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由理性到非理性)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由非理性到理性)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美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人返回了理性的家.换句话说,灵感沟通了理性与非理性,重建了人与本体世界的价值联系,最终指向了理性.  相似文献   

2.
一、灵感是客观存在的灵感是人类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对这种奇妙的心理现象的思考和追求由来已久,但在我国曾一度被列为禁区,甚至否定它的存在,认为灵感只是主观臆想而加以批判,1980年7月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是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他两次提议,把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列,并指出“我们掌握了灵感学,人的创造能力将普遍地极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创造性的效率。”爱因斯坦依据自己的科学创造实践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一再强调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新颖见解的脱颖而  相似文献   

3.
灵感三部曲     
人的思维,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对于人们加工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有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灵感来自人们的无意识想象,是偶然性范畴的一种思想现象.它是指对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和理解.作为高层次的刨造活动,灵感具有独特的魅力,灵感的获得会使人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欢愉.  相似文献   

4.
灵感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灵感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把灵感神秘化,或者根本否认灵感的存在,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达尔文说过:“我能记得路上的那个地方,当时我正坐在马车里,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高兴极了。”  相似文献   

5.
论灵感思维     
一灵感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很早以前就发现灵感。在西方,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大诗人。”“一位恃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此后,西方一直使用“灵感”这一术语。在中国,对灵感的论述比较迟一些,到西晋陆机才明确题出。但他一提出,就对它进行了相当精辟的论述。我们中国古代不用“灵感”这个术语,而用其他术语,其中有应感(陆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灵感不知揪住了多少人的心。无论是文艺家.抑或是科学家,他们都肯定灵感的存在,乞求灵感的降临。他们为它的出现而欢呼,为它的衰退而苦恼,为它的枯竭而压抑。他们希望灵感能常附于身。他们对灵感如此着迷,以致对它做出了种种不同的猜测和解说。在对其诸多看法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即认为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只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是“长期探索,偶然得之’怕勾结果;另一种观点则是唯心主义的灵感说,即认为灵感来自于天外.来自于神.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非理性的。这两种观点自…  相似文献   

7.
灵感是人类思想中最亮丽的火花。对真正的艺术创作而言,没有灵感的艺术是苍白的复制。对陶艺创作来说,灵感至关重要。每个创作者都应看重灵感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为陶艺作品注入鲜活的主题和灵魂。同时,要运用好灵感与拓展性思维的关系,谋篇布局,达到灵感与拓展性思维的完美性结合,从而创造出最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2,(13):85-85
正世人都爱"灵感",因为它妙似神光乍现;但事实上每个一朝成仙的传奇,都曾默默面壁打坐渡尽劫波,只是他们不会说到"灵感"二字。很"灵感"这词极美妙,设计、音乐、写作、绘画、电影等,举凡创造领域,都用得着。灵感和主意不同,主意出于计算,哪怕古灵精怪,也太显得匠气。灵感则是,用中国古代的感叹来说:殆天授,非人力也!  相似文献   

9.
当今处于“信息时代”、面临“信息变革”,“知识暴涨”的冲击,人们已不满于对思维原有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逐渐重视对灵感的研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对灵感作过精辟的论述。钱学森教授指出:“不仅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而且还有灵感思维。”不过,值得提出,目前关于灵感的研究尚远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学术界对灵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不予承认,有的认为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思维形式,有的认为是苦思力索后的“顿悟”现象等。刘奎林在《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一文中对灵感作了理论假设,钱学森教授表示赞同。刘奎林认为;“灵感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认为:  相似文献   

10.
<正>灵感总在不经意间来临,常常又会很快溜走,如果能抓住灵感的尾巴,说不定你会很容易获得成功。李卜曼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名穷画家。由于画技不好,所赚的钱仅能糊口。他做事没有条理,画室里十分零乱。一天,他正在专心绘画,因产生一点灵感而  相似文献   

11.
大多文章认为灵感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是神秘莫测、不可名状的,或说是祖上的遗传基因的作用,甚或说是神赐的、天赋的、不可企及的。古典作品上说得神妙莫及,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凝神静坐,忽而顿悟”。文论家说到灵感,大多只对经验的描述:它常常在长期的寻求探索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感来时文思泉涌,顺畅如流,得心应手;消失时意志消散,文思冷涩,笔下艰难。总之,人们谈及灵感便在羡慕之余望而却步,使灵感终归在神秘的光环中令人可望而不可知。其实,灵感并不神秘,是完全可道清说明的。灵感思维是人…  相似文献   

12.
走进灵感     
本文结合实例 ,通过对灵感 ,这种思维方式的粗略论述 ,试图阐明灵感产生的条件和存在的形式。强调灵感产生的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发掘古代文论中的灵感理论,对艺术灵感产生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初步揭示,并通过对灵感理论的探讨,强调了生活和文化积累是产生艺术灵感的前提,以便在艺术创作中能充分捕捉灵感,使到来的灵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灵感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数学创造发明的灵感为先导,探析了灵感思维的特征及灵感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灵感是一种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中至关重要。翻译过程中的灵感闪现既可以帮助译者突破翻译“瓶颈”,又可以提升译文质量。翻译灵感的产生遵循一定的过程和规律,是译者主观努力和一定客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译者应该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创造并完善灵感激发的条件,为翻译中灵感的爆发作好准备,以便达到提升译文质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灵感是创作活动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现代心理学、思维科学等方面分析灵感的实质和特征,及其对文学创作的作用,指出获取文学创作灵感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创造需要突破,突破需要创造思维方法。灵感思维方法是进行突破性创造的第一思想工具,灵感创造能力是突破性创造的第一创造力。灵感思维方法具有把"原先的知识"和"成功的东西"连接起来的功能。掌握灵感思维方法开发灵感创造能力,对提高自主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力分析研究灵感思维方法理论与开发灵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灵感的特征,灵感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灵感”是创作的冲动,是创作者渴望的一种激情。灵感对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是异常重要的。许多中外成功作家虽然对灵感的认识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创作“灵感”都是来自生活、积累、勤奋、艰辛、热情。现实生活是灵感之根,艰辛创作是灵感之源。  相似文献   

20.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灵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教 学灵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绪处于奋发激昂、思维处于活跃升华状态时,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启发,突然 使正在探索的或者长期探讨而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或难题得到明确解决的精神活动。只要教师对专业执着追求, 热爱、关心和了解学生,有明确的教学创新动机,有一个良好的心绪,善于捕捉教学灵感来临的时间,能进行长 期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就能激发出教学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