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农户对气候变化及关键物候期气象灾害的感知,可以为农户及时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提供理论基础.基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种植樱桃的农户入户调查数据,运用描述统计、logistic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农户对气候变化与樱桃关键物候期气象灾害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性别和对当地夏季平均气温感知对农户在樱桃开花期低温阴雨/霜冻灾害的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2)性别、年龄、对当地冬季平均气温的感知对农户幼果硬核期干旱灾害的感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数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农户夏季和冬季平均气温感知对农户在樱桃成熟期连阴雨灾害的感知有显著正向影响,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和农户的年平均降水量的感知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影响农户感知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农户感知的准确性和及时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重点领域.本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分析了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户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利用实验经济学的MPL方法量化了农户的风险偏好特征,并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感知到了气候变化及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并采取了多种适应行为,农户的风险偏好、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感知以及耕种年限等对其气候变化适应决策的采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未来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农户群体,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北地区17个县(区、市)23个乡(镇)80个村903位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构建多层感知器(MLP)模型及适应行为多样性指数,分析农户的气候变化影响感知及重要性影响因素、农户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多样性适应行为及其与感知和生计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影响农户正常农业生产与生活,导致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下降;文化程度、居住时间、赶集频率和看电视频率是影响农户气候变化影响感知的重要因素。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农户适应行为多样性;感知强度影响适应行为多样性;生计资本与适应行为多样指数呈显著性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将农户土地入股流转的决策视为一个有价证券选择问题,建构了一个农户行为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农户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促进了农户土地入股流转水平。研究利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团队2021年搜集的四川省南部县、喜德县351份农户截面数据,通过Probit模型、Tobit模型对理论模型的意义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是农户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对于农户土地入股流转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这与农户户主受教育水平在理论模型中的作用的意义是一致的;二是少数民族家庭相对于汉族家庭土地入股流转意愿更低;三是户主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家户成员数量对农户土地入股流转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增加农村教育的投资,不断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家庭农户的培训等提供了依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周毓栋  周旗  黄蓉  郭科朋 《河南科学》2019,37(3):429-438
基于汉中地区的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调查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汉中公众气候变化感知与响应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86—2014年汉中市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不同年份降水量差异较大,公众对气温变化感知与这29年气温变化趋势相吻合,对降雨量的感知与实际变化趋势差异较大.②气候变化感知与行动意愿结构方程模型表明,性别对气候变化感知和响应没有显著影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对公众气候变化知识感知、事实感知、原因感知、后果感知与响应意愿、响应行为有不同程度影响.③响应意愿对响应行为的影响最强,事实感知对气候变化响应意愿影响最大,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的事实感知水平是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意愿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观测站点,1960-2009年50年逐日降水、温度及蒸发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石羊河流域过去50年的气候变化特点、空间分布及其突变检验。研究结果认为,石羊河流域气象要素多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南北向分布;石羊河流域在过去50年,气温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0.27-0.58℃/10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各站点变化规律一致,均在1998年发生了气温突变;流域内的降水量变幅波动较大,但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波动的因素可能是由年际振荡造成的;流域内蒸发量的变化幅度介于-20-200mm/10a之间,各站点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其中武威、民勤及永昌3个站点蒸发量显著减小,并分别在1984、1993以及1998年左右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州市历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585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福州市高温热浪变化特征和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情况,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初步探讨影响居民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近59a来,福州市高温总日数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变化最为剧烈;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水平较高,85.81%的居民认为高温热浪对其个人和家人的生活有显著影响;居民对高温热浪影响的感知差异主要受居民高温热浪经历、家庭总人口和空调数量3个因素的显著影响.