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极端天气、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灾减灾形势严峻。为进一步查清甘肃省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特征,在甘肃省1:5 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最新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特征、总结了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致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2)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中部和东南部的9 个市州,属于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区、白龙江流域及陇南山地;(3)在时间分布上,5-9 月主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以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最为严重;(4)地质灾害具群发致灾、隐蔽致灾和链式致灾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研究表明此次地震“小震大灾”的原因是前期干旱导致土体强度降低,在暴雨作用下引发大量次生灾害。在小震大灾的岩土性质基础上,通过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震活动和极端干湿气候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利用 GIS 空间分析技术对震后灾区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了快速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高、中、低易发区面积分别为6865.87 km2、15102.72 km2、9869.06 km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集中于金沙江与牛栏江沿线,呈带状分布,以及受地层岩性的影响呈岛状等不均匀分布,今后在进一步的极端气候影响下,区域泥石流灾害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多发,本文对东乡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时间特征以及危害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乡县地质灾害发育具有周期性、突发性、反复性和危害大的特征。同时地质灾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特征。发生时间则主要集中在每年的春融季节和雨季。  相似文献   

4.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调研和浅表生改造理论分析,总结汶马高速公路沿线斜坡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其形成演化模式。研究表明:沿线斜坡地质灾害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出分段、集中、相关以及季节重复性的特征;坡度为30°~40°时,地质灾害最发育;海拔高度1.5~2 km是地质灾害数量最多的高程段;岩性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滑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土质斜坡,崩塌主要发育在板岩斜坡;沿断裂带,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汶川—理县段的地质灾害演化为中倾角岩层深切模式,主要发育危岩和滑坡;理县—马尔康段地质灾害演化为陡倾角岩层深切模式,主要发育滑坡。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演化受制于一定的区域背景条件,从而决定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借助图形语言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可直观、简洁地表达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 技术,将地质灾害空间属性及其与致灾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的关系用图谱形式表示,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特征以及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地形地貌是形成地质灾害的必要条件,地层岩性为地质灾害形态及变形破坏提供了物质基础,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形成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作用,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触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的形成和演化受制于一定的区域背景条件,从而决定了区域地理环境对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借助图形语言的形象思维和表达能力,可直观、简洁地表达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GIS技术,将地质灾害空间属性及其与致灾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的关系用图谱形式表示,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特征以及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地形地貌是形成地质灾害的必要条件,地层岩性为地质灾害形态及变形破坏提供了物质基础,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形成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作用,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触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是由地壳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临汾市位于临汾断陷盆地中部,本区地质构造复杂,进而引起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本文立足于阐述临汾市地质环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各县区多年来发生地质灾害的详细资料,系统介绍了临汾市所辖范围内所发生的地震、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主要地质灾害,分析了其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然而地质灾害的预测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都不能准确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然而不同地区和国家对该类灾害的应对措施都不同;最后从监测预报、宣传教育、灾后重建、治理措施等多方面提出对临汾市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斌 《科技资讯》2010,(5):131-131
