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切片法观察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肾脏的组织结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AQP-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豹猫和大多数哺乳类肾脏的组织结构一样呈长而扁的菜豆形,表面有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肾实质可分为皮质和髓质,髓质和皮质之比为1.6∶1。肾实质由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管构成。肾小体可分为出血管极和尿极,血管球由毛细血管缠绕形成,外包有肾小囊。近曲小管长且管腔不规则,刷状缘明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管腔较大,腔面无刷状缘,细胞界限较清楚。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都呈AQP1和b FGF免疫反应阳性,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和肾小球上皮细胞都呈BMP-7免疫反应阳性。结果表明:AQP-1、b FGF和BMP-7在调节肾脏水平衡、维持肾功能及保护肾脏方面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塑料水槽中,观察了盐度为0、8、16、24、32时星斑川鲽幼鱼(10.6±0.27 g)生长状况,并且利用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盐度驯化下星斑川鲽幼鱼鳃泌氯细胞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分布结构特征.在海水中,鳃丝和鳃小片上泌氯细胞数量多.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大,顶隐窝较深;随着渗透压的降低,向低盐过渡过程中星斑川鲽幼鱼鳃中的泌氯细胞个数变少,多见于鳃小片基部,细胞核大且明显,线粒体少,细胞表面顶隐窝变浅.在海水中,肾小球和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少,刷状缘退化.随着渗透压的降低,向低盐过渡过程中星斑川鲽幼鱼肾小球充盈,肾小管发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增多,刷状缘发达.  相似文献   

3.
中华蟾蜍泌尿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12月至2001年6月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的泌尿系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肾实质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脏中,后段的肾小体较多,多分布在肾脏周缘。肾小管由颈段,第一近曲小管,第二近曲小管,间段,第一远曲小管,第二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组成;输尿管位于肾脏后段外缘,其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或移行上皮;中华蟾蜍的膀胱为泄殖腔膀胱,膀胱内壁具大量发达的绒毛,绒毛表面是移行上皮,在其中分布有许多杯状细胞,膀胱具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剑尾鱼肾脏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与其它硬骨鱼类相似,剑尾鱼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分布较分散;肾小管分为颈段、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肾脏中散布大量淋巴样组织,电镜水平上可以区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黑色素巨噬细胞等类型。本文还讨论了肾脏作为鱼类体内一个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复合器官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lL-1α在IgAN肾组织中的表达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α在IgAN肾组织中的表达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经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等病理诊断为IgAN的肾组织进行了IL-1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IL-1α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近曲小管31/36;远曲小管25/36).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腔内侧(15/36)和肾小球靠球囊壁的肾小囊腔(10/36)亦可见IL-1α的表达.在肾小球系膜区无明显增宽时,IL-1α的表达率高.结论IL-1α在IgAN肾组织内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在IgAN的进展过程中,IL-1α的表达率增强,此期如选用IL-1α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可控制Ig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L-1α在IgAN肾组织中的表达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经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等病理诊断为IgAN的肾组织进行了IL-1α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IL-1α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近曲小管31/36;远曲小管25/36).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腔内侧(15/36)和肾小球靠球囊壁的肾小囊腔(10/36)亦可见IL-1α的表达.在肾小球系膜区无明显增宽时,IL-1α的表达率高.结论IL-1α在IgAN肾组织内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在IgAN的进展过程中,IL-1α的表达率增强,此期如选用IL-1α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可控制Ig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天鹅(Cygnus cygnus)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特征及相关活性物质的表达情况,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了大天鹅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EGF,Bax蛋白,Bcl-2蛋白和iNOS在睾丸和附睾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大天鹅睾丸内生精小管主要由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构成,众多生精小管被睾丸间质隔开;附睾由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组成;大天鹅睾丸生精小管直径、生殖细胞大小、附睾管直径及上皮厚度等与其他脊椎动物存在差异;EGF,Bax蛋白,Bcl-2蛋白在睾丸生精小管管周的肌样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间质细胞和附睾管上皮细胞等处呈免疫反应阳性;iNOS在睾丸间质内的血管壁及间质细胞、附睾管上皮细胞、附睾结缔组织等处有阳性表达;EGF可能参与其精子发生、获能及激素生成的调控过程;Bax蛋白和Bcl-2蛋白可能共同参与调控正常大天鹅睾丸和附睾细胞的凋亡;iNOS可能也参与雄性大天鹅各种生殖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用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人工感染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采集死亡或濒死鳗鲡的脏器,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研究其致病性。