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出现了不同的阶层。由于各个阶层的经济收入差距、文化层次、职业职位等差异,导致其对各个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过程及结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社会优势阶层相对于社会中下阶层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无论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及结果都占有巨大的优势,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2.
教育不平等是我国收入差距代际扩大的重要原因。教育投资长期回报率较高而短期回报率较低,低收入群体往往选择规避投资风险而不愿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发展社区信用教育信贷将有助于抑制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学者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来阐述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使底层精英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进入中上阶层,从而改变自身命运。然而,也有学者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家庭背景差异以及现有的就业制度等使得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弱化,甚至出现阶层固化的现象。从功能理论视角来看,一个人所获得的教育资格决定了他的职业,进而决定其所处社会的阶层。这一基本观点的前提是教育机会均等,由于受多种外在因素影响,事实上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从冲突理论视角来看,社会各阶层子女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进一步固化了原先所处的阶层,出现了高等教育的"马太效应"。冲突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阶层固化的现象,但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多样性和创造性。韦伯的教育理论把个体的行动和社会结构结合起来,倾向于高等教育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长期的。高等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积极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其他影响因素日益凸显,有可能遮蔽了高等教育这一积极作用的发挥。当前,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是多元的,应调动多方力量通过"入口"和"出口"两个层面的把关,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考察户籍身份、家庭背景与学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户籍身份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更有可能来自弱势家庭;(2)在控制家庭背景的条件下,贫困地区农业户籍学生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处于最不利地位;相比贫困地区农业户籍学生,非贫困地区农业户籍学生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的优势不明显,而非农户籍(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学生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的优势则明显得多;(3)在控制户籍身份的条件下,家庭背景越佳,学生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上的优势越明显;(4)不论户籍身份是否优越,弱势家庭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比例总是处于较低水平。建议通过制度性安排解决好贫困和农村地区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重视家庭背景对学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加强对弱势家庭子女(尤其是贫困和农村地区弱势家庭子女)的经济和文化资助;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政策体系,提高教育补偿政策的精准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投资的动机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对家庭教育投资的研究,选择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家长最优化框架来构建一般模型.重点讨论了家长的最优教育投资水平和子女的最优回报水平与家长收入、子女才智水平和家长利他系数等重要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动机把家长的决策看作一种隐性契约,在此基础上得到特定子女消费效用对家长而言的"价格",它与上述参数之间的关系将影响到相关教育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意识到知识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所有父母共同的心愿。然而,作为我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通过从理论上分析住房投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选择关系,进一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从两个方面帮助居民家庭完成投资决定。一方面可以指导居民家庭如何处理住房投资,家庭消费以及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居民家庭在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如何确定投资比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中新两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历史国情、教育管理、教育投资、教育目标、学校专业设置、入学选拔制度等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就此提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形成挑战,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进一步导致居民之间就业起点、就业岗位、就业待遇等成功机会的不均等。从而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出发点应重点放在创造条件,促进居民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教育支出的差距与公共教育支出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城乡居民私人教育投资与政府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教育支出差距的扩大会增加城乡收入差距,而政府教育投资的增加会减小这种差距.因此,应该加强政府公共教育投资力度,促进农村家庭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减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