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运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脂肪酸,它包括两大类,n-3PUFAs和n-6PUFAs。运动员体内普遍缺乏PUA。本文综述了PUFA对人体的作用,初步探讨了PUFA与人体运动能力的关系,以及补充时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瑞娟 《科技信息》2010,(21):196-196
经验丰富的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随之改变,如何结合老年人有自身的生理特点,加强老年人保健,防止各种疾病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合理的膳食营养更是保健与防治疾病的基础,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应用于保健的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保健的形式越来越复杂: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需要保健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但保健不是治疗,保健品不是药物。保健是在符合生理规律的前提下,维护整体及各个局部器官功能正常;推迟衰老的发生和延缓衰老的进程。任何保健方法和保健品都不能防止死亡,也不能无限制地超出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去强化某种机能。  相似文献   

4.
南极磷虾虾油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治疗脂肪肝、改善记忆等作用,是一种保健用油,研究完善的乙醇提取技术生产南极磷虾虾油更为可行.南极磷虾脂肪酸丰富多样,含人体所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奇数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在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中EPA、DHA占比最高.南极磷虾中的虾青素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性,R,R'-虾青素,...  相似文献   

5.
镁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它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镁对保护心脏、预防和降低高血压、对抗自由基、保护脑神经等方面的作用阐明了镁的保健抗衰功能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6.
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种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保护人的心血管功能,并具有抗癌、抗炎、调整免疫等功效。但过量食用会有负面影响,比如扰乱膜渗透性、影响酶活等。详细介绍了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保健功能,并给出其适用量,即WHO推荐的ω-6/ω-3值为4∶1~3∶1。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食用菌是自然界不同真菌生物菌群中的担子菌产生复合酶,将大量木质纤维素转化成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质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的健康食品。它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和人体不能合成的九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宴席中的高级珍品,常食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促进干扰素形成,预防多种疾病,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8.
大蒜的食用医用价值及其系列产品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现代科学理论阐述了大蒜及其系列产品对人体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大蒜系列产品开发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陈明玉 《科技信息》2007,(19):34-34
本文对近年来脂类物质(胆固醇、卵磷脂)的生物学功能和在人体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张文 《遵义科技》2005,33(4):55-55
茶,被誉为养生的仙药,长寿的绿色食品,是世界上三大天然饮料。现代科学证明茶类所含的多种成分具有保健功能,亦是保健的珍品。茶称为“灵丹妙药”。我国以肉、奶、纤维多的粗粮为主食的新疆、内蒙、西藏、甘肃等省的人们必须喝茶来去脂减肥,清肠降火,除臭。他们常说:“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茶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饮料。这里就谈一谈茶内含成分与人体保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掺稀降黏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储层地质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室内实验分析了塔河油田稠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稠油特性、温度、压力、含水、流动状态、溶解气、矿化度).讨论了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的原理及降黏规律,并采用2口井的稀油对3口井的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例的稠油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掺稀比例和稠、稀油黏度差等因素都会影响降黏的效果.当稠油与稀油以体积比1:1混合后,稠油黏度下降幅度较大,降黏率一般大于95%.现场试验表明,各种掺稀降黏工艺管柱及工艺均能适用于塔河油田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含水情况下油井的正常生产,工艺的普适性较好.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油藏掺稀降黏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为1:7.  相似文献   

