐级揭示了平方王油田沙四中滩坝沉积特点。从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平面非均质这三类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入手,探讨了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及其对水驱油开发和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层厚度及垂向的剩余油分布;平面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面积和平面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6.
储层地质统计随机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储层地质统计随机模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其最为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可用于定量研究储层描述的不确定性,进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可以综合多种来源的信息和资料,并把它们统一在同一个定量模型之中。文中综合论述了储层地质统计随机模拟的意义、方法和技术及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联合模拟多个变量以及综合多  相似文献   

7.
通过细分沉积微相,揭示出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其岩石组成、储层物性、沉积构造及非均质特征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兴隆台油田马19井区东营组油藏是典型的河流—沼泽沉积相,其中包含着多种沉积微相,使储集层结构非常复杂,通过对沉积微相的研究,了解了储层砂体的分布状况和油气集聚特点,明确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从而采取有效挖潜措施,为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提高最终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张浩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4):8447-8451
在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静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分类情况,充分利用试气、试采及开发井等动态信息,对各类储层压力、产量数据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的开发动态特征实现全新的解读。研究中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是认识气藏开发生产条件、可靠预测气井未来生产动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油藏开发过程中和地质色层效应存在着两个非均质体,即储层本身的非均质体和储层流体差异性引起的流体非均质体.油藏烃类纵横向上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含相态)的差异性是油藏描述,特别是精细描述的主要内容.从油藏的油源、储层的注入过程、二次运移过程中烃类组成的变化以及储层的混合作用四个方面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了烃类差异性形成的机理.并且从确定油藏注入史、确定储层内部连通性和流体界面以及进行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等方面总结了这一研究的应用进展.烃类差异性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为精细油藏描述开拓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为扩大油气勘探领域提供了新的工具,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和开发方案的可靠性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测井、生产测试等静态和动态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逐级揭示了平方王油田沙四中滩坝沉积特点。从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平面非均质这三类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入手,探讨了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及其对水驱油开发和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层厚度及垂向的剩余油分布;平面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面积和平面剩  相似文献   

11.
混合气藏是常见的天然气藏类型,实用的类型划分及成藏模式的建立是该类气藏定量研究的基础。根据端元气的来源,对混合气藏类型进行了划分,并结合实例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常见的混合气藏可划分出两大类4小类:(1)异源混合气藏,指不同气源岩(灶)生成天然气的混合,其中包括异源岩混合气藏和异源灶混合气藏两类;(2)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按母质类型分为煤型不同阶和油型不同阶两类。对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典型气藏解剖结果证明,多套有效气源岩、沟通圈闭和源岩(灶)的通道是异源混合气藏形成的基础;而气源岩多期次演化生气、持续有效的圈闭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分析认为,具有多套源岩供气的轮南凸起、川东高陡褶皱带是发育异源混合气藏的有利地区;而成藏过程复杂的库车坳陷则是同源不同阶混合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致密碎屑岩裂缝性储层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密碎屑岩裂缝性油气藏储量在低渗透储层总储量中占很大比例。致密碎屑岩裂缝性储层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对象。当前,致密碎屑岩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对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进行预测。准确进行裂缝预测对致密碎屑岩裂缝性储层的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致密碎屑岩裂缝预测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地质分析法、曲率法及构造应力场模拟、地震裂缝识别技术、测井裂缝识别技术和生产动态分析法5个方面对当前致密碎屑岩裂缝预测的主要研究方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简要描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条件;结合当前科学技术总体进展,指出致密碎屑岩裂缝预测研究的两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单一的裂缝预测技术需要不断创新、综合多种方法各自的优势进行系统预测。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气田含气储层地震AVO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里格气田为上古生界碎屑岩系中的致密性砂岩气藏,有效的含气储层具有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因此难以准确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围绕研究区的地质问题以及储层沉积特点,通过AVO模型正演分析,反映出地震道集上的储层AVO特征,并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技术提取的各种地震参数,描述地层的岩性和含流体特征.研究表明:本区砂岩储层属于异常特征明显的第三类AVO异常类型,储层属于中低等产能储层;叠前反演得到储层界面的波阻抗差异非常小,纵横波速度和泊松比均为低值;有效地识别出含气储层的分布范围;通过叠前储层描述技术所优选的井位,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14.
曲线重构反演在火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四灶地区阜宁组火成岩发育,但火成岩分布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声波时差曲线对火成岩及其变质带和碎屑岩的反映不明显,火成岩储层预测难度大.针对研究区的特点选取了曲线重构反演来预测火成岩储层.通过对研究区多口井测井曲线的统计分析,优选出能够有效区分火成岩与碎屑岩的GR曲线进行重构,利用GR曲线重构建立的拟阻抗初始约束模型与实际地质规律的吻合程度明显高于用原始曲线建立的模型,GR反演成果所描述的火成岩分布特征与实际的地质分析和认识吻合也较好,说明曲线重构技术在本次反演中起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利用该反演结果,结合目标区的地质认识和实际钻井、测井资料,对火成岩储集层进行了综合描述,描述8个火成岩控制的圈闭,预测6个新圈闭.  相似文献   

