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
本研究通过测定自然条件下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叶片的叶绿素荧光,了解了其光能利用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其光能利用特征的生态因子.结果显示,蒙古沙冬青叶片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比例[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呈早晚高,午间低的趋势;用于可调节的能量耗散的比例[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则呈午间高,早晚低的趋势.一年之中,蒙古沙冬青Y(Ⅱ)3月最高,1月最低;其所吸收光能用于非调节性的能量耗散的比例[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则1月最高,3~9月均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Y(Ⅱ)和Y(NPQ)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PFD)影响,其中Y(Ⅱ)随PPFD的增加而减少,Y(NPQ)随PPFD的增加而增加;Y(NO)主要受叶片温度(Tleaf)的影响,随Tleaf的降低而升高.以上结果表明,蒙古沙冬青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同时受强光和低温的影响;强光条件下蒙古沙冬青主要依靠增加Y(NPQ)来消耗过剩光能,低温条件下主要依靠增加Y(NO)来消耗过剩光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位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师范大学昆仑校区校园内夏橡单株作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自然条件下秋季夏橡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过程,并通过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其Pn与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夏橡Pn日变化呈"Λ"型的单峰曲线,没有出现"光合午休"现象;Pn与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叶片温度(Tl)、空气温度(Ta)和叶片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大气CO_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和胞间CO_2浓度(Ci)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递减;Pn与各生理生态因子之间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Pn=-4.660+3.102Tr+0.099RH+11.320Ls(R=0.997);影响秋季夏橡Pn的决定生理生态因子为Tr和Ls,其中Tr为主要决定因子,而RH为限制因子。研究发现,秋季时节夏橡仍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探究秋季夏橡净光合速率与其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为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植被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甜瓜冠层生态因子及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伊丽莎白、银岭为试材,探讨了兰州地区春季日光温室条件下立体栽培甜瓜冠层的光合速率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日光温室甜瓜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明显低于相同生育期的露地正茬甜瓜冠层,湿度高于露地甜瓜.除上午通风前外,冠层CO2高于露地环境.温室甜瓜冠层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型,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但2个品种单叶光合作用日变化态势不同:伊丽莎白各叶层均表现为单峰型,而银岭部分叶片表现出光合午休现象.温室甜瓜光合生产效率的继续提高主要依赖于冠层光照条件的改善,可通过株行局配置和整枝技术的改良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紫荆光合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自然条件下,对紫荆光合作用日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晴天紫荆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为"双峰"型,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紫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优方程为:Y=11.0167 0.0051X1-0.0573X2 0.3690X3(复相关系数R=0.8695,F=8.2604,显著水平p=0.0078).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有着密切关系,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主要因子,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空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园林常用绿化树种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世纪坛广场绿地国槐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行观测.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Pn与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xi(CO2))、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摩尔分数(xa(CO2))、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θa)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8、9月份Pn日变化均呈现典型的"双峰",峰值出现在10:00-12:00,14:00-16:00,且在12:00左右均出现了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Gs、PAR与Pn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8、9月份对Pn直接作用最大的因子分别为RH、PAR. 相似文献
6.
小粒咖啡的光合作用日进程,在自然条件下,呈双峰曲线。生态生理因子与光合作用的相关性中,生态因子以光为主,生理因子以叶片含水量为主,温度是基础条件。随季节的变动,温度在15—25℃时,光合量Q_(10) 1;25—33℃时,Q_(10) 2。光强度在5—25千米烛光时与光合产量呈线性正相关。无荫蔽的与有荫蔽的两组小粒咖啡,其光合作用效应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小粒咖啡是耐阴性植物。在有防护林保护和良好的水肥条件下,不一定需要荫蔽,也可获得相当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红壤坡地自然恢复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循环的生理生态机制,采用Licor-6400(LICOR Lincoln USA)便携式光合仪对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自然恢复生态系统中重要树种黄檀不同部位叶片的蒸腾速率以及主要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黄檀叶片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估算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并对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理生态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蒸腾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曲线,同一生长季节不同部位叶片蒸腾速率的大小不同,6月下旬晴天,蒸腾速率大小排序依次为上层叶、中层叶和下层叶;(b)黄檀蒸腾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随着叶片部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黄檀蒸腾速率与气温、叶温、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呈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c)黄檀上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出现在14:00左右,中、下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都呈现双峰曲线,且各层叶片最大水分利用效率都出现在10:00左右. 相似文献
8.
