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以一座大型厂矿文化宫建筑设计实例,扼要论述了多功能厅堂的设计要点,结合我国目前多功能厅堂使用状况,提出以电声为主的设计原则和实施办法,以改善多功能厅堂的音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音乐厅堂音质主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厅堂音质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对于搞好厅堂音质设计,促进厅堂音质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厅堂音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各因素对音质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在进行主观评价时就必须综合各种因素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评价结果.基于上述原因,提出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三峡大学逸夫楼音乐厅进行音质主观评价,证明该方法合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江阴西城钢铁多功能大会堂扩声工程的建声和电声设计,说明了设计的方法与思路,对系统方案的选择、声学测试等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公司多功能大会堂的声学设计在混响时间、语言清晰度、声场不均匀度等方面都达到了良好的厅堂音质水平.  相似文献   

4.
双耳脉冲响应是厅堂音质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双耳脉冲响应测量可以简化厅堂音质的现场测试工作量.根据ISO3382标准,通过01dB声学系统测量厅堂的双耳脉冲响应.在测量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工头的影响.物理参数与双耳声学参数可以通过测得的双耳脉冲响应计算所得.通过卷积双耳脉冲响应与消声室记录的声信号可以实现厅堂声音的可听化.  相似文献   

5.
大型厅堂的建筑声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和探讨了大型厅堂建筑声学设计方法及优化和改进.厅堂音质设计难点集中体现在设计过程中的声场模拟预测结果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差异,针对此问题讨论了现有厅堂声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声场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吸声系数的合理选取以及声学结构的实验室准确测量等方面找出关键原因.并对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验统计分析,提出了若干改进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国民族音乐欣赏的响度优选值,在数个民乐实际演出厅堂里进行声压级测量,并同步进行音质响度评价,总结得出中国民族音乐欣赏的响度优选值为81至89dB,该结果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演出模式以及演出厅堂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汕头大学大礼堂是以集会为主,同时兼放电影和文娱演出的多功能厅堂,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具有一定影响。本文对该礼堂作了音质评价:语言清晰,响度足够,声场分布均匀,本底噪声低,仅在演奏音乐时明亮度略嫌不足。文中还就进一步改善该礼堂的音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应用日本声学家安藤四一提出的主观优选理论,对白瑞纳克收集的其中6个音乐厅在正厅中心位置附近的音质进行主观评价.评价结果和白瑞纳克的调查访谈结论作比较,发现2者在音乐厅的等级排序上有明显不同.结果分析表明,这种不同与文中主观优选理论评价音质时只选取一个听音位置计算有关,而白瑞纳克所作的音质调查访谈其实是对整个音乐厅音质印象的一种综合评价.在比较2种音质评价方法之后指出,由于具有可以获得厅堂内不同位置的音质分布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厅堂音质以及易于实现的特点,主观优选理论的音质评价方法理应在音乐厅音质设计的实践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音乐厅的灯光与舞台设备不如歌剧院复杂,但其音质是各种厅堂中最关键的,不能只用单一声学参数评价.声学设计通常只给出总体效果.预测声学设计结果的困难在于对多个声场参数的综合.本文建议采用多维玫瑰图计算面积系数的方法作为对声场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规则,图中的每一个维度分别代表一声场参数.因此,需增大厅堂中具有较佳音质的玫瑰图的面积.根据国际标准(ISO3382),对音乐厅进行的测试通常仅对少数经过选择的位置进行.而今通过数字仿真可预测每个座位处的音质参数,并且可以得出音质参数的优选位置的比率.从这些统计数据中,不仅可以比较不同声学设计方案,还可知道如何改进声学设计.本方法被应用于某一中等尺度厅堂的五种不同顶棚设计形状的比较,并得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仿真和实测厅堂脉冲响应的相似程度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脉冲响应与干信号卷积所得听音片断的全频和中频有效持续时间;通过对听音片断全频和中频滤波后的主观听音试验,探讨厅堂音质仿真的可靠度.结果表明:仿真脉冲响应与实测脉冲响应的差异并不明显;在高频带和低频带,仿真可靠度较低.对全频段仿真尚存在较大的误差,全频段音质评价仍需应用实际厅堂脉冲响应卷积进行.  相似文献   