结果表明: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美洲鳗鲡可发生急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时可见肝组织多发性坏死灶,周围可见巨噬细胞聚集,肝细胞变性、坏死;慢性感染时易见病鱼肝组织大面积高度纤维化,肝细胞坏死,细胞间质增宽,间质内充满胆汁和单核巨噬细胞,肝脏中央静脉血管壁扩张。急性感染时肾间质与肾小管局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部分上皮细胞脱落入管腔,呈蛋白管形;慢性炎症反应时肾间质血窦内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并形成早期肉芽肿,肾小管管腔内出现大块异物,肾小球毛细血管肿胀,肾小囊内出现红染的纤维素性渗出液。染病鳗鲡脾脏红白髓正常结构消失,红髓内出现大量淋巴细胞,白髓区有崩解的红细胞;白脾区淋巴细胞坏死后纤维化形成增生性结节;心肌纤维出现局灶性坏死,肌纤维溶解、断裂呈索状或团块状。染病鳗鲡的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深染的内皮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有些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溶解,细胞核消失,肾小管管腔内充满蛋白样物质和坏死细胞碎片;肾间质结缔组织溶解消失,有大量的吞噬细胞和感染菌菌体;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内质网断裂,核糖体从内质网上分离、散开;坏死的造血细胞核高度浓缩,电子密度极高。  相似文献   

9.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黄缘盒龟的肝脏和肾脏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肝实质内结缔组织少,肝小叶分界不清楚;肝细胞具两种形态,即L细胞和D细胞.肾小球由毛细血管构成;肾小囊外壁由扁平细胞构成,内壁可见足细胞附于其上;颈段由单层纤毛立方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核较大,细胞游离面有很多纤毛伸向管腔,细胞核周围排列密集的线粒体;近曲小管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部,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中间段由单层纤毛立方上皮构成;远曲小管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部,其周围分布有许多线粒体,细胞底部可见丰富的质膜内褶;收集管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胞质内可见较丰富的膜迷路.黄缘盒龟肝脏的超微结构与其他爬行动物相似.肾脏结构与其生态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山兀鹫的肾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体解剖技术、H.E和PAS染色法,对高山兀鹫的肾脏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高山兀鹫肾脏被膜无脂肪囊,只有纤维膜.肾小叶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明显,肾小体体积小,数量多,以小叶内中央静脉为圆心,环绕在其四周.肾小球毛细血管分支少,结构简单.肾小体与小叶间静脉之间分布有近曲小管,肾小体与小叶内中央静脉之间分布有远曲小管,肾小叶四周有小叶周集合管.肾小叶髓质有大量集合管和少量髓袢.肾小球血管极有肾小球旁复合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口服蛋氨酸造成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及叶酸的治疗作用,同时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24只普通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灌以双蒸水,蛋氨酸,蛋氨酸+叶酸,120天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检测组织中E-钙连接蛋白的表达;同时培养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观察同型半胱氨酸单独处理及叶酸联合处理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的表达。结果:(1)蛋氨酸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肾间质出现一定程度的纤维化,组织中E-cad的表达显著下调。(2)细胞中E-cad的表达显著下调、α–SMA的表达显著增高,细胞增殖明显。(3)叶酸治疗能显著减轻蛋氨酸所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肾间质纤维化,上调E-cad的水平,降低α-SMA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增殖。结论:通过口服蛋氨酸促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诱导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及肾小管上皮转分化有关;叶酸能对抗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鳖鳃腺炎的组织病理变化.观察表明:病变脏器普遍充血、淤血或出血,血细胞变性;肠上皮崩解脱落,微绒毛及胞器减少,AKP活性下降;肝细胞及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或透明变性,局部细胞溶解,出现坏死病灶;肝糖原减少甚至消失;肾小球膨大,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腔内充满嗜酸性物质;脾红髓扩大,多数细胞及核异形,严重者细胞破裂、解体;骨骼肌细胞肿胀、核固缩;多数病变细胞内的内质网和线粒体扩张变性.还讨论了该病的病变特征及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H·E染色,PAS反应,PAS-AB反应及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等方法,对泰和鸡肾脏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泰和鸡肾脏由数个肾小叶构成,每个肾小叶分为皮质和髓质2部分。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臂和连接小管5部分。集合小管分为小叶周集合小管和髓质集合管2种,还观察到了球旁细胞和致密斑。对中性粘液物质和酸性粘液物质在肾脏内的分布作了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14.
