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和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TiB2/Cu复合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TiB2加入量等因素对Cu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3%TiB2/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为HV=1540N/mm2,σb=429.6MPa,软化温度达到980℃;使用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3%TiB2/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为HV=905N/mm2,σb=245.4MPa,软化温度为387℃;而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3%TiB2/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低于用常规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电导率,前者为58%(IACS),后者为96%(IACS).可见,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3%TiB2/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软化温度与用常规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相比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和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TiB2 /Cu复合材料 ,研究了制备工艺、TiB2 加入量等因素对Cu基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 %TiB2 /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为HV =15 40N/mm2 ,σb=42 9.6MPa ,软化温度达到 980℃ ;使用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3 %TiB2 /Cu复合材料的硬度、强度分别为HV =90 5N/mm2 ,σb=2 45 .4MPa ,软化温度为 387℃ ;而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TiB2 /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低于用常规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电导率 ,前者为 5 8% (IACS) ,后者为 96 % (I ACS) .可见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 3%TiB2 /C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软化温度与用常规粉末冶金法制备的相比大大提高 .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复合材料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将所得的复合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以及交流阻抗法对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价.同时探讨了Ni(OH)2与VS2的不同质量比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H)2与VS2的质量比为5∶1时所制备的Ni(OH)_2-VS_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最高可达到4021F/g,且在电流密度为5A/g下进行500次充放电测试,电容保持率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不同来源氮的δ~(15)N值域存在重叠,导致δ~(15)N溯源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δ~(15)N溯源结果的校验具有重要意义.淮河入海水道具有明确的汇水分区及差异的土地利用方式,为δ~(15)N溯源结果验证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场所.基于2017年枯、丰水期淮河入海水道水体δ~(15)N,δ~(18)O值域特征,结合汇水片区土地利用方式,甄别并校验了氮的主要来源;综合~(15)N,~(18)O分馏特征,探讨了氮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1)运西高片和通榆低片农业区,农田退水分别通过古盐河及沿程汇流入河,其δ~(15)N-NO~-_3分别为6.4‰±0.4‰和7.9‰±0.8‰,验证了土壤氮δ~(15)N与理论值(0~8‰)的一致性;δ~(15)N-NH~+_4分别为8.4‰±9.0‰和23.5‰±7.6‰,表明NH~+_4来源于沿河生活污水.而两运夹城镇区,片区污水排放通道清安河δ~(15)N-NO~-_3和δ~(15)N-NH~+_4分别高达25.9‰和40.3‰,基本位于城镇污水δ~(15)N理论值(4‰~35‰).(2)运东高片城镇和农业混合区,区域汇水沿程入河,其δ~(15)N-NO~-_3为7.7‰~11.6‰,位于土壤氮和城镇污水δ~(15)N重叠区;而δ~(15)N-NH~+_4为17.9‰±7.3‰,显示了城镇污水δ~(15)N特征.(3)沿程取样点δ~(18)O-NO~-_3为3.5‰±5.1‰,位于硝化作用理论范围(-5‰~15‰),表明发生了持续的硝化过程;沿程δ~(15)N-NO~-_3和δ~(18)O-NO~-_3无同步富集,表明反硝化过程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须家河中粒砂岩、须家河细粒砂岩和嘉陵江微晶质石灰岩三种不同致密程度的岩石为研究对象,利用一套三个主应力大小均可独立改变的岩石真三轴加压设备,对岩石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特性及断裂破坏形态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着重讨论了中间主应力σ_2对岩石强度及断裂破坏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不同最小主应力σ_3下的(σ_1/σ_c)~(σ_2/σ_c)强度曲线可以十分近似地用某一抛物线来表示,而对于不同Lode参数λ下的(R/σ_2)~(Q/σ_c)强度曲线则可以十分近似地用某一直线来表示。同时还发现,岩石的断裂破坏将随着应力状态的不同而有可能出现剪切破坏,拉剪混合破坏或拉裂破坏。  相似文献   

6.
对象征类S_(ρ,δ_1,δ_2)~(-M)的研究,当p≥δ_1,δ_2时,国内外许多学者已研究过其相应拟微分算子的有界性.但当p≤δ_1和p≤δ_2时,这方面的L~p(1相似文献   

