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线束固定支架的支架本体为长条形平板,在支架本体上设有线束紧固孔,线束紧固孔分别设置在该长条形平板靠近两端的位置;线束固定支架上还设有支架紧固孔、支架安装结构,支架安装结构是在支架本体的平面上伸出一块,并与支架本体形成夹角为90°的折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束固定牢固,避免了线束磨损、烧蚀,有效地保护线束、保证了线束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线束的安全性和整车质量;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合理,结构简单和紧凑,安装拆卸方便。  相似文献   

2.
对无补偿直埋供热管道固定墩的设计提出新的想法,拟采用支架式固定支座代替混凝土固定墩,以避免原有固定墩体积大、工程造价高易下沉等缺陷,并对设计中管道轴向推力、土壤与管道摩擦力、地耐力等的计算及理论依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电梯平衡补偿链设置的必要性以及设置的条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电梯平衡补偿链设置的临界提升高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该发明涉及一种可采用一种便捷的清洁工具,使在对极片的清洁过程中,不对极片造成损害,并且,使清洁后的极片清洁、整齐的极片清洁工具。包括支架、清洁盒子和固定夹子,所述固定夹子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一端,清洁盒子设置在支架上,且清洁盒子和沿着支架长度方向往复运动;清洁盒子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包括上盖外壳和清洁吸附海绵一,上盖外壳为倒U形结构,清洗吸附海绵一为T形结构,清洗吸附海绵一的顶端设置在上盖外壳内;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外壳和清洗吸附海绵二,底座外壳为U形结构,清洗吸附海绵二为U形结构,且清洗吸附海绵二设置在底座外壳内。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0℃高温水长距离直埋管道保温结构、变形补偿、固定支架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我国高温水直埋供热管道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实用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50℃高温水长距离直埋管道保温结构、变形补偿、固定支架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我国高温水直埋供热管道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实用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离石市刘七路直埋式无补偿供热管道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丽 《山西科技》2009,(5):125-126
离石市刘七路DN900主管线是从大土河热电厂首站到交通路,共6km,该工程采用了无补偿直埋技术,节约了固定支架、补偿器、电焊条及焊接工程量、弯头,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50℃高温水长距离直埋管道保温结构、变形补偿、固定支架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我国高温水直埋供热管道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实用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供热管道无补偿直埋敷设冷安装施工中、固定墩的设置最关键的单位工程。本文探讨了土层冻深与管道推力的关系,融化土层应的变化,等与固定墩设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峰值电流型DC-DC Boost变换器为模型,针对无斜坡补偿时变换器出现的次谐波振荡不稳定现象以及固定斜坡补偿降低了参考电流和输入功率等问题,提出优化补偿策略。对无斜坡补偿、固定斜坡补偿、优化斜坡补偿进行分析,分别推导出其参考电流和电感电流平均值的表达式。通过仿真和对比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及所提出优化补偿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许杰  康国强  李洋  马欣慰 《科技资讯》2015,13(4):192-193,195
电子稳像运动补偿方法分为固定帧补偿方法和非固定帧补偿方法。固定帧补偿方法中,两帧图像相同部分的逐渐减少会使帧间运动估计准确度下降、视频跳跃等问题;非固定帧补偿方法存在运动估计误差的累计问题,该文主要研究非固定帧补偿方法中累计误差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计算补偿参数的新方法,解决了运动补偿误差累计的问题,通过详细论证,给出了新的计算方法的提出思路,分析了与传统方法的区别,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比证明了新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设计和分析对象为用于汽车动态性能测试的钢结构龙门支架,该支架承受汽车重力以及试验过程施加的压力或拉力,要求支架结构合理,承载能力强且具有较低的固有频率。将支架受力情况设置为4个工况,通过工况1~4静载荷作用下的支架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支架整体、横梁以及立柱变形情况,求出最大变形量,从而分析支架整体静刚度,最后验证支架设计合乎刚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郑直 《甘肃科技》2016,(18):105-107