睡莲净水效果与生理特性的日变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晴天时睡莲对黑臭河水的净化效果与其生理特性的日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光强日变化,睡莲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约在12:00和14:00,睡莲根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日变化呈单峰型,峰值约在13:00;植物净化槽中CODCr,NH+4 -N,... 相似文献
9.
欧阳熙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
本文介绍牦牛在世界及中国、蒙古、苏联、印度等国的生态地理分布、生态类型、数量,以及牦牛的数量分布与海拔高度、气温、降水量、年日照时数、草地类型等主要生态因子的定性定量关系。为牦牛资源的开发、划区、合理组织牦牛生产及牦牛的选育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滇重楼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和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滇重楼叶片的光合补偿点、光合饱和点、羧化效率和CO2补偿点,并进行温度、相对湿度对光合速率的单因子影响研究.滇重楼叶片的光合补偿点为5.7μmol/(m2·s),光合有效辐射增至2000μmol/(m·s)2仍未测到光合饱和点,最适光合有效辐射为750~2000μmol/(m·s)2.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295,CO2补偿点为65μmol/mol,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高于大气正常值的CO2浓度对增加滇重楼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是有利的.光合速率在温度11~2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上升;20~35℃随温度升高下降,最适温度为16~28℃.相对湿度20%~85%的试验范围内,叶片光合速率随湿度增加而增大,最适相对湿度条件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对嘉陵江流域1982—2006年NDVI变化规律及其与降雨、气温、日照时数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2—2006年流域内年均NDVI值呈增长趋势,其中春季增长趋势最明显;年均NDVI值与气温的相关关系最好;在各个季节,流域季平均NDVI值随降雨、气温变化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尤其在植被生长较为旺盛的春、夏、秋季。春季,流域NDVI值和上季度温度以及本季度日照时数关系较为显著;夏季,流域NDVI值受本季度和上季度各个气象因子影响较大;秋季,流域NDVI值和日照时数相关关系较好,同时受上季度气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净化槽水质改善与植物生理日变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定曝气和非曝气的两组工况植物净化槽,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点测定净化槽的出水水质及植物根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叶片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Chla)含量.分析了污染物去除与植物(睡莲)生理特性日变化的相关性及曝气对水质净化及植物生理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两组工况净化槽内植物生理特性与水质理化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光强变化的影响,植物根组织POD,CAT活性及叶片Chla,SP含量与净化槽DO浓度,CODCr,NH4+-N和TP去除率间呈正相关;曝气对植物根组织POD,CAT活性及叶片SP,Chla含量影响显著;曝气净化槽的出水DO浓度,CODCr,NH4+-N和TP去除率分别高出非曝气净化槽2.54mg/L,21.0%,16.6%和14.1%. 相似文献
13.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
以九寨沟的芳草海、箭竹海和五花海优势沉水植物杉叶藻(Hippuris vulgaris)为研究对象,在夏季7月利用Junior-PAM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对其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q_P)和非光化学淬灭(Q_(NP))日动态进行测定,以揭示杉叶藻的光合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个湖泊中,五花海的水温(T_w)日平均值最高,但光合有效辐射(R_(PA))日平均值之间无显著差异.3个湖泊沉水杉叶藻的F_v/F_m,Φ_(PSⅡ)和q_P的日变化均呈"V"型曲线,而Q_(NP)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Φ_(PSⅡ)随R_(PA)和T_w升高而降低,Q_(NP)的变化与Φ_(PSⅡ)相反.五花海沉水杉叶藻的q_P和Q_(NP)日平均值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湖泊,其通过增加光耗散尽量降低光抑制程度,具有更高光合能力和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因此,五花海具有较高的水温,其适宜的温度对沉水杉叶藻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表现出对当地环境更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何道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320-323
于秋季晴天,用CI-31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狭叶瓶尔小草(OAioglossum thermale Kom)光合作用日进程的多个指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狭叶瓶尔小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光合速率上午逐渐上升,午间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得到狭叶瓶尔小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优方程。偏相关分析表明,其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CO2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主要因子,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香蕉园是海南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类型。