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白华是一位学贯中西的美学大家 ,但他首先是一位艺匠独运的现代诗人。其唯一诗集《流云》,虽是新体诗 ,却同中国古典诗歌一系根须。他承继古典诗歌传统而创作的现代诗歌 ,表现出对审美感兴、语言艺术、美学意境、诗人人格的全面扬弃 ,从而演绎出了一条千古一脉的诗歌。诗人生命的心路旅程 ,最终化为“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 ,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  相似文献   

2.
宗白华先生 (1 897-1 986 )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诗人。作为诗人 ,他仅有《流云》小诗 ,但这已经很够了 ;作为美学家 ,六十年来 ,他写了一批文质兼美的文章。他是我国古典美学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宗先生能创作能研究 ,诗意盎然又博大精深 ,我无力作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只是爱读他的诗与文 ,读他的诗会串想到他的文 ,读他的文会冒出他的诗 ,将他的诗文合观很有意思 ,何况宗先生自己也说过 :“诗文虽不同体 ,其实是相通的 ,一为理论的探索 ,一为实践的体验。” (见《艺境》书末《编者附记》)。一美学是研究“美”的学问 ,“美”从何处寻…  相似文献   

3.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传播广泛,并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爱情意象,在五四时期这一传统意象在延续中产生了新的裂变。解读宗白华的《我们》、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朱湘的《恳求》三首颇具代表性的新诗,它们不仅仅表现出对传统的延续性,更呈现出思想主题和表现方式的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五四时期对爱情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书学思想研究姚淦铭宗白华作为一代美学大师与书法艺术相交忘情殆数十年。他以一种空灵的胸襟、哲学与美学的目光.以及对于中国艺术深挚的眷恋来俯视仰观旁察.来体味沉潜涵泳,从而对书艺的观照达到表里澄澈.进入深邃的境界。宗白华的书学思想博大精深,这一份学...  相似文献   

5.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传播广泛,并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爱情意象,在五四时期这一传统意象在延续中产生了新的裂变。解读宗白华的《我们》、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朱湘的《恳求》三首颇具代表性的新诗,它们不仅仅表现出对传统的延续性,更呈现出思想主题和表现方式的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五四时期对爱情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6.
《四首小诗》分别根据不同诗人的诗歌创作而成,在本文的研究当中,首先就《四首小诗》的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四首小品所表现出的音乐风格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音乐本体进行了系列的分析。麦克道威尔的《四首小诗》中的音乐,篇幅都不是很长,且都附有一部分描述性的文字,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内容,在其标题和诗歌的依托下,作曲家用自己的笔触塑造出了四个具体的、生动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7.
许爱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3):47-48,50
继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和他的悲剧之后西方文学的第四里程碑:歌德和他的《浮士德)。歌德的伟大:永远努力着,既内向又外向,天生的悟性,很高的资质和诗性的修养和冲动。歌德在政治与生活中的怯懦:思想进步,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出一种市民的平庸。反映歌德现实生活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宗白华评论《浮士德》:近代人的圣经——《浮士德》:力求解决欧洲近代人所碰到的人生的全部问题,渴望获得生命最高价值的痛苦。浮士德的生命里程,冯至认为《浮士德》的主题在与自强不息;浮士德的两难命题。  相似文献   