研究可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应策略,引导公众采取适应措施减缓或消除高温热浪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牧区的案例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多相关利益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描述牧民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并辅以气象数据分析,记录其感知下的应对行为,探讨影响其适应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气候变化,牧民的感知主要为自2000年起干旱加剧,具体表现是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以及云、风、雾等气象变化。在气温、降水和气象灾害方面,牧民的感知与气象数据以及统计资料一致。由于牧民更关注气候变化对于生态以及畜牧业产生的影响,除降水量外,他们还关注降水的频率和空间异质性,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累积效应以及气温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对于干旱加剧导致的地表水减少和天然牧草产草量下降,牧民采取的应对行为包括恢复牧户和牲畜的移动、加强资源使用的排他性和从外界购买饲草料。气候变化下牧民能够采取上述应对行动并有一定作用。当地放牧场的共有产权安排形式、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自上而下的制裁以及外界力量如政府项目、市场和信贷的支持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牧区的案例研究,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以及多相关利益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描述牧民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并辅以气象数据分析,记录其感知下的应对行为,探讨影响其适应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气候变化,牧民的感知主要为自2000年起干旱加剧,具体表现是降水减少和气温升高以及云、风、雾等气象变化。在气温、降水和气象灾害方面,牧民的感知与气象数据以及统计资料一致。由于牧民更关注气候变化对于生态以及畜牧业产生的影响,除降水量外,他们还关注降水的频率和空间异质性,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累积效应以及气温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对于干旱加剧导致的地表水减少和天然牧草产草量下降,牧民采取的应对行为包括恢复牧户和牲畜的移动、加强资源使用的排他性和从外界购买饲草料。气候变化下牧民能够采取上述应对行动并有一定作用。当地放牧场的共有产权安排形式、有效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和自上而下的制裁以及外界力量如政府项目、市场和信贷的支持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信贷约束不仅会通过经济生活影响农户的主观贫困,也可能会通过影响农户的心理状态而影响农户的主观贫困感受。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2013)的农户样本,分析了信贷约束对农户主观贫困的影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偏误,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控制了农户是否受到信贷约束的非随机性。同时,为了结果的稳健性,根据农户的收入和家庭规模,将总样本划分成不同的子样本,再次验证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未受到信贷约束的农户,受到信贷约束的农户感受到主观贫困的概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正规信贷约束的经济效应较为显著,对农户最低收入型(MIQ)和收入评估型(IEQ)主观贫困均有显著影响。而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心理效应更为显著,对农户主观幸福感(SWB)具有显著影响。其次,农户受到的信贷约束类型主要是需求型信贷约束,但供给型信贷约束对农户的主观贫困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农村金融的普惠性,仍然是提高农民福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多熟种植典型区域——江西省鄱阳湖地区为例,基于农户问卷调查资料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该地区水稻熟制的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i)在研究区内约66.47%的受访农户选择多熟种植的耕作模式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ii)农户水稻多熟种植模式的选择主要受灌溉条件、地块面积、家庭规模、微地貌类型、农户对农业补贴的评价、非农总收入、旱灾等因素的影响;(iii)灌溉条件、地块面积、家庭规模、微地貌类型、农业补贴与农户水稻熟制的选择呈显著正相关,而不断爆发的旱灾频度和非农总收入的增多对水稻的多熟种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v)未来政府应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进行多熟种植,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与转移倾向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遥感技术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取1987-2001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信息,并利用景观类型转移概率矩阵构建了斑块类型转移倾向因子,讨论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景观类型之间的转移倾向。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景观以旱地、沙地、裸土地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旱地呈现扩张趋势,14年间水域面积减少了约14.51 km~2,大部分转变成滩涂。沙地、盐碱地等面积的增加使得研究区景观格局大斑块增多,景观结构渐趋于简单、景观总体异质性下降,生态环境的积极治理使得多样性指数在后期放缓了下降趋势。通过转移倾向因子分析,城镇、旱地、沙地存在较大的扩张倾向,盐碱地则出现收缩倾向。  相似文献   

13.
