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特别是我们阿城区地类也较为复杂,东部属半山区,西部属平原区,由于落叶松适宜各类土壤生存,因此林农大多数造林都以落叶松为主,但是近几年来,落叶松枯梢病在本地区有零星发生,但不能轻视,近些年笔者通过实地观测密切进行研究和观察,总结出落叶松人工林枯梢病的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闽侯县南屿林场的14~23年生发病的国外松种子园和试验林、用材林中,采用施肥防治、农药防治、综合防治等措施进行松枯梢病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根施或叶面喷洒硼砂、根施或喷洒多菌灵、喷百菌清油烟利、燃放多菌灵等烟剂对松枯梢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叶面喷施硼砂防效达67.5%,喷百菌清油烟剂的防效为69.7%,采用杀菌烟剂防效达66.1%;5种综合防治措施对松枯梢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达69.5%~81.5%,尤其是采用清理病枯梢 根施硼肥 根施多菌灵的措施,防治效果达81.5%.  相似文献   

3.
松枯梢病对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闽侯县、长乐市等地湿地松、火炬松幼林的观察与调查分析表明,松枯梢病使湿地松当年新梢长和梢基部径生长分别降低56.73%和35.82%。感病新梢的长与径生长随着病害发展而减缓,至6月发病高峰后,其生长与健梢生长的差异明显加剧;病害严重程度与幼树的树高、胸径生长呈负相关。通过对南屿林场25块13 ̄17年生湿地松样地的该病危害损失测定,建立阿公枯梢病所致的湿地松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损失的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松沫蝉与松枯梢病的关系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表明,松枯梢病(Sphaeropsis sapinea)是辽宁单古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木死亡的直接原因,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对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危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防治松枯梢病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松沫蝉的防治。用50%甲胺磷原液或5倍液注干或涂干、500倍液喷雾等是防治松沫蝉幼龄若虫的适宜措施。采用“林敌”烟剂防治成虫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周秀华  崔磊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0):69-70,74
对螺卷毛壳(Chaetomium cochliodes)与樟子松枯梢病原菌松球壳孢菌(Sphaeropsis sapinea)进行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螺卷毛壳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56h对病原菌的相对抑制效果最高值达到6.16,可以作为樟子松枯梢病生物防治菌种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福建省桉树常见的灰霉病、茎腐病、焦枯病、青枯病和红叶枯梢病等主要病害的危害症状,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为桉树持续健康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毛竹枯梢病的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毛竹枯梢病的发生要展规律和发病竹林的立地条件,采取以养活侵染来源的基础,结合锄草松土,根据施氮磷复合肥等营林防治措施,以及采取挖除大年竹春冬笋破坏其侵染循环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毛竹枯梢病发生的土壤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32块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数据经不同方法处理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CeratosphaeriaphylostachydisZhang)的发生随土壤紧实度的增大、土壤湿度的下降而感病程度加重;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分析表明:枯梢病的发生与林地养分含量的多少关系密切,其发病程度与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钾和硼水平的交互作用呈显著负相关,土壤中过多的活性铁可助长病害的发生。改善感病竹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是综合治理该病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松梢枯病防治新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杨酸和多效唑预处理可以减轻湿地松梢枯病的发生、水杨酸的效果尤佳。病原孢子萌发试验证明,多效唑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而水杨酸对病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因此认为水杨酸处理后是通过增强湿地松的抗性来抑制梢枯病的发生。经水杨酸和多效唑处理后,嫩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上升。SOD在湿地松抗梢枯病上可能起积极作用。较高浓度的水杨酸及阿斯匹林引起嫩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下降。说  相似文献   

10.
<正>铅笔柏梢枯病是近年来在江苏省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苗期病害。主要为害1~3年生苗木,引起嫩梢枯萎直至幼苗死亡。 经分离培养和接种证实铅笔柏梢枯病是由桧柏拟茎点菌(Phomopsis juniperovora)引起。伤口是重要的侵染途径,一年生苗上无伤也能侵染。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枯梢病的调查,开始于1960年。从1963年起,原中国林科院先后进行了研究,证明是病害。近几年来,我们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了“三结合”的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对该病的研究有了较快的进展。通过病情调查,室内病菌的分离培养和林间病理接种试验,进一步证实毛竹枯梢病是由子囊菌所致病害(该菌学名正在鉴定)。去年又先后在老竹病枝、病梢和林地枯枝、篱笆、棚架上发现病菌子实体,初步确定病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福建省仙游县桉树常见的青枯病和红叶枯梢病等主要病害的危害症状,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为桉树持续健康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了樟子松的主要病害,樟子松枯梢病、红斑病和针锈病的病原菌、发生发展规律,并总结了防治策略,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与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分胁迫与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密切关系。笔者介绍了与水分胁迫有密切关系的农作物黑腐病、杨树溃疡病、松树枯梢病、柏树溃疡病、云杉溃疡病、栎树溃疡病、山茱萸溃疡病和松材线虫病等几种病害的流行情况及其这些病害严重发生与水分胁迫的关系与机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地区油松、白桦、华北落叶松三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分解层和半分解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地理群落样地调查法,对雾灵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各林分枯落物蓄积量排序为白桦(434.3 g/m2)华北落叶松(223.1 g/m2)油松(211.7 g/m2).(2)三种林分枯落物拦洪能力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油松.(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函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4)各林分枯落物持水能力排序为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油松.  相似文献   

16.
由我校农学系竺修高老师主持,任善于、闻建华二位老师参加的“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于1991年11月30日在杭州通过省级鉴定。有关专家认为,该研究在对芦笋茎枯病发病规律探索的基础上,制订综防措施,在理论和生产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在国内同类研究中达到领先水平。 该课题通过连续8年的研究,对芦笋茎枯病病原菌生理生态,侵染循环、发病规律、流行因子等方面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证实芦笋种子带菌传病,可作为新芦笋区的最初传染源和远距离传播菌源,提出种子消毒和检疫措施;在国内最先提出对芦笋茎枯病采用药剂涂茎的  相似文献   

17.
松枯梢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系列稀释法,从健康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叶栖细菌891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16株对枯梢病菌丝有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在此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个菌株进行温室马尾松盆栽苗防病试验,从中筛选出3株(菌株编号为N29、S(1)102、M(2)21)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8.5、37.5、31.0 mm及防效达60%以上并对松苗无不良影响的拮抗细菌.  相似文献   

18.
李荷娟 《汉中科技》2010,(3):29-29,33
阐述了大蒜叶枯病田间为害症状、病原菌及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发病规律,提出了轮作倒茬、清洁田园、选用无病蒜种、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药剂拌种、喷药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竹黑粉病及其病原菌(Ustilago shiraiana P.Henn)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竹黑粉病发生在毛竹、淡竹等多种竹种上。每年发生一次,春梢产生黑粉后即枯死,第二次梢不发病。病笋端部也产生黑粉,引起退笋。  相似文献   

20.
钟武堂 《广东科技》2010,19(8):43-44
叶斑枯病是毛竹营林建设中常见的病害,一旦发生病害,轻者竹叶局部失绿形成枯斑,重者竹叶卷曲、脱落,竹梢枯死,出笋量急剧减少,因而对其病害的防治是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林场工作经验,结合毛竹叶斑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发病竹林的立地条件,从林场清查、合理采伐、抚育施肥等方面对叶斑枯病的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保证毛竹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