忠武输气管道全长1375km,沿线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复杂多样,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危岩、泥石流等类型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论文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不同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危害性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公路震害地带性分布规律分析的自动化,研究公路震害空间分布特征,从概念、逻辑和物理3个层面设计了公路震害空间数据库,利用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借助关系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存储与管理,建立了公路震害空间(EDH)数据库。基于此数据库,以映秀—汶川附近区域地质灾害与高程的空间分布关系为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高程差异性,高程低于1 500m区域的灾害分布很少;高程1 500~3 500m区域分布的地质灾害占总数量的85.4%;当高程上升到3 500m以后,随着高程的升高,地质灾害的数量反而减少。该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公路震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事件辨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 ~ 2009年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1 695个历史地质灾害点(含滑坡灾害点771个,崩塌灾害点924个)和分布区域内35个气象观测站的实测降雨数据为基本资料,分析了降雨与地质灾害的时空相关性、原始累积降雨量与地质灾害发生频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关系密切,地质灾害的发生相对于降雨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当日降雨量的影响,更大程度上受控于前期累积降雨量,滑坡、崩塌灾害分别与灾变前8天、前6天的降雨情况最相关;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对诱发地质灾害的有效降雨量计算模型做了改进,认为有效降雨量计算的权重是天数和降雨强度的函数,推导了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的极端降雨时间判别模型,并例证了该模型在常规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区域孕灾地质环境背景,是分析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成灾模式,完成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基于实地调查和GIS技术,分析了六盘山镇幅内工程地质岩组、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断裂构造、河流与公路7个因素与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滑坡点分布频数这一指标来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触发滑坡控制参数的权重大小。在GIS环境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将研究区按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占12.43%;中易发区,占20.14%;低易发区,占42.98%;非易发区,占24.46%。此外,结果还表明:(1)大的地貌单元和格局较明显地控制着滑坡的分布,不同地貌单元内的滑坡类型、发育程度和分布特征等都有差异性,滑坡一般沿地貌边界带密集分布发育,尤其是沿断裂呈线状展布;(2)工程地质岩组对滑坡的影响作用最大,尤其在软弱的泥岩岩组易滑地层区域内,在不同工程地质岩组区间内滑坡面积的多寡与滑坡分布密度相关性不大;(3)区域地质构造不仅控制着区域地层的展布,也控制着区域滑坡的发育,不同断裂也凸显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全面的资料分析和现场调查,对滁州至淮南段公路工程地质概况进行阐述,对拟建公路的地质灾害现状和灾害预测进行了评估,在分析各种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公路自然灾害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针对性地制定公路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结合公路自身特点及公路行业的要求,运用系统理论分析法将中国公路主要自然灾害划分为2种类型: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根据公路自然灾害成灾原因、灾害体规模、破坏形式和发生部位,将公路上常见的崩塌类、滑坡类、泥石流、路基沉陷与塌陷、暴雨洪水灾害做了进一步划分。结果表明,公路自然灾害类型划分是灾害管理和减灾防灾工程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粗糙集的公路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权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权重分配是地质灾害区划的关键,以贵州省三凯线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实例,于公路沿线随机选取非灾害点,选择高程、坡度、河流切割密度、地层岩性4个地质灾害主要属性,形成属性决策表,根据相关知识采用不同的三角模糊隶属度函数,确定模糊粗糙集地质灾害要素权重分配模型,计算各属性与地质灾害之间的依赖度,建立模糊粗糙集地质灾害属性权重确定方法,该权重应用于因子叠加方法进行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研究表明:用模糊粗糙集确定的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权重,相比传统专家打分所确定的权重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灾害特点将西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为特殊土质灾害和工程地质灾害。对特殊土质灾害,对其分布面积及种类进行分析,得出了西部地区各省特殊土质灾害分布综合图。对工程地质灾害,根据其发生频次利用贡献加权法进行计算,得出了各种灾害的权重,将计算结果按照三级灾区划分工程地质灾害等级,得出了西部地区各省工程地质灾害相对等级灾区分布综合图,直观地显示了西部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相对等级灾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7.
文中选取灾害点密度、坡度分布、地貌类型及高程、岩土体类型、水系分布、断裂发育程度、降雨量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评价指标因子参与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根据各评价指标因子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MAPGIS为每个评价指标因子图层赋属性。基于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了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工作;区划结果分为高、中、低3种危险性区,结合汉阴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成果和发展规划,为汉阴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及群测群防提供一些理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西口引道段公路大湾沟滑坡整治工程的勘察、设计为例,阐明工程地质分析在整治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包括各种整治措施与工程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岩土参数取值对整治工程设计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出于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防治决策的需要,针对山区沿河公路沿线区域崩滑灾害发育的特点,从崩滑灾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两方面对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解译为手段,建立崩滑灾害编录和因素基础数据库、遴选评价指标;以历史崩滑灾害面积分布信息熵为基础,计算指标权重;并在统计量化指标崩滑信息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将该方法用于美姑河省道公路沿线的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灾情比较吻合,可为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