借鉴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模型,选取最直观的气温变化衡量区域气候变化,以经济、农业、社会和资源环境系统作为城市发展各项子系统,构建区域气候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模型;在分析区域气候与城市发展各项子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创新的提出差异化评价标准和办法;并以上海市为例,基于50a上海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评估上海市2000~2012年气候变化适应度.研究表明:近50a上海市气温显著上升;2000~2012年,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系统均呈现正向稳定发展状态;由于城市发展导致上海市耕地面积和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农业系统因此呈现衰退状态;受区域气温波动变化影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适应性呈现波动变化,但总体呈现为适应型;农业系统呈现不适应状态,主要为人为原因,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石羊河上游气象站1956-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天祝县六条河流1956-2009年年出山径流量资料,应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小波变换及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石羊河上游天祝县出山径流量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56-2009年石羊河上游天祝县出山径流量在波动中总体呈微弱减少趋势,径流量变化倾向率为-0.288×10~8m~3/10a,其中,减少速度最快的是黄羊河,年径流量变化倾向率为-0.069×10~8m~3/10a.1950s,1960s及1980s为丰水期,1970s,1990s为枯水期,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2-2009年径流量有所增加;降水量波动呈微弱增加趋势,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1.165mm/10a,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震荡,两者变化过程具有极吻合的同步性;气温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298℃/10a,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增温趋势更加明显;潜在蒸发量在波动中呈增加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2.206mm/10a,径流量与气温、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震荡;通过小波方差检验,径流量与降水量、气温及潜在蒸发量等各气候要素均分别存在22年左右、7-8年和3年左右的的显著变化周期,而且第一主周期均为准22年,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理论,以福建省500户林农的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农户林地利用方式选择的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自己经营林地还是转出林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就业技能等级、林地每块平均面积、林地质量和务工年收入对农户林地利用方式选择的影响显著;而农户家庭总人口数、林地面积、生产性固定资产、林业收入、获得资金与劳动力支持户数、新农保的保障程度和林地流转价格满意程度等因素对农户林地利用方式选择的影响不够显著.在此基础上,建议政府在推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农户的生计资本能力,提高务工收入金额和比例,减少对林地收入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在日益加强,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湟水流域是青海省主要的农牧交错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河谷地区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本文选择湟水上游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村对其农户进行了调查,通过对340份问卷进行分析发现:(1)冰雹、干旱、虫灾、低温冷害等四种灾害是湟水谷地上游农户感知到的近十年以来发生最频繁的自然灾害.虫灾是农户感知最为强烈的以往不常见的灾种.(2)在湟水上游,随着海拔的升高,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程度增大.(3)农户为了防灾而做出更换作物品种而做出的选择在空间上呈现出:距离城镇越近,不假思索直接采用的比例越高;距离城镇越远,在选择上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  相似文献   

17.
根据石羊河流域10个气象站点1980—2010年近3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ArcGIS克里格插值分析生成石羊河流域潜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近30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格局受气候、地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自西南至东北方向逐渐递增,具有明显的差异.从时序变化上来看,1980—2010年,石羊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总体上趋势较为平稳,四季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乡村聚落的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模型,分别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等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和对现居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为影响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主要因素。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方面中,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对于农户集中居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与农户集中居住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总人口数、耕地面积、亩均粮食产量等因素与农户参与集中化居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不同特征农户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是不同的,影响参与集中居住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别,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的相关建议。这对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乡村聚落的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模型,分别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和对现居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为影响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主要因素。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方面中,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对于农户集中居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与农户集中居住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总人口数、耕地面积、亩均粮食产量等因素与农户参与集中化居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不同特征农户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是不同的,影响参与集中居住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别,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的相关建议。这对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农户生计资本的客观定量评价,以2012年在四川省抽样调查的402户农户数据为基础,借鉴英国国际发展机构(DFID)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将5类生计资本下的12个二级指标对农户生计策略的3个水平——纯农型、兼业型、非农型进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选择出显著的变量及其偏回归系数,用该系数构造生计资本大小的评价权重,对生计资本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结果发现: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影响显著的变量有现金收入、耕地面积、赠送礼金等6个变量;在农户生计资本评价中,现金收入占其权重的64.4%,前3个重要变量——现金收入、耕地面积、赠送礼金权重占比达89.2%;大多数农户选择兼业型的生计策略,选择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差异较大,稳定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