7.
本文证明了亚纯函数的一个性质:设b_1、b_2,…是亚纯函数f(z)的极点,|b_1|<|b_2|<…,假设(1)有0<δ_0<1/2,使得对充分大的v,当|b_v|≠|b_(v+1)|时,|b_(v+1)|-|b_v|≥δ_0(|b_0|+1)(2) (3)则对任意小的δ>0,存在R_0(δ)>0,当δR>R_0(δ)时,μ(E_R)≥R~δ其中μ为面积测度E_R={Z;R<|z|<2R,log|f(z)|+N(|z|)>1/2T(R)}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44个2,4'-二取代氮苄叉苯胺,2-XArCH=NArY-4 (o-XBAY-p)化合物,以核磁共振(NMR)~1H氢谱和~(13)C碳谱确定其结构,指认出桥基CH=N上氢的化学位移δH(CH=N).定量研究取代基效应对δH(CH=N)的影响,将o-XBAY-p的δH(CH=N)与文献报道二芳基希夫碱p/m-XBAY-p/m的δH(CH=N)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o-XBAY-p中,邻位基团的立体效应,严重削弱了取代基X和Y电子效应对δH(CH=N)的影响,使δH(CH=N)与取代基X和Y的电子效应常数之间没有良好的定量关系,并且使o-XBAY-p的δH(CH=N)比p/m-XBAY-p/m的δH(CH=N)普遍增大.本文观察到的这一新的实验现象,以前未见报道,它对于利用核磁共振1H NMR化学位移解析希夫碱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强度理论及强度计算,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强度理论的建立依据是应力状态分析,应力状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准确确定主应力方向,所以是否能准确的确定主应力方向,对强度计算至关重要。本文分别用解析法和图解法确定主应力的方向.解析法可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主应力的计算公式确定,另外也可通过计算单元体上的应力情况,用直观判定的方法,确定主应力的方向。图解法是用应力圆,通过作图确定主应力方向,比较几种方法,找出更为简便的确定主应力方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机械搅拌物理混合、热解法成功制备了Fe_3O_4/ZnO复合材料,将Fe_3O_4粒子与一定量的Zn(CH_3COO)_2·2H_2O在无水乙醇中充分混合,并将混合物在氩气氛围下进行500℃热处理使其Zn(Ac)_2·2H_2O分解,从而得到Fe_3O_4/ZnO复合材料。采用SEM、XRD、XPS对样品形貌、结构及表面进行分析,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研究了不同量的Zn(CH_3COO)_2·2H_2O对样品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_3O_4与Zn(CH_3COO)_2·2H_2O的质量比为1∶2时,Fe_3O_4/ZnO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远优于纯相Fe_3O_4。当频率为11 GHz,涂层厚度为3 mm时,最佳反射率达-14.4 dB。  相似文献   

11.
基于Drucker-Prager系列准则的抗剪强度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建立了岩土材料内摩擦角与中主应力系数的函数关系,通过与砾石料、Q2黄土和Santa Monica Beach砂的真三轴试验结果对比,探讨了基于Drucker-Prager(D-P)系列屈服准则的内摩擦角与中主应力系数的关系,以及D-P系列屈服准则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中主应力系数取特定值时,D-P系列屈服准则中内摩擦角的理论值与试验值相等;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岩土材料应选用合适的D-P系列屈服准则,以使内摩擦角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拉压不同模量弹性结构分析中的对称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称和反对称问题中应力和位移分量满足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主方向上应力状态的对称和反对称特点,并用算例加以验证。研究表明材料的非线性导致拉压不同模量弹性结构的主应力的反对称性改变而对称性仍旧保持;同时,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对称和反对称问题并通过叠加原理获得解答的方法也会失效。由于不同模量弹性理论将其本构关系建立在主方向上,因此基于主方向的应力状态分析是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二维薄体位势柯西边界条件识别反问题,提出了解析积分和奇异值分解联合正则化算法.解析积分用于薄体位势问题边界元法中几乎奇异积分的正则化.奇异值分解技术用来求解系统方程.数值算例研究了狭长比为1E-8和1E-7的薄体问题,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SU-8光刻胶超声时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时效技术减小聚合物SU-8光刻胶的内应力,讨论了其机理.以基片曲率法为基础,建立了轮廓法测量SU-8胶层内应力的计算模型.实验研究了超声时效技术在减小聚合物SU-8胶层内应力方面的作用.对比分析了超声时效实验前、后SU-8胶层的内应力值.实验结果显示,在超声时效10min时,聚合物SU-8胶内应力减小2MPa,消除率约为23.17%.这表明,在合适的实验参数下利用超声时效技术可以有效减小聚合物SU-8胶内应力.  相似文献   