为了探明香蕉园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运用LI-8100A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对海南澄迈香蕉园地行间与株间的土壤呼吸进行系统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园地行间、株间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均呈现出昼高夜低的特点,但株间土壤CO_2通量日最大值出现时间较行间要晚1.5 h左右,株间土壤CO_2通量高于行间,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香蕉园地月尺度行间与株间的土壤CO_2通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行间各月土壤CO_2通量均值为1.17~2.19μmol·(m~2·s)~(-1),而株间为2.02~5.96μmol·(m~2·s)~(-1);日尺度香蕉园地行间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株间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与土壤体积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 0.05);月尺度土壤温度对行间土壤CO_2通量变化有显著影响(p 0.05),香蕉植株生长对株间土壤CO_2通量变化影响显著(p 0.01),而其他因子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丰富了热带农田土壤CO_2通量研究资料,为热带农田土壤碳源–汇的准确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田间珊瑚树净光合速率及生态因子的日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然条件下 ,对珊瑚树叶片光合作用日进程的研究结果表明 :夏季晴天珊瑚树阳叶净光合速率日进程曲线为“双峰”型 ,光合效率午间明显降低 ,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起 .应用逐步多元回归方法 ,得到珊瑚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最优方程为 :Y =- 4 9.8837 0 .0 10 3X1 0 .0 6 75X4 0 .4 913X5(复相关系数R =0 .84 12 ,F值 =4 .84 2 9,显著水平p =0 .0 4 82 ) .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CO2 浓度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有着极显著和显著的相关关系 ,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主要因子 ,影响的大小顺序为 :光合有效辐射 >空气相对湿度 >胞间CO2 浓度 相似文献
17.
以红壤区湿地松林下栽植的6树种为研究对象,监测了各树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同时系统分析了Pn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麻栎(Quercus acutissima)、黧蒴锥(Castanopsis fissa)、木荷(Schima superba)和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的Pn日变化均呈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11:00,分别为(1982±266)、(1458±179)、(1611±482)、(1492±367) μmol/(m2〖DK〗·s);而椤木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和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则呈现为双峰曲线,最大值分别为(891±181)、(1085±163)μmol/(m2〖DK〗·s)。各树种日平均Pn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麻栎、木荷、黧蒴锥、胡枝子、杨桐、椤木石楠。方差分析发现,麻栎、黧蒴锥、木荷的Pn显著大于椤木石楠和杨桐(p<005)。通径分析发现,黧蒴锥、麻栎和胡枝子的Pn动态变化主要受饱和水蒸气压差(VPD)、温度(T)、相对湿度(RH)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木荷主要受VPD、T和PAR的影响,而椤木石楠和杨桐的主要受VPD、T、RH的影响,且各物种各因子均具有较大的间接通径系数。 相似文献
18.
密植板栗树净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8年生密植板栗园“九家种”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板栗净光合速率一般为4-20mg.dm^-2.h^-1明显低于苹果,梨等果树;(2)Pn的日变化规律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为单峰曲线,而在生长盛期为双峰曲线;(3)Pn的年变化进程也表现为双峰曲线,其高峰分别出现在开花期及果实速生期,Pn的年变化规律与叶绿素含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全球变暖环境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被保护及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研究区,使用MOD13Q1-NDVI数据,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反演区域2005—2019年植被覆盖,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马尔科夫模型等分析区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偏相关分析法探究植被覆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大湄公河次区域高植被覆盖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1.9%,空间上呈现北低南高、东高西低的特点;2005—2016年,区域植被以改善为主,主要是中高植被向高植被类型转化;2016—2019年,区域植被发生明显退化,以高覆盖植被类型退化为主;15年来,呈改善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12.7%,呈退化趋势的面积占总面积3.0%,基于Hurst指数分析发现,区域植被未来显著改善面积大于显著退化,南部地区未来会发生退化;年际变化趋势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与降水相关性较弱;空间上,区域植被NDVI变化受到气温和降水影响,北部与降水显著负相关,南部与气温显著负相关。【结论】大湄公河次区域植被覆盖整体较好,改善趋势大于退化趋势。综合来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被变化与气温和降水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北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马鹿花光合参数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空气相对湿度RH、大气CO2浓度Ca、大气温度Ta、叶温Tl、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水汽压亏缺VPD等主要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马鹿花光合作用和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鹿花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前后和16:00前后,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Tr呈单峰型,在16:00达到峰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双峰型,上午高于下午.Pn对PAR、Ta和RH的响应程度不同,但均达到显著水平.马鹿花各参数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随着蒸腾速率增大,气孔导度增大,胞间CO2浓度减小,净光合速率升高,且影响马鹿花Pn下降的因素主要是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