8.
悠美的小诗如春风拂面,似潺潺细流,给人以清新、爽快之感。悠美的小诗又如一幅画,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启迪,促人浮想。不仅中国的小诗如此,英语小诗亦然。中国的小诗浩如烟海,其中之众多精品已成千古绝唱,家喻户晓,即便小孩也能吟上几首。英语诗歌除英语专业的学生会接触到外,一般人较少有机会学习和欣赏。《大学英语》精读第一、二册中课后有八首英语短诗,这些诗短小精悍,格律严谨,内容浅显易懂,大都押韵,读起来朗朗爽口,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朗读、欣赏和学习英语诗歌提供了一片小小的园地。笔者把散见于这两册书中的…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终其一生都在关注着形式,相继阐发了形式的概念、作用,以及形式美的锻造,他对于形式的见解、主张和追求已成为他美学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对于文艺形式的研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关"形式"观点的有力反拨,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传统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从诗歌的意境与禅趣赏析入手,可以发现实验组诗《天生丽质》在通过现代汉语与现代形式向古典诗境的有机转换与完美呈现中,体现出诗人沈奇以"古典理想之现代重构"进行诗歌文本实验的初衷,表现了他探寻文化记忆里诗美和诗境,以及在沟通古典传统与现代汉语和现代意识诗性联系的多种尝试。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对曹操诗歌的研究,成果甚丰,但对他的小诗《谣俗词》却很少有人重视,而它在曹操诗歌创作道路上自有其特殊地位,本文试作一些分析探索。曹操的著作非常丰富,但大部分亡佚散失,致使后世对曹操诗文进行全面精审的研究遇到很多困难,对一些问题,只能根据现存材料进行合理的推论。对这首小诗的研究,也存在着同样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生命美学体系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诠释,由于其美学注重对生命本体及价值的张扬,至今仍颇具生命力与现代意义。文章集中于宗白华生命美学的方法论的形态研究,并把这一研究放在当代美学反思与重构的大背景下进行,从生命美学的思维角度,分析宗白华美学采用散步式的研究方法的依据及成因,由此揭示出宗白华美学方法论形态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影响鲜明地辐射到了中国台湾地区。宗白华的主要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台湾广泛传播并受到了台湾学界的高度重视。台湾地区的宗白华研究既重视其早期美学路向的研究,又重视其意境美学、传统诗、画、书论以及诸如气韵生动、充实与空灵等传统美学命题的研究。宗白华的形上生命美学在台湾获得了方东美生命美学的呼应,并由史作柽形上学美学的建构而获得新的开拓,台湾地区的宗白华美学研究值得大陆学者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湖南女诗人杨亚杰20余年来一直默默坚守着诗歌圣坛,先后出版了诗集《赶路人》、《折扇》和《三只眼的歌》。她最近出版的《三只眼的歌》标示出她诗歌内容的深化和风格的转变,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独创性。其诗歌逐渐融入诗人生命的本真状态,成为一种朴素而带有诗性的生活方式,于是就有了从有意而为之的刻意“抒情”到自然而然的随意“书写”,从匆匆“赶路”的激情奔涌到俯仰宇宙的从容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诗歌与小说同为语言艺术,却在形式特征和审美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诗人作诗重在抒情,诗歌话语遵循的是其本身所特有的情感逻辑法则;小说家写作意在叙事,叙事话语表现为故事情节展开的方式。诗性叙事意指小说叙事的诗化倾向,它表现出了对传统叙事语法的背离。《唯物之神》正是因为其叙事的诗化特征,成为了诗性叙事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诗性精神”是个现代观念,但其适用范围却可涵盖古代,并可适用于文学研究中。文学的发展规律是由社会外部环境和文学内部规律所决定的,在这个规律影响下,汉末向魏的转折期,以及接下来的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诗歌的一个觉醒期。这个时代恰如其分的产生了“诗性精神”,诗歌的创作也有别于汉代功利性和说教色彩浓厚的特点,而是出现了诗的素质、艺术创造的素质,并出现了这样一些“诗人群体”。处于这个时代其中的钟嵘的看到了“诗性”的出现,并在其《诗品》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批评理论,体现并提倡了这一“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一生最主要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对于从中国传统范畴出发建构现代性美学体系之可能性的探索。宗白华的这种探索就他本身来说,还基本处于开端状态,却毫无疑问,这个开端对后此中国美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叶朗、汪裕雄、朱良志等学者有关中国美学的研究成果中,我们能够切实体会到宗白华式选择的影响力。推而言之,张世英晚年对于中西方哲学困惑和未来方向的思考,王树人对传统"象思维"现代性意义的探索,也可以某种程度上理解为对宗白华美学建构模式的客观性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杨万里的七绝诗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一些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如《宿新市徐公店》、《小池》、《桂源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谢潭》、《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等都是七绝。这些小诗格调清新活泼,意象新奇灵动,语言流畅风趣,结构婉曲多变,充分体现出了“诚斋体”诗歌“活法”的审美特征。下面仅就其七绝诗中灵活多变的结构艺术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心理学对诗歌研究影响的加深,人们对诗的分类越来越趋于内向化。现在又有人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将诗歌分为写实品格、抒情品格、寓理品格和象征品格等四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将诗歌分为象征品格和感知品格两大类,并从诗歌的呈现内容、表现方式、取象途径和组象方法四个方面对这两种品格诗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在宗白华的美学建构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结构性意义。宗白华对原始儒家人生论美学的探研,抉发其积极的人生与社会实践的现实性与理想性意义,充分体认到比兴传统与礼乐精神的核心作用。原始儒家的人生美学思想是宗白华艺术意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