15.
对具有拉压强度差效应材料构成的轴对称弯曲圆板在弹塑性阶段应力分布的研究,导出了塑性极限状态下圆板中塑性应力分量间的关系式。以不同受力状态下圆板单元体进入塑性极限状态时的内力分析为基础,建立了圆板在摩尔库仑准则基础上用弯矩表示的内力屈服条件。该内力屈服条件是一条闭合的外凸曲线,符合内力分量的对称性,在材料拉压强度相同时蜕化为屈雷斯卡内力屈服条件。所得内力屈服条件可以用于由拉压强度不同材料构成的圆板和环板的塑性极限分析。  相似文献   

16.
工程中常用的抗滑桩和锚固洞的内力计算方法多为地基系数法.该法只能将抗滑桩和锚固洞分开考虑,对于抗滑桩和锚固洞的联合结构,该法不能反映它们的相互作用和联合受力状况.为了正确反映锚固洞桩的受力状态,提出一种滑坡体加固构件有限元内力分析方法,并应用于洪家渡2号塌滑体加固构件——抗滑桩及锚固洞的有限元内力分析,从而为加固构件的配筋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相移技术,实现光弹性等差线和等倾线参数的全自动判读,从而实现模型内部应力的全自动化分析.首先,在正交平面偏振光场下获得4幅等倾线图像,经相移技术处理后得到主应力方向的位相图,利用主应力迹线跟踪方法,可全场获得第一主应力方向;然后,借鉴Tardy补偿法,沿8个离散方向对等差线进行相移,并通过第一主应力方位角合成等差线全场的位相图像,经去包裹处理后得到全场主应力差的参数;最后,基于以上参数,用剪应力差法进行应力的计算,给出对径受压圆盘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此光弹性应力自动分析技术能准确、快速地分析光弹性应力,突破了传统光弹性数据处理周期长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电沉积过程中镀层内应力状态变化的基础上,采用螺旋收缩法,对Fe-Ni-P合金镀层的内应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沉积过程中,平均内应力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而下降;当产生的拉应力较大时,内应力有在镀层中和基体中相互传递的趋势并在镀层中伴有微裂纹产生,这使得镀层中的部分内应力得以释放.图5,参7.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苏锡常地区滆湖组黏性土抗剪强度特性,建立抗剪强度参数预测模型;以研究区711组滆湖组黏性土物理力学试验数据为载体,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从样本11个指标中提取影响目标变量的主成分;将其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模型的输入层,建立基于PCA-BPNN算法的滆湖组黏性土抗剪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主成分数量为3时,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4%;第一、二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2.1%和36.6%;PCA算法即保留了样本大部分信息,又实现了对多维变量的降维。第一主成分可归纳为土体孔隙特性,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主成分可归纳为土体水稳性,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正相关关系;土体孔隙特性越显著,水稳性越弱,抗剪强度越低。建立了滆湖组黏性土抗剪强度参数PCA-BPNN预测模型,模型抗剪强度拟合优度为0.85,内摩擦角拟合优度为0.72;模型可靠性总体较高。可见PCA-BPNN预测模型即可降低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简化了模型,又能够提升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利用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阐述了在鱼田堡煤矿进行的地应力超声波检测,并通过多元非线性模拟方法和二次正交变换,得到了被测点的声波椭球,然后在实验室进行了不等压三轴条件下应力与声波关系的实验研究,得出了被测点的应力椭球,从而确定出了测点部位处三个主应力方向和量级,为地应力场的数值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