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小育 《科技资讯》2010,(14):226-226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鲁迅小说中的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在封建势力对她进行压迫时,她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抗,但面对着强大的封建旧势力,她的反抗是微弱的,她最后还是屈服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而悲惨地死去。本文分别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指出鲁迅以祥林嫂在鲁镇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强大禁锢,对人性的束缚和残害,烘托出封建思想的人吃人的可怕,同时表现出鲁迅对人性的思索,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关心。  相似文献   

2.
从小说本身出发,透过文化视角重新审视祥林嫂之死,本文作者发现流布甚广的“矛盾致死说”和“甘心就死说”实厲谬误,从而提出了祥林嫂之死的第三种可能性——“恐惧致死说”。祥林嫂之死是一幕“几乎无事的悲剧”,鲁迅用以表现封建文化杀人的主题,使小说达到了悲剧艺术的至境。  相似文献   

3.
杨旗琦 《科技信息》2009,(15):182-183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其悲剧根源是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主要根源是封建夫权。它在政治上剥夺了妇女的一切权利,使妇女在婚姻上毫无自主权可言,尤其在精神、心灵上遭受了严重损害;此外,她自身及周围人的落后愚昧、麻木不仁也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这一悲剧的意义非常深刻,对过去和现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都有启迪和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和文学家的矛盾与痛苦,有着复杂的历史特性,许多时候是与国家、时代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苏曼殊也是如此。在其小说中,他一方面抨击传统的封建观念,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他又在某些方面遵从封建礼教的要求,用封建传统观念来衡量人和事,从而表现出鲜明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5.
在祥林嫂被毁灭的悲剧过程中,与祥林嫂处在相同经济水准线上、相同社会地位上的同类,对其进行精神上、人格上的伤害,加速了祥林嫂的心灵崩溃与肉体死亡。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张学良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其现代民主意识更与西安事变共始终,成为影响西安事变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重要因素。尽管西安事变的结果基本满足了张学良改组国民政府、政治自由、保障民主权力以及停止剿共、联合抗日政治诉求,但其现代民主意识中封建传统观念这一局限性,又令人不无遗憾。  相似文献   

7.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封建社会女性的缩影。作者对其有很强的的批判,又有深切的忧患和同情。本文通过研究祥林嫂形象的悲剧性,分析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鲁迅的小说《祝福》,除表现了揭露抨击封建礼教对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的(?)害吞噬的主题,还有一点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作者对祥林嫂并非只有一味的、无条件的同情,在祥林嫂反抗再嫁的举动和处世哲学上,他表现出的是对其精神愚昧的批评态度。这种批评虽未直接呈现于作品情节表面,但详加分析,仍可得到鲜明感受。  相似文献   

9.
鲁迅创作中的"戳伊杀"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中,鲁迅是着意表现扭曲了的孩童形象的先锋.在表现孩童的近20部小说文本中,有2/3篇目中出现的都是扭曲的孩童,已经成为一种原型式的存在.扭曲的孩童意象频频出现在鲁迅的小说文本中,除了愤恨于文化传统观念对孩童的毒害、借以树起社会批判的大纛之外,无疑还隐含了来自其内心深处的某种难以言说的创痛,对于深刻地理解鲁迅的整个创作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农村劳动妇女其型--祥林嫂.祥林嫂是辛亥革命后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了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最后被旧社会所吞噬.今天读<祝福>,读"祥林嫂",仍有着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典型的妇女形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老舍笔下的虎妞、杨沫笔下的林道静和李凖笔下的李双双都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不同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祥林嫂是中国文学史上封建妇女的终结性典型形象;虎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小市民出现的妇女形象,是反映中国妇女现代性萌芽的标志性人物;林道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成长中的知识分子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妇女形象;李双双是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妇女主人翁的典型形象。从祥林嫂到虎妞,到林道静,再到李双双,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妇女典型形象的演变过程,概括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妇女的政治意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些妇女形象还留给我们另外一些思考,即我们的文学创作者必须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观意图,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树立“写时代、写历史”的创作理念,这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所塑造的人物画廊里,除农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外,妇女形象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典型形象。关于祥林嫂,评论文章已经发表了不少。几乎所有的评论文章都认为:一、祥林嫂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性的妇女;二、作者在《祝福》中描写了祥林嫂怎样受四条绳索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对于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前人更多注重对祥林嫂形象的分析,该文则侧重对"我"的形象分析,文章认为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我"不只是祥林嫂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一个对自己在祥林嫂面前敷衍塞责后深感内疚与不安的自我解剖者。  相似文献   

14.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封建礼教的二律背反;二是祥林嫂自身的思想缺陷;三是众看客的雪上加霜。鲁迅既全面揭示了祥林嫂的悲剧成因,又分清了其间的主次轻重。  相似文献   

15.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深受旧社会封建宗法思想的精神迫害,挣扎反抗,求生不得,最后悲惨死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茅盾的小说《春蚕》着力塑造了老通宝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勤劳、善良、俭朴、忠厚、而又尚未觉悟的旧社会的老一代农民  相似文献   

16.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在宗法礼教、鬼神迷信的桎梏下被迫害而死的一个悲剧性人物。小说作者以勾勒轮廓的白描手法,描述祥林嫂一生颠沛坎坷的遭遇,控诉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鬼神迷信吃人的本质,使祥林嫂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中西门庆是一个集官、商为一体 ,官、财、淫、欲为一身的畸形儿 ,交通官府和官府的黑暗是西门庆这一人物产生的社会土壤 ,西门庆是明代个性解放思潮与封建传统观念日益颓驰中出现的特殊人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祥林嫂的语言、行动出发,分析了她的奴性心理。另外还指出了其奴性形成的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19.
《祝福》中的鲁镇,被鲁迅设置为一个民俗文化空间,这一民俗文化的核心是“祝福”文化,它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它是“不祥、不洁”的寡妇祥林嫂的对立力量,因此,鲁镇对祥林嫂的拒斥与祥林嫂为了生活的谋求进入就构成了《祝福》叙事的深层动机,这也是小说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张力所在。而祥林嫂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被动地变成鲁镇人眼中的“不祥、不洁”之人,则加强了这篇小说的悲剧意义和思想力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党的十五大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然而,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的不发达,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和封建的传统观念一直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态运作.分析这些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