采用腺嘌呤灌胃法建立了大鼠实验性尿酸肾病动物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了6例正常及30例模型大鼠肾组织肾小管凋亡、增殖、表型转化现象及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GF-β1蛋白及基因表达状况.研究发现:尿酸性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存在明显的凋亡、增殖及表型转化现象.伴随着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损伤肾小管凋亡、增殖、表型转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呈增高趋势,且阳性表达细胞分布趋势一致:多位于尿酸盐沉积处损伤及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伴随发生的现象.在病变晚期,肾小管明显萎缩及扩张,肾间质异物肉芽肿形成及弥漫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数量随残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减少而呈下降趋势,但仍可见凋亡、增殖、表型转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间伴随发生的现象.这些结果均表明尿酸性肾病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殖、表型转化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重要病理变化形式,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增殖,完成损伤肾小管的再生;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坏死细胞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增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表型转化及TGFβ1表达,成为细胞外基质和促纤维化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剂量的Cd^2+溶液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成体隔日皮下注射染毒,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以每次剂量为0.1mg/kg的Cd^2+溶液注射20次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未发生明显变化;以每次剂量为0.25mg/kgCd^2+溶液注射20次后,以及剂量为0.5mg/kg、1mg/kg和2.5mg/kgCd^2+溶液注射10次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浊肿、水样变性和脂肪样变等现象;在每次剂量为6mg/kgCd^2+溶液注射4~7次、每次剂量为12mg/kg Cd^2+溶液注射2~4次时,近曲小管上皮出现糜烂,远曲小管上皮也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肾小球发生变形.说明两栖动物的镉染毒,随着镉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肾组织损伤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人降结肠高分化管状腺癌裸鼠移植瘤,历时两年余已传19代。研究表明,移植瘤的组织形态各代之间基本相同,呈高分化管状腺癌。腺管上皮细胞呈柱状,核梭形或不规则形,核仁明显,核位于细胞基底部呈极性排列;腺腔侧可见胞浆带。少数癌巢上皮细胞排列极性消失。在肿瘤相关抗原表达方面,CEA抗原呈弥漫性胞浆阳牲,人大肠癌抗原(MC_3)呈胞浆和腺腔缘阳性,腺管旁浸润小巢的阳性程度明显高于腺管。对9代移植瘤进行电镜观察,各移植瘤癌细胞超微形态呈现异型性,但腺腔缘可见微绒毛。提示我们建立的人降结肠高分化管状腺癌裸鼠移植瘤适合作为人大肠管状腺癌生物学行为和治疗研究的较好模型,MC_3抗原表达强弱可能同癌细胞的增强和侵袭力有关,以MC_3全胞浆阳性的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连续石蜡切片(包括水平切、矢状切和横切)技术,H.E染色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青海玉树多目涡虫咽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咽壁包括三层结构,外层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似合胞体,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三层嗜酸性带状结构,其中,外层带呈刷状;咽壁的中层分为内侧发达的环肌和外侧较薄的纵肌两部分;邻接咽腔的内层上皮在游离面呈指状突起,未见上皮细胞间界限.  相似文献   

18.
采取HE染色组织学对条斑星鲽肾脏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条斑星鲽肾脏由体肾区和头肾区两个相连部分构成;体肾由肾小体、肾小管及拟淋巴组织组成;头肾由拟淋巴组织区和内分泌区构成,组织内无肾小体及肾小管,头肾淋巴组织区主要由网状细胞、淋巴细胞、血细胞构成;内分泌区域有肾间组织及甲状腺组成,肾间组织由很多结缔组织包围的小叶状结构构成,多个肾间细胞聚集成一个小叶状细胞团;甲状腺椭圆形,由很多甲状腺滤泡及滤泡上皮构成.说明体肾是具备排泄和免疫两种功能,而头肾在免疫、造血及内分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总体来说,肾脏是一个具备多种功能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鞣花酸(EA)对顺铂引起小鼠急性肾损伤的减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A给药组(10,30 mg/kg),给予顺铂(25 mg/kg)建立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观察EA给药后的改善作用.取小鼠血清并用试剂盒测定尿素氮(BUN)、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肾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用HE和Tunel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构变化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肾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A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中BUN,SCr,MDA,TNF-α和IL-1β水平,增加肾组织中GSH和T-SOD的活性;下调肾组织中Bax,上调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改善顺铂所致的病理变化.结论:EA对顺铂引起的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与EA的抗氧化、减少炎症反应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功能及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模型中的不同时段的肾功能及形态学的变化情况.方法将SD雄性大鼠后腿肌肉注射50%甘油,建构ARF模型,分别在1h,6h,12h,24h,36h,48h,72h,120h测定肾功能,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建模后血清BUN6h开始上升,72h达高峰;血清Cr1h即开始升高,48h升至最高.肾组织24h后出现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崩解、坏死、尿液外渗;72h可见损伤部位再生的上皮细胞.结论通过肌肉注射甘油,可形成典型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