热力管道输送的是热力介质,随介质温度的变化,管道有明显的热胀冷缩,如果限制了管道自由胀缩,管道产生轴向推力或拉力将破坏固定支架或支撑结构,也可能对其他管道造成危害,因此,支架和补偿器的设置成为热力管道的生命线,在热力管道的安装、运行和维护中要重点检查其工作状态,确保热力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应用外固定支架在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在我院选取的56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运用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即清创及复位骨折后穿针固定),另28例纳入治疗组,则采用国产的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段(“T”型或中线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结果行外固定支架的患者效果远远优于采用环形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其优良率达95.5%(42/44)。且在一定访时间内,其术后断钉现象、钢针松和感染率以及骨折愈合率均优于环形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对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可早期有效固定骨折端,从而在创面闭合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且手术简便易行,创伤较小,使其疗效得到更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软质韧带支架与硬质骨组织通过机械固定进行韧带修复存在的应力集中与疲劳断裂问题,提出了具有仿生界面的韧带-骨支架设计与制造方法。研究了自然韧带-骨界面的微观结构,通过工程简化设计了具有仿生界面的韧带-骨复合支架,提出了韧带-骨支架仿生界面的分层制造方法,从材料、力学及微观结构方面对所制备的韧带-骨支架仿生界面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层制造方法可在软质韧带纤维支架与硬质陶瓷骨支架之间精确制造出所设计的仿生界面,其在材料成分、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上呈现分区变化特性。后期通过骨支架与自体骨融合生长以及仿生界面的多组织再生,有望实现韧带纤维支架与自体骨骨道的生理愈合及可靠固定,从而为临床韧带修复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管系补偿器与支架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少固定支架的数量及固定支架的复原力,两个固定支架间距离可根据管系特点尽可能加大,将使管网经济性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电气化铁道产生大量谐波及无功功率的现状,以及现有固定电容器式无功功率补偿方式常产生容性过补,与电网谐振、补偿装置自身过载及滤波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的改进型静止动态无功补偿器的新模型.在带气隙的变压器二次侧设置若干组绕组,每组绕组用反并联晶闸管控制其导通程度,可平滑连续调节可控电抗器的功率.通过改变级间容量递增系数,从而实现无功功率的动态补偿.这种方法具有可控电抗器不饱和、产生谐波电流小的优点,变压器二次侧电压低,利于电力电子器件的长期可靠工程化运行.试验表明,设计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编织型食道支架支撑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完成了支架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创建、材料模型的选取以及边界条件的设置,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食管支架径向支撑力计算方法,并对不同头数、不同丝径、不同导程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头数越多,径向支撑力越大;丝径越大,径向支撑力越大;导程越大,径向支撑力越小.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针对精准外固定支架的设计与开发,提出了交互式外固定支架三维模型的软件系统及外固定支架安装参数的识别算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采用二维影像划线测量获取三维安装参数误差较大的问题.考虑远程化诊疗的潜在需求,软件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构建基于WebGL三维模型渲染技术的三维交互场景.识别算法分为标记物位置拾取与外固定支架位姿识别两部分,通过区域生长算法分割模型文件,采用最小二乘法识别标记物位置,进而借助标记物与外固定支架的几何关系求解位姿参数.以外固定支架参考环与移动环中心距离为例,开展标记物识别方法与X光影像划线测量方法的实验对比研究.借助高精度测量仪器获取两环中心距离作为标准对照组,将上述两种方法的结果分别与标准对照组进行比较.基于标记物识别方法得到的两环中心距离与标准对照组的结果误差为0.043 mm,X光影像划线测量方法的误差为4.903 mm.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重建软件和标记物识别法获取外固定支架安装参数较传统X光影像划线测量方法精度高,并有效地将精度提升两个数量级,该方法可为开发精准高效可靠外固定支架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大口径预制直埋供热管摩擦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运行中的DN800,DN700,DN600等直径的供热直埋管道的工程测试,获得了大口径直埋供热管和回填砂的摩擦系数及其变化规律。该结果可以作为集中供热管网直埋敷设设计中摩擦力、锚固段应力、弯管应力、固定支架推力、过渡段长度、补偿器补偿量等的设计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