12.
加氢裂化尾油具有性能优良、饱和烃含量高,芳香烃含量、硫含量和氮含量低等特点,不仅能做乙烯裂解原料,同时也是优质的润滑油基础油原料,可以生产变压器油、内燃机油和液压油等产品,同时还能得到柴油等副产品,综合利用价值显著。通过采用减压蒸馏、溶剂脱蜡和白土补充精制等工艺,对辽阳石化公司生产的两批不同性质的加氢裂化尾油进行实验室研究,考察了辽化加氢裂化尾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适用情况。实验表明,两批加氢尾油经过加工分别可以得到收率为15.3%的HVI100基础油,34.5%的HVI150基础油和20.4%HVI400基础油,以及柴油和变压器油等产品,具有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1990~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对国际原油价格、探明储量、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5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从计量的角度分析原油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原油价格与原油产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并且得出原油产量是原油价格的格兰杰原因,但原油价格并非原油产量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围油栏辅助海面溢油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9126-9128,9136
海洋石油污染已经成为当今海洋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海面溢油事故发生时,可加强围油栏的使用,辅助海面溢油的回收。首先使用围油栏将溢油进行围控,局部增大油膜厚度,再放入堰式撇油器进行回收。最后进行实验室模拟海面溢油事故,试验分析得出,使用围油栏辅助溢油回收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堰式撇油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源及运移路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研究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富集规律,系统收集了三肇凹陷原油地球化学测试数据,根据生物化学标志物特征探讨了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在埋藏史恢复、生排烃史恢复、储层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盆地模拟软件,应用流体势原理,模拟油气从三肇凹陷到朝阳沟阶地的运移路径。结果表明,朝阳沟油田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通过断层垂向连通作用和砂体侧向输导作用,由南向北运移。朝阳沟阶地北段先行聚集油气,并向南段调整,形成现今油气聚集局面,朝阳沟油田油气富集区是有效运移油气量和圈闭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四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琰  陈训 《贵州科学》2006,24(2):20-23
本文采用硫氰酸铁法,以没食子酸丙脂为对照,研究4种植物挥发油对食用植物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生姜、木姜子、桔皮挥发油对黄豆油、芝麻油、油菜籽油、花生仁油等食用植物油脂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黑油模型对让那若尔碳酸盐岩油藏进行水驱生产历史拟合,研究表明:油层出水基本分为3种类型:油层同时产油产水;油层顶部主产油、底部主产水;油层底部主产液主产水,底水到达井筒主要以线状突进为主。在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用可动凝胶调剖数值模拟软件优选出调剖方案的各项技术参数:在区块综合含水40%时注入调剖剂,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 000×10-6,采用多段塞注入,段塞尺寸为0.15 PV。该方案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专业的流体力学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工作,研究给定尺度油舱的重油在加热棒加热及热油注入的两种情况下,油舱重油的热扩散问题。采用加热棒加热重油和注入热油的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的平均热扩散和空间分布规律。从数值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加热棒加热油舱内的重油,油舱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显著升高后达到稳定温度,分别经历了重油温度线性增加、升温速度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和稳定段三个阶段,且温度达到稳定时在空间范围内变化不明显;注入热油情况时,油舱内重油温度随时间升高速度大于加热棒加热的温度升高速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线性段温度升高较快、弯曲段升温速度明显变慢和稳定阶段,且注入的热油温度越高,油舱内的重油温度越高,重油温度沿油舱的展向变化也非常小。与加热棒加热重油相对比,注入热油后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采用注入热油的方式对增加油温和油的运动速度具有显著的优势。数值分析结果可为沉船重油回收加热棒布置提供参考,热油注入模拟可以解决油舱内重油流动缓慢、在抽油口难以抽出重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侯会杰  郜玉玲  周喜满  周彩虹 《河南科学》2011,29(10):1181-1184
采用玉米油、棉清油、菜籽油、棕榈油、大豆油、亚麻油为材料,分析其油脂脂肪酸组成;着重研究了玉米油掺入其它油品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和掺伪量的计算方法,为玉米油掺伪检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注水开采以后,注气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方法。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与地层原油的性质密切相关。通过PVT分析和混相压力的测定,研究地层原油性质和注气后地层流体性质变化情况可为注气决策提供基本依据。分别选取了不同采油厂有代表性的5个区块,进行地层原油相态特征和注CO2后流体相态特征研究和对比分析,测定其中的两个区块地层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评价辽河油田稀油区的地层流体性质和预测注CO2提高采收率潜力。结果表明:辽河稀油区注CO2吞吐提高采收率有一定的潜力,但难以到达CO2混相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