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球墨铸铁轧辊的补缩,一般是采用砂型明冒口和浇注后每隔20—25分钟用过热铁水点冒口1—2次的办法解决,这样的工艺使冒口金属消耗量占轧辊毛重的15%左右。为了节约金属和提高轧辊上辊颈质量,本研究工作是采用铝型膨胀发热剂单独使用或与绝热套组合成的保温冒口,以取代原工艺以稻草灰覆盖的干砂型冒口。经过实验室及现场对此实验表明:采用保温冒口以后,球墨铸铁共晶凝固时间延长了33—62%,缩孔形状由倒锥形变为盆形,轧辊冒口的致密段高度增加,省去了用过热铁水点冒口的工序。冒口高度可以降低25~50%,节约冒口金属量20~50%。研究工作表明:采用保温冒口是解决球铁轧辊补缩的最合理、经济而简便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NiCrMo冷硬铸铁轧辊的磨削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高速磨削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轧辊磨削效率,降低砂轮磨损。借助于显微镜,对不同磨削速度下砂轮磨削表面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砂轮磨削表面的堵塞类型,说明了高速磨削轧辊的可行性。通过材料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轧辊磨削的本质特征。本文的试验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现场轧辊磨削效率及新型轧辊磨床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对比试验与分析证明,新型陶瓷刀具比YG6X硬质合金刀具加工低镍铬冷硬铸铁轧辊的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显微裂纹、表面宏观应力和表面显微硬度有明显改善。同时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新型陶瓷刀具加工时的切削用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初步得到了切削用量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球墨铸铁轧辊一向是采用金属镁作为球化剂的,由于冷速缓慢,辊芯往往出现变态石墨而使轧辊的强度下降,断辊率增高。采用钇组重稀土硅铁合金全部或部分取代金属镁作为球化剂试制了20多支φ805×1200热轧薄板轧辊,经过轧制对比,结果表明:轧钢量平均提高了50%,断辊率由67%下降到25%。对重稀土球铁轧辊进行了解剖,发现辊心石墨组织在球化,细化和均匀化方面获得了改善,辊颈的机械性能也有显著的提高。 探索了几种稀土合金加入工艺,认为,在现有镁球铁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把附加的稀土合金随孕育硅铁一起冲入辊芯的方法,经济,简便,具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轧辊表面激光合金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激光合金化技术应用于高镍铬无限冷硬合金铸铁轧辊,利用OM,SEM,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衍射仪对激光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成分、截面显微硬度分布和物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化层表面平整,与基体形成了冶金结合,部分区域存在裂纹.在激光功率、光斑直径、搭接率一定的条件下,合金化层厚度随扫描速度变化不大;裂纹率随速度增加而增加;合金化层硬度随速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当激光功率为7.2 kW,光斑直径为0.8~3 mm,搭接率为33.3%时,最佳扫描速度为11 m/min.此时,合金化层平均厚度为0.287 5 mm,平均显微硬度为1 001 HV0.05,是基体材料(656 HV)的1.53倍.  相似文献   

6.
球墨铸铁轧辊的补缩,一般是采用干砂型明冒口、稻草灰复盖保温和浇注后每隔2分钟用铁水点冒口1~2次的办法解决。这种补缩工艺消耗金属量较多,使冒口重约占轧辊毛重的15%左右。为了节约金属和提高轧辊上辊颈质量,采用铝型或硅型膨胀发热剂单独使用或与绝热套组合成的保温冒口,以取代原工艺稻草灰保温干砂型冒口。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保温工艺后,球铁共晶凝固时间延长了33~62%,冒口高度可降低25~50%,可节约冒口金属20~25%,经工厂上千吨轧辊的生产实践证明:发热保温冒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热轧过程中球墨铸铁复合轧辊的掉皮破损属于疲劳脆性断裂的原因,介绍了该类轧辊的温度、应力状态、临界裂纹尺寸及内部质量情况。并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掉皮破损的成因,提出了减少掉皮破损,延长使用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在无限冷硬铸铁轧辊上切取板状热疲劳试样,在自制的热疲劳试验机上进行了冷热循环实验,研究了显微组织对无限冷硬铸铁热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疲劳裂纹在石墨尖端处、珠光体基体及共晶碳化物中萌生;热疲劳裂纹主要在钢基体与共晶莱氏体界面处、钢基体内扩展及穿越共晶碳化物.  相似文献   