15.
储集层有利分布区的预测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用一些常规的方法进行研究,如从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着手,并结合物探、测井资料对储集层进行纵、横向预测。但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研究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因此寻找一种简捷的方法来进行预测,一直成为人们探索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清水地区沙河街组的研究发现,在泥岩欠压实段内的砂岩层往往就是有利的储层,并且油气层多分布于欠压实段内。由此给人们以启示,可以利用泥岩欠压实特征来对有效储层的分布区进行预测。最终研究表明,泥岩欠压实与储集层的形成、油气运移及油气层分布在机理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泥岩欠压实曲线,可以预测有效储层的纵横向分布,结合其它因素综合分析,也可识别油气层及分布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与台内礁滩储层特征及演化差异性,综合岩芯、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储层基本特征、成岩及孔隙演化的差异性,建立储层发育模式,提出相应的勘探对策。储层特征上,台缘礁滩储层储集空间具组构选择性和非组构选择性并存特征,垂向上呈多个旋回叠置,横向呈准层状;台内礁滩储层储集空间为非组构选择性缝洞,主要分布在中下部,垂向厚度及横向连续性均低于台缘。台缘优质储层的演化及分布受准同生大气淡水溶蚀、早成岩近地表岩溶和埋藏溶蚀控制;台内储层受裂缝及埋藏岩溶作用控制。勘探对策上,台缘礁滩储层应优先三期岩溶与构造破裂作用叠加发育区,而台内应注重断裂及埋藏溶蚀的联合控制区。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常规天然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资源丰富。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 侏罗系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指明在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内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常规天然气在空间展布和储层特征等 方面的序列性特征。结合该区的勘探开发实践,总结出:在同一个含油气系统的前提下,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常规天 然气具有共生性强的特点,认为它们是先后经历了源岩内滞留、初次运移、二次运移和成藏聚集等过程,分别在泥页 岩、致密砂岩和常规储层中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天然气聚集。并归纳出他们在运移阶段、成藏时间、空间分布、含气特 点、开发技术、产量储量特征和勘探开发阶段等方面序列性特点。最终认为在同一含油气系统中只要具备合适的地质 条件,在一种类型天然气发现后,通过“顺藤摸瓜”的方法来寻找其他类型天然气是一种新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岩石组构、孔隙结构和岩石物性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基础,按照岩石结构成因类型、优势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物性分类进行多层次划分,将晚古生代以后的孔隙型礁滩相储层分为4大类、10小类,其中细-粗粒间溶孔的残余颗粒灰岩、细-粗晶间孔的残余颗粒云岩、非组构选择性溶孔的结晶碳酸盐岩是主要的优质储层类型,此种分类方法兼顾储层的地质成因模式与其自身特定的渗透性、弹性声波等物理属性,有助于改善储层类型的测井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效果,对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建模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纯梁油田东部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下,油气由分散到集中的漫长的地质过程.油气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储、盖、运、圈、保、异常压力等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决定油气的最终分布.在分析了纯粱油田沙二段油气成藏基本条件和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分布的规律和成藏模式,应用管理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提出了"短板"控油的说法.结合工区实际情况认为:①圈闭条件是决定研究区油气分布的"短板";②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寻找岩性、地层等隐蔽性圈闭以及通过精细构造研究寻找小型构造圈闭是加长"短板"、勘探沙二段油气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发现该带具有坡陡、沉积相带窄、滑脱潜山和鼻状构造发育等特点,紧邻生油洼陷,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好。油气成藏模式主要有:它源前古近系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和自源古近系中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古近系近岸水下扇、浊积扇砂砾岩体和下古生界古潜山碳酸岩是油气最主要的储集层,是该带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