11.
响度是厅堂音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对民族音乐厅堂的响度进行优选,在消声室内录制民族音乐干信号,同时采用可听化技术产生厅堂脉冲响应,并将干信号和仿真的厅堂脉冲响应卷积.卷积结果最终用于主观听音评价.该实验通过比较仿真和实测的声学参数来验证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仿真方法具有较好的仿真精度.文中还在改进响度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成对比较法对民乐演出厅堂的响度进行了优选,从而确定民族音乐的优选响度.  相似文献   

12.
厅堂音质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各种因素对音质评价影响的程度也不相同,在进行主观评价时必须综合各种因素以获得较为满意的评价结果.基于上述原因,文中提出了音质评价的9个指标体系,利用一次歌剧演出的机会,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某音乐厅进行音质主观综合评价,并得到了该音乐厅在歌剧类演出时的音质主观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综合使用性大型厅堂建筑的体型、视线和音质等设计问题着重作了论述,对舞台设计如何满足不同使用的要求,亦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可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及有关教学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音乐厅堂音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中国民族音乐厅堂的音质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一是对一些主要的民族乐器的声功率进行了测量.根据此测量结果,建议采用乐队齐奏强音标志乐段的平均声压级Lpf作为表征民乐演出厅堂响度的新指标,并给出了,Lpf的计算公式.此外,还测量了若干实际厅堂的Lpf值,并与预测的Lpf值作了对比,同时进行了听众主观响度评价的调研.其二是采用可听化技术,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中通过主观优选试验确定了传统民族音乐演出厅堂的优选混响时间和响度值.  相似文献   

15.
侧向能量因子是衡量厅堂空间感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厅堂侧向能量因子通常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得到。首先采用MKH800电容型传声器在实际厅堂中开展侧向能量因子测试工作。然后,通过ODEON6.5建立厅堂三维仿真模型,计算相同位置处侧向能量因子的模拟值,并将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点位的仿真值均大于实测值,座席区前部偏差较小,正对舞台中后部区域偏差较大。造成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ODEON软件中扩散系数的设置与所在面特性无关,同时,软件无法分别定义各频段的扩散系数。因此,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为了准确地预测室内音质效果,建议普遍采用缩尺模型实验测量侧向能量因子。  相似文献   

16.
针对意大利歌剧院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建筑设计对厅堂音质的影响.对两个剧院的常规音质参量进行了测量.这两座剧院是由同一建筑师Antonio Galli Bibiena设计的,分别是波仑亚的市立剧院和曼图亚的科学剧院.二者具有相当近似的形式,但尺寸不同,所用的材料也各畀,前者是用砖石建成,后者是用木料建成,因此在整修前采用了许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文中提供了不少数据并给出了对这些数据加以比较和分析的结果,特别是关于某些特征尺寸与扫频信号各可闻频率产生的空间听觉感受之间相关性的分析,以及若干有关材料和体型对IACC和EDT等音质参量的影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选用出混响时间T20、信噪比、语言清晰度D50这三个评价语言厅堂音质参量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广西大学不同的阶梯教室和普通教室的声环境做了详细的排序和评价,从而提出,构建阶梯教室不能忽略声环境的营造,装饰吸声材料的阶梯教室音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根据建筑声学理论各知识点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利用可变混响时间空间的特点,将多个基础性、验证性、设计性实验有机地揉和成了一个综合性实验,用于加强建筑声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联系。因其具有传统实验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内容丰富、系统性强、节省实验时间、立体化认知、综合性考核方式等,提高了学生的厅堂音质和噪声控制设计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自觉将建筑声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9.
阮是中国传统的弹弦乐器之一.但迄今为止,对其声功率一直未进行科学的测定.文中在一混响室内根据有关ISO及GB标准,对阮的声功率进行了首次测定,由两位资深乐师在混响室内分别演奏各自的乐器,围绕乐师和乐器布置四通道测试设备,对阮所辐射的声功率和动态范围进行测定,文中所介绍的测试方法对其它乐器声功率的测试具有借鉴意义,文中还首次公布了阮的声功率测试结果,民族乐器声功率的测试对于民族音乐厅堂的音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情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聚会场所的音响档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早期的专业剧场和多功能厅堂原有的扩音系统大多已显落伍。本文根据建声和电声理论,结合一些音响工程实践对厅堂扩声改造的规律展开讨论,以期使那些经过改造的厅堂的音响能在层次、音域、音色、响度等方面跟上时代步伐。 1 厅堂音响系统的特点和改造思路 厅堂音响系统在音质方面的要求远高于一般家用音响,而在稳定性方面的难度又远大于发热级音响。其声电和电声转换系统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