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从杜甫诗歌中所使用的马与鹰这两种物象入手,简要分析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意象同诗人的创作思想、艺术手法以及创作环境等之间的联系。试图通过对杜诗中一些意象的解读,去弄清诗人的创作与时代、社会现实及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杜甫之于马,好比屈原之于香兰,郭沫若之于凤凰.马是杜甫情感志向的寄托,马是与杜甫息息相关的一部分,马是杜甫生命的图腾.可以这么说杜甫一生的坎坷、悲辛,在他的咏马之作中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同时,杜甫的咏马诗也有其自己的艺术特色,正如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所称:"少陵马诗,首首不同,各有寄托,各出议论,各见精彩.合读之,分渎之,可悟作诗变化之法."  相似文献   

3.
"中庸"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对"奉儒守官"、"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的杜甫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以杜甫对六朝诗歌的评价为中心,通过与陈子昂、李白以及元结文学主张的比较,侧重分析杜甫诗歌理论中所体现的"中和"思想。杜甫主张"历代各清规","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以他所坚守的儒家标准,使其文学主张取得了"好古而不遗今,务华而不去实"的"中和"效果,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杜甫的"中和"思想。  相似文献   

4.
庄子所谓的自由是哲学意义层面上的,这种自由已经突破了现实的樊笼,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在《庄子》一书中主要通过与自然融合、遵循天道等途径呈现自由的状态,而杜甫在草堂诗中所描绘的自由状态仍然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他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无奈之举。但无论怎样,庄子与杜甫在表达对自由强烈渴望这一特定的情绪体验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史上大多数人认为“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学晚唐体,宗贾岛与姚合。但实际上他们学习的是杜甫的诗歌,宗杜而非仅仅贾、姚。他们直接学习贾岛与姚合,其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杜甫。因为他们的才力与学识等决定了他们无法直接学习杜甫,但并不是像某些人认为那样不学杜甫,“抛弃杜甫”,而是间接学习。这只不过是学习杜甫、接受杜甫的特殊途径罢了。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关心社稷百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杜甫的这种精神,在他的诗歌中有集中的反映。文章以杜甫的一生轨迹为线索,以他的诗歌为内容,论述杜甫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洛夫的诗歌在诗的意象化、诗的超现实性方面受杜甫影响很大,其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赠杜甫>、<车上读杜甫>和<杜甫草堂>更是集中表现出杜甫对洛夫包括思想、人格、诗艺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走近杜甫     
陈健 《科技信息》2012,(4):331-331
初中生的古诗教学中,杜甫的诗歌占了极大的比例,而在教学中我们一定会提到"诗圣"、"诗史",但学生只是记住了这样的名词却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涵。为了让学生走近杜甫、了解杜甫,杜甫的生平及创作经历的介绍就尤为重要。因此对杜甫的诗歌进行浅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评价和态度,不少人认为是扬李抑杜。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一贯态度和总体评价看,可以说,他一生对李白始终是偏爱和崇拜的;虽然不甚喜欢杜甫,但对杜甫也是尊敬、肯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作《李白与杜甫》,强烈地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思想逆转,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不能代表他对杜甫的总体评价。“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回到了肯定杜甫及其诗歌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10.
千家注杜,都只是围绕一个”儒”字,对杜诗中的道释意蕴几乎视而不见。尽管杜甫一生频繁出入道释,但儒学始终都占据着杜甫灵魂的主导地位。道释在杜甫的心灵坐标中总是若隐若现,无足轻重,且无论悟道与否,杜甫的修道学佛不但无损于其“诗圣”的伟大形象,反而更显示了“诗圣”的难得、可贵,所以我们无需回避杜甫身上的道释痕迹,一个儒道释的杜甫形象应该更全面丰富,也更真实可亲。  相似文献   

11.
两唐书《杜甫传》都给予了杜甫相当高的评价。比较而言,《新唐书·杜甫传》对材料取舍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倾向性,评价也较为客观全面,对杜甫也更加推素,从中能看出《旧唐书》重文、《新唐书》重质的不同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2.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旅游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蜚声全球的文学圣地,每年吸引上百万各国人士前来参观游览。本文在对杜甫草堂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杜甫草堂旅游深度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杜甫婚姻诗及有关史料的综合考察,对杜甫的婚姻进行了相关考证。  相似文献   

14.
在宋末方回提出杜甫为江西诗派“一祖”之前和之后 ,都有人反对这种说法。但在客观上 ,杜甫对江西诗派 ,尤其是对黄庭坚 ,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江西派诗人如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师法杜甫 ,主要偏重了艺术方面 ,并且着重学习杜甫晚期诗歌“剥落风华”的风格和律诗的句法。学杜而不似杜 ,正是善于学杜的表现。主客观方面的诸多因素 ,充分说明了杜甫确实是江西诗派诗歌艺术的不祧之祖。  相似文献   

15.
对6 种即发活性干酵母:马利干酵母、梅山酵母王、梅山干酵母、燕牌干酵母、丹宝利牌干酵母和燕山牌即发干酵母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酵母的耐盐性和耐糖性均不相同;通过对糖盐交互作用的分析得知,不同干酵母对配料中所用糖和盐的比例有不同的要求,马利干酵母的耐盐性最好,梅山酵母王的耐糖性最好,马利干酵母对糖盐交互作用的适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秋兴八首》是杜甫人生低谷期而作。杜甫在现实生活中的坎坷遭遇,使他获得崇高的体验,并转化为内驱力,通过艺术创作加以抒发。深浓秋意映衬、交融了杜甫荒凉凄寂的心理境遇;飞鸟意象是他渴求突围的心理写照;杜甫在超越心理困境之后,召回了盛年的欢娱和盛世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孙科 《科技信息》2010,(21):I0361-I0361
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急剧转变的时代,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杜甫的一生和他的时代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盛唐艺术繁荣鼎盛,并且当时的文人普遍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因而留下了数量颇丰的艺术诗。其中,杜甫的艺术诗成就最为显赫。杜甫的艺术诗不但生动展示了盛唐艺术的风貌,而且深刻阐释了盛唐艺术的风度。一方面,杜甫的艺术诗是受盛唐艺术的强烈感染而作,承载了盛唐艺术的大气与恢弘;另一方面,杜诗创作历来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盛唐社会的急转骤变使杜甫后期的艺术诗具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而盛唐艺术的气度始终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杜甫《缚鸡行》一诗历来备受关注。孙民先生《杜甫〈缚鸡行〉新识》(《文史知识》2010年第8期)一文称,该诗表达了杜甫遵守道家自然之道,维护既存生态链的主题。孙民先生的观点值得商榷。杜甫恰恰是通过对小奴缚鸡一件事的议论,表达了对既存的弱肉强食之现状的批判与反思,是其积极入世、关怀民生之儒家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杜甫与屈原相似的志向与经历使杜甫与屈原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在诗歌中表达了相近的情感,塑造了自信狂放的形象。对屈原的倾慕使杜甫在诗歌中吸收了屈作的浪漫风格与象征手法,并溶入时代特征,创作出优秀的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