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2.
李宇伟 《创新科技》2011,(10):24-25
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社会停车设施的主体部分,也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制定和修订。配建指标的制定应具有相对的前瞻性和一定的超前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CBD地区的高强度开发为建筑配建停车场带来新的难题,根据现行的停车配建计算方式,高层建筑所需配建停车泊位数量巨大,要求修建多层地下停车场与多对车库出入口,既不利于工程设计,同时也不利于停车交通组织.停车共享方式利用不同用地性质停车高峰差异性,采用停车泊位公共管理方式,极力提高泊往利用率,成为城市CBD地区解决停车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米子文 《甘肃科技》2013,29(13):67-69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增长、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明显增加,居民出行方式机动化越来越明显,但是我国停车场建设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欠账太多,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根据近年来沿海发达城市以及国外大中城市对停车场规划布局及配建指标的先进经验,指出了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法研究以及省内城市在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城区的建设中,新规划区域或项目的停车进行高比例配置设计,为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老城区或商业中心可向地上或地下发展,利用城区的公共用地见缝插针建立地上或地下机械式停车的方案,以解决省内大中城市中停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颖秋 《工程与建设》2012,26(3):307-309,340
随着城市机动化的发展,城市居住区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通过对巢湖市居住区的停车调研分析,发现停车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停车配建指标的不合理并分析影响居住区停车指标制定的相关因素。通过建立一种多因子关系模型的方法来确定巢湖市不同类型不同区位的居住区的停车指标,对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城市的供电网络逐渐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规划。本文对城市配网的规划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规划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围绕轨道站TOD开发是支撑城市低碳交通发展,降低小汽车出行依赖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对轨道站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进行了均质化数值的折减,对轨道站点能级差异、距离差异等要素对停车需求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传统的轨道站点“节点-场所”模型基础上,引入“联系”维度评价以系统刻画出行者从轨道交通站点到达周边建筑的交通衔接转换过程的影响,从节点、场所、联系三个维度构建了轨道交通站TOD综合指数量化模型,以反映不同的轨道站点类别、交通衔接条件、出行距离对停车需求变化的影响,并提出轨道站点TOD综合指数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影响计算方法。最后,以南京市停车配建指标修订研究为例,通过对城市不同分区及不同类别轨道站点TOD综合指数测算,提出了轨道站点周边建筑的停车配建指标折减数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路军 《广东科技》2008,(18):127-129
针对城市电力建设存在“重设备、轻规划”问题,致使配电网络比较脆弱,主要表现在:网络混乱薄弱;供电半径太大;导线截面选择过多;无功补偿不足;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匹配;自动化水平极低等。给出了电源点选址及线路走廊规划与建设原则、变电站的出线方向原则、环网组成以及馈线的联络原则。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给城市配网的规划与建设带来一些正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城市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是现代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以长沙市为例,对城市中心区的停车设施规划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为我国城市静态交通规划研究提供一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如何进行城市配网规划,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阐述了规划的必要性、基本思路和具体步骤。从确定规划目标,到根据资料列出配网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薄弱环节;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负荷预测;最终通过列出具体项目来解决薄弱环节、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以达到规划的目标。同时对所列项目进行投资估算,有助于项目投资效益的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于模糊理论的停车规划评价方法.通过对停车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深入分析,选择了投资成本、停车供需满足程度、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等六项指标作为评价影响因素.根据评价指标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利用模糊理论,建立了城市停车规划评价的多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黑龙江某市的停车规划,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价,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虽然自主代客泊车技术已经可以代替驾驶员完成泊车操作,但在多车辆且缺乏调度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交通混乱。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的多车自主泊车路径全局规划方法,旨在解决泊位分配不合理问题并降低泊车整体成本。