9.
在确定φ800钼合金冷硬球墨复合铸铁轧辊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案之后,对轧辊铸态、人工时效、自然时效后不同位置及距表面不同深度等测点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工作,并对人工时效、自然时效对轧辊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分别对高糠醇无氮树脂砂和低糠醇高氮树脂砂断口的破裂形式,树脂膜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证实冷硬树脂砂的硬化速度和强度与催化剂在树脂膜内的分散状况、砂粒间树脂缩颈内聚强度以及和砂粒的附着强度密切相关.在高湿度条件下,高糠醇树脂配以磷酸,树脂缩颈成蜂窝状结构,内聚强度低于附着强度;配以对甲苯磺酸树脂膜组织致密,内聚强度高于附着强度.在中等湿度条件下,低糠醇高氮树脂配以磷酸,树脂膜只有很少孔洞,但有裂纹.配以对甲苯磺酸,树脂膜有少数裂纹,没有孔洞.两者的内聚强度均大于附着强度,呈附着破裂.据此,采用加入硅烷增强其附着强度,加入促硬剂提高其硬化速度与初期强度,均能取得明显效果,并对其机理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对高糠醇无氮树脂和低糠醇高氮树脂吹SO_2气体硬化与用硫酸单酯硬化的树脂膜结构,均存在针状和树枝状结晶,但前者较后者多而细.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钨和钼的试样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俄歇电子能谱分析。断口形貌分析表明,在室温下烧结态和再结晶态的断口呈典型的晶间脆性断裂,低形变及再结晶试样为晶间脆断和穿晶解理的混合型断裂,高度形变的试样断口呈纤维状韧性断裂特征,是纤维束撕裂、分层,而后单个纤维出现缩颈、微孔合并所致。在10~(-9)Torr高真空度下对新鲜断口作俄歇电子能谱分析证实,间隙杂质磷、氧和碳是钨的主要晶界杂质,而钾、氧和碳则在掺杂钨的晶界明显富集,可以确认这些在晶界大量富集的杂质是削弱晶界强度,造成钨钼室温脆性的基本原因.文中还分析了晶粒结构和亚结构对室温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一种新硫化剂,分别以HC1、HCOOH作酸度调节荆,考察了含钼酸根的Na2WO4料液中钼酸根生成硫代钼酸盐钼的硫代化率,以及硫代化料液中阴离子C1^-、HCOO^-存在下,树脂D290、201-W对钨钼交换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新的硫化剂钼的硫代化率都在99%以上;C1^-存在下,树脂201-W对WO4^2-的交换容量为13.920mg/ml湿树脂;HCOO^-存在下,树脂对WO4^2-的交换容量为75.725mg/ml。  相似文献   

13.
一、绪言 钢筋混凝土(以下简称钢筋砼)自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以来,只不过经历了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目前一跃而为我们时代里采用最广的建筑材料之一[1]。钢铁工业的基本建设,机械工厂的厂房,高炉、平炉、轧钢设备、锻压设备、机床的基础都是用钢筋砼来建造的。钢筋砼广泛地用在铁路的隧道、枕木、桥梁、飞机库、船坞等交通运输业中。建设大型水力发电站需要几页万立方公尺的钢筋砼。钢筋砼还广泛地用在军事工程上,用来作原子能反应堆的防护装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采用钢筋砼的建设领域是几乎没有的。 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相似文献   

14.
针对球铁的汽蚀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球铁中的石墨是球铁的汽蚀破坏源。汽蚀过程为:汽蚀冲击力首先击碎汽蚀面上的石墨并留下坑点和孔洞;孔洞底部基体组织发生变形以及汽蚀面下出现脱体现象;基体组织萌生裂纹;汽蚀裂纹扩展汇交形成层状剥蚀。球铁比普通灰铁具有较优的抗汽蚀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两种铸铁不同的石墨形状和结晶过程引起的。回火马氏体球铁具有最优的抗汽蚀性,脱体现象仅发生在1~2个共晶团的间距内,裂纹扩展受马氏体片的掉列方向影响;铁素体球铁具有最差的抗汽蚀性,在铁素体环中裂纹容易形成和扩展。提高球铁抗汽蚀能力的方法就是要消除铁素体环。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小型电解槽上用铝铜合金做阴极,研究电流效率[CE]与极距,电流密度和阴极合金组成的关系,当极距超过一定值时,电流效率达到几乎不变的最大值;当阳极电流密度达到一定值时电流效率也出现最大值,在阴极合金组成低于33%重量铜以下,电流效率随含铜量增加而增加,根据试验结果推导出电流效率和阴极合金组成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往往要在难熔、硬质以及各种合金材料上打出又小又深的微孔。我们用自己研制的固体激光打孔机,对钢材、铜材、不锈钢、陶瓷、玻璃、磁性材料等金属和非金属进行了打孔试验,着重对铜合金的激光打孔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被加工的材料是厚0.45mm 的锌白铜(牌号 BZ_m15—20M),加工孔径φ0.4mm 左右。目前达到的指标如下:(A)尺寸精度偏差≯±2丝;(B)椭园度≯1.5丝;(C)锥度3~6丝,光洁度▽5.  相似文献   

17.
18.
19.
金属与合金的再結晶是金属与合金强度問題的一个組成部分,特別是耐热强度問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一般地說,金属与合金的再結晶溫度愈高,耐热强度就愈高.所以根据合金元素对再結晶的影响可以初步判断它們对耐热强度的影响,这对耐热合金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再結晶問題是金属物理方面的一个古老的問題,然而关于再結晶机構和理論迄今并未圓滿解决,特別是合金再結晶問題由于缺乏系統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球墨铸铁的磨损转型特性,考察了载荷、速度、显微组织和合金元素钒、钛对球墨铸铁轻微磨损与严重磨损之间转变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