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庐山西北麓第四纪冰川作用表皮构造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才瑞 《科学通报》1980,25(9):410-410
1978年九、十月间,在庐山西北麓羊角岭终碛(前碛)垄下,新发现一处第四纪冰川作用表皮构造。关于庐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过去已由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教授(1889—1971),进行过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调查成果汇总于他的冰川代表著作《冰期之庐山》一书之中。当时修  相似文献   

2.
北京平原永定河古河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秀萍 《科学通报》1982,27(16):1004-1004
我国首都北京,座落在永定河冲积扇上。在该冲积扇上,曾发育多条永定河的古河道。现今,这些古河道多已湮没,只剩下一些断头的小河,分别汇入温榆河、北运河水系(图1)。 由于古河道研究不仅在探讨第四纪古地理环境与新构造运动等理论问题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城市工程建设、供水与排水、环境保护与地震区划等实际问题,因此,永定河古河道研究,一直引起人们的注意。早在1920年,叶良辅就探讨过永定河迁流辩问题。解放以后,  相似文献   

3.
徐馨 《科学通报》1985,30(22):1734-1734
一 天目山位于浙苏皖三省交界处,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东、西天目山及清凉峰(海拔1787米)等,标高均在1500米以上,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冰川作用,使山体更显得高耸峻拔,成为长江下游和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名山和风景胜地之  相似文献   

4.
胶州湾地区全新世海侵及其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有松 《科学通报》1984,29(20):1255-1255
胶州湾是黄海西岸的一个半封闭型海湾,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海岸。 关于本区第四纪海侵及其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成果尚少,笔者根据多年来对本区第四纪沉积地层、海岸地貌及沉积物C~(14)年代分析资料~*,论证全新世海侵及其海平面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普陀山岛是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有名的自然风景区,关于该岛的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著述颇丰,然而从未有过早于全新世的湖泊沉积的报道.1997年3月,笔者在该岛飞沙岙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侵蚀面之上,发现并建立起了一条序列清楚、环境标志明确,具有事件多发、环境频变的晚第四纪地层剖面.依其事件类型和岩性变化自上而下可划分为4段:即(ⅰ)6个旋回的冲积砂砾层;(ⅱ)17个铁染土壤层与18个风沙沉积层交互更叠,形成事件旋回沉积层;(ⅲ)湖泊相沉积的砂岩、泥质砂岩、泥岩和碳质泥岩,其中有6个铁锰壳层,显示出湖泊盛衰的频繁变化;(ⅳ)10个旋回…  相似文献   

6.
天山中段南麓的第四纪褶皱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天山是亚欧大陆内部重要的活动构造带,通过地表地质和地震剖面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天山中段南麓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内部,鉴别出库车塔吾背斜南翼的褶皱崖和东丘里塔格背斜北翼的褶皱崖.褶皱崖是由于断层台阶状转折和运动,其上盘原来水平的沉积层和地表面因活动轴面及固定轴面的分离而形成单斜构造.测量褶皱崖的形态,利用受变形的第四纪沉积物的年代,求得深处断层所造成的地壳缩短,东丘里塔格背斜北翼第四纪缩短率为(1±0.1)mm/a.东丘里塔格背斜和库车塔吾背斜的褶皱崖证实了库车地区地壳缩短构造延伸进入第四纪晚期.  相似文献   

7.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登义 《自然杂志》2005,27(4):213-217,F0004
自1958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和登山家合作,在珠穆朗玛峰(以下简称珠峰)地区多次进行科学考察研究,在珠峰的形成历史及其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有了可喜的成果.本文着重介绍关于第四纪地壳上升、测量珠峰高程及环境变化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刘东生  郑洪汉 《科学通报》1965,10(2):175-175
第二届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和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于1964年10月30日到11月4日在西安联合举行。大会收到论文108篇,论文摘要57篇,会上宣读了78篇,并分别在第四纪地层、黄土、冰川及冰绿、地貌及新构造、一般第四纪地质等5个组内进行了讨论。第四纪地层组的论文反映了孢粉学和微古生物学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进行孢粉研究的地区和对象都有了扩大,对我国第四纪开始以来气候波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如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希夏邦马峰附近高山地区出现有代表温暖气候的阔  相似文献   

9.
郭本瑜 《科学通报》1978,23(7):424-424
数值天气预报中差分方法的主要问题是:(1)构思格式的原则;(2)格式对初始条件误差和计算误差的稳定性;(3)边界条件类型及其误差对局部地区预报值的影响;(4)Lorenz所指出的可预报期。作者和Morton等都研究了格式的守恒性,并把它作为加强稳定性的手段。本文则以二维涡度方程为例,比较全面地讨论了上述诸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韩淑媞 《科学通报》1989,34(15):1168-1168
巴里坤湖属内陆干旱区新疆东天山山间地堑式高位盆地。位于哈密专区巴里坤盆地距巴里坤县北西14kin(图1)。经钻孔资料分析得知,第四纪早期该湖面积曾达850km~2。 随着历次新构造运动及古气候变迁的影响,湖区逐渐缩小,晚更新世为500km~2,如今只有112.5km~2,水面积为1585m~2。  相似文献   