首先,建立停车场泊位拓扑地图,基于直线和回旋线构建引导路径;然后,设计引导路径择优的准则和子准则,构建层次分析(AHP)择优体系,确定最优泊位及其引导路径;最后,确定泊车起终点位置,以回旋线为基准,根据泊位的碰撞约束条件计算泊车路径。此外,模拟了多车同时进入停车场的场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泊车成本,提高泊车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车辆泊车过程中发生碰撞预警,导致车辆无路径可跟踪的问题,为提高泊车成功率,提出一种全自动泊车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一次路径规划和二次路径规划。在对不同泊车状态进行约束分析的基础上,以路径曲率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路径优化函数。利用Matlab非线性约束优化函数求得一次、二次路径轨迹函数参数。车辆在一次泊车发生碰撞预警的情况下进入二次路径规划模块。仿真结果表明:一次路径规划方法能满足车辆轨迹连续且无碰撞泊入车位;如若出现预警碰撞,二次路径规划方法能保证连续、安全泊入车位,为安全泊车提供了二次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分析泊车轨迹曲线设计要求并综合B样条曲线特点,提出基于B样条曲线理论通过对轨迹控制点优化进行自动垂直泊车轨迹规划的方法.分析泊车过程中存在的可能性碰撞点,并建立相应的避撞约束函数.考虑泊车环境障碍约束、车辆自身参数约束、泊车初始点方位约束、泊车终点位置约束,以泊车轨迹的最大曲率值最小化为目标,以轨迹曲线控制点为变量,根据Ackerman转向原理建立车辆运动轨迹多约束方程.分别对一般泊车环境和狭小空间泊车环境进行泊车轨迹规划,利用Matlab软件非线性约束优化函数求得轨迹控制点,得出轨迹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一般泊车环境该方法能使车辆无碰撞地进入车位,且满足泊车轨迹曲率连续性;对于相对狭小泊车环境,也能求得一组轨迹控制点,通过不断调节前轮转角实现车辆无碰撞地泊车入位并保证了轨迹曲率的连续性.仿真结果表明了基于样条理论的泊车轨迹规划方法可实现车辆无碰撞地泊车入位,并满足轨迹曲率连续性要求,有效地解决了泊车过程中停车转向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开始大量进入家庭,城市交通中的停车问题更加突出。分析了造成“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加大停车场建设的投入、合理设置路内停车场、健全停车场的管理机制、广泛宣传交通法规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泊车路径规划算法对起始位姿要求严格,且难以兼顾最终位姿精度、路径质量及计算效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任意起始位姿的连续曲率路径在线规划方法。该方法将整个泊车路径规划分为库位内调整与入库过程两部分。库位内调整采用以最终位姿高精度与调整次数最少为目标函数的最优化方法进行逐段规划;入库过程采用连续曲率曲线组用于混合A*算法的状态节点扩展以直接生成无需后处理的可执行路径。设计考虑路径的曲率变化与方向改变次数的估价函数;采用由路径几何形状特征点构建特征多边形的碰撞检测方法以提高计算效率。离线仿真与实车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以一个刀具移动的柔性制造系统为背景,研究了刀具需求规划问题,即在刀具购买资金预算内如何规划任务所需刀具中每种规格的刀具数量使其在制时间最小.利用刀具控制策略对在制时间不灵敏的特点,采用递归算法求出了在制时间和刀具等待时间,然后通过增加关键机床上的关键刀具集合数量来修改中央刀具库中的初始刀具配置.不断重复以上2个步骤,直到超过刀具购买资金的约束.对随机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数据计算,结果表明,所介绍的算法从整体性能上优于现有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塑料管性能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内施工特点,对塑料给水管的选用和选购以及塑料给水管在建筑内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在泊车空间狭窄的条件下,现有的基于混合A*算法的泊车路径规划存在成功率低或规划速度慢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混合A*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将圆弧样条曲线作为参考路径,并以参考路径上的点作为混合A*算法的目标点,进而搜索出成功泊入车库的路径。根据不同车位宽度进行了基于Matlab的批量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混合A*算法能够显著提高车辆在特定区域泊入车库的成功率,同时具有一定的规划效率。最后基于Prescan、Carsim和Simulink进行了联合仿真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算法规划的路径满足实车实验的跟踪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璘  金芝 《清华大学学报》2007,12(6):729-740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that goal-oriented requirements analyses encounters i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goal refinement is based on the analysts’ subjectiv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improve the effi- ciency of the requirements elicitation process, engineers need approaches with more systemized analysis techniques.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goal-oriented requirements language i* with concepts from a struc- tured problem analysis notation, problem frames (PF). The PF approach analyzes software design as a con- textualized problem which has to respond to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 environment. The proposed ap- proach is illustrated using the meeting scheduler exemplar. Results show that integration of the goal and the problem analysis enables simultaneous consideration of the designer’s subjective intentions and the physi- cal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