11.
青藏公路沿线第四纪冰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万倜 《科学通报》1979,24(10):455-455
青藏公路横穿青藏高原,我们在沿线进行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的考察,研究了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第四纪冰川。现就有关第四纪冰期划分的研究成果,择要报道如下: 一、冰期和间冰期系列 考察中所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多集中于山区和山麓地区。通过各类冰川遗迹的追索和鉴定,确定了不同的冰碛层及各自的层位,并综合考虑地貌、构造、沉积物及风化程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与第四纪地层层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殿卿 《科学通报》1979,24(7):307-307
中国第四纪大冰期问题争论已久。实践证明,李四光教授划分的四次冰期是正确的。近年的资料表明,鄱阳冰期以前还有冰期和冰缘期存在,补充了李四光教授晚年时提出的意见。同时,由于气候地层原则的推广应用,冰期和间冰期对我国第四纪地层划分所起的作用,也日渐显现出来了。本文简要报道这两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刘承祚 《科学通报》1979,24(22):1033-1033
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大地构造学和其他地质学分支一样,需要引进定量的研究方法,需要应用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十分重视大地构造理论的定量研究,提出了各种构造体系的力学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张文佑教授也非常重视大地构造理论的定量研究,他指出对大地构造理论问题应作出力学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国外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本文仅是构造地质定量研究中很小的组成部分,作者对我国境内构造断裂长度作了统计分析,研究了我国境内主要构造断裂长度和皮尔逊Ⅲ型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4.
潘广 《科学通报》1957,2(20):633-633
多年来,研究大同煤田地质的著作虽多,但对煤田的大构造体系和新构造运动阐述甚少。通常所谓大同煤田仅指朔左台地而言,许多文献将台地东缘口泉山脉视为褶皱带。据最近野外观察,口泉山脉本质上为冲断层带,其形成山脉与新构造运动有密切关系。根据对口泉山脉、朔左台地、桑干平原等大型构造单元发展史的追溯,基本上可以得出煤田的原生面貌。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展第四纪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月19—20日召开了一次第四纪地质科学研究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地质部、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单位的地质、古生物、土壤、地理等各方面的专家和教授四十余人.苏联专家帕夫林诺  相似文献   

16.
低维量子结构的构筑及调控是物理学向小尺度研究方向延伸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重点围绕高鸿钧及合作者在"小分子机器"量子结构的构造及其物性方面开展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他们在单原子层次上设计、构造和调控的若干小分子机器量子结构.代表性工作有:(1)构筑了四叔丁基酞菁锌((t-Bu)4-Zn Pc)分子在Au(111)表面上"抛锚"的、带有固定偏心轴的单分子转子及其有序阵列,证实了转动行为的可调控性;(2)实现了单个小分子极限尺度(0.6 nm)的可逆电导转变,进而实现了稳定、重复、可逆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中的原理性应用;(3)首次直接证实代表性的"分子机器"轮烷(Rotaxane)分子的构型及其电导的可逆转变,澄清了当时化学界的一个争论热点,该热点也是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主要成果;(4)通过单个H原子的吸脱附实现了酞菁锰(Mn Pc)分子在Au(111)表面Kondo效应的调控,这种单个自旋量子态的可逆控制,实现了极高密度信息存储(40 TB/cm~2)的原理性应用;(5)在通过"原子手术"Mn Pc分子所创制的一种新"功能体系"上发现了朗德g因子在原子尺度上具有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这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决的问题.这些系统工作为单分子发电机/无线电辐射器及纳米电子器件等的构造组装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地表冰期及其成因问题是中外地学家们辩论最久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现今天地生交叉科学探索中正在深入揭示的大自然奥秘之一。从本世纪20年代我国卓越科学家李四光教授在中国大地首先发现第四纪冰川活动遗迹以来,对于我国挽近地质时代究竟有无大冰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从三十年代初李四光提出和建立庐山第四纪冰川说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也曾几起几落,至今未竟。本文仅介绍一下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有无之争的主要学术观点。三、四十年代,李四光是根据地貌和堆积两方面的证据断定庐山地区曾发生过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在《杨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中,他在地貌上提出的证据有平底谷、U形谷、悬谷、雪坡和粒雪盆地。在堆积方面,  相似文献   

19.
钙华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华广泛分布于陆地环境中,且能够提供绝对的沉积年代(如铀系测年)和记录沉积时的地质与环境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第四纪研究中.目前我国大多数古钙华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成因类型钙华的地质与环境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且存在争议.故本文以青藏高原上的钙华为例,综述了钙华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钙华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实例分析显示钙华在重建第四纪古气候环境变化中有很大潜力.其中,青藏高原上热成因钙华的形成和演化,除了受高原强烈的构造活动控制外,还与印度夏季风变化具有密切联系,故有可能为青藏高原提供更多和覆盖更长时间尺度的古气候环境记录.此外,钙华在区域地表过程和地貌演化、构造和地热活动历史以及地质考古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基于钙华沉积的特点,如分布不连续、沉积形态和岩相结构多样、沉积机理复杂等,提出了需要综合利用沉积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多种手段对钙华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老龄健康影响因素的跨学科研究国际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四方面综述并讨论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的国际新动态与进展:(1)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对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及其研究策略选择;(2)老龄健康的社会行为和环境影响因素研究;(3)老龄健康相关遗传基因研究;(4)社会行为、环境、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研究.同时阐述国际上关于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案例以及我国关于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和健康长寿候选基因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可喜进展与仍然十分薄弱的现状.最后对今后如何开展老龄健康的跨自然与社会科学综合交叉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认为积极推进我国老龄健康跨学科研究势在必行,而我国学者可望为人类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