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释“赤紧”     
戏曲常用词“赤紧”,新版《辞海》释之为“犹实在,当真。”这是接受了张相的研究成果,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释“赤紧”为“犹云当真也;实在也。”然而张相的释文并不全面。“赤紧”除“实在”和“当真”两义外,尚有“紧促”一义。清人洪昇的《长生殿》在这方面提供了不少例证(?)  相似文献   

2.
《诗词曲语辞汇释》是研究古俗语词有极高造诣的著作之一,作者张相先生,字献之(1877——1945),浙江杭州人。这本书自1953年问世以来,一直得到国内外的好评。朱居易先生说这本书“对研究韵文者说来,是很有价值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3.
一、释“如”、“小可如” 如,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以下简称《汇释》)释同似,欠妥,实则犹于也,意则犹胜也、过也。 《单刀会》三折:“疋马单枪诛鲁肃,胜如亲父刺颜良。”胜如,胜于,胜过也。《东窗事犯》二折:“休笑我哝,我干净如你!”哝,不洁也。今温州方言犹如此。干净如你,即比你干净。同剧三折:“臣性命不若如花梢滴露,风里杨花,水上浮沤。”不若,不及也。加“如”字,其不及更有甚之。《老生儿》三折:“俺两口儿大如你爷娘。”大如,大于也。《调风月》二折:“半良身情深如你那指腹为亲妇,半贱体意重似拖麻拽布妻。”  相似文献   

4.
张相先生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的叙言中,阐发了他探求词义的五种方法:体会声韵、辨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摩情节、比照意义。此训诂五法,既是作者训诂实践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当时训诂方法研究的理论水平。这里利用当代训诂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阐述训诂方法与训诂原则二者的区别以及区别的意义,对张相的训诂五法,从理论上逐一加以剖析,从而总结出其得与失。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诗题"亚枝花"之"亚",历来释义不一。根据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与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的解释,结合元稹《使东川.亚枝红》自注,取其纵者而言,意为"低"、"俯"、"垂","亚枝"解为"垂枝"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6.
王锳同志《关于古汉语中“所”的用法与词性》一文(见一九八二年第一期《贵阳师院学报》),笔者读后很受启发,愿“也谈”己见,就教于王锳同志、读者、方家。题中“古汉语”系泛指文言,是相对现代汉语也即白话说的,不限指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所”的用法与词性,论述限于动词前面的“所”,且偏重于“所”字结构中的“所”,“所”字结构自是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释“淹润”     
关汉卿《调风月》杂剧第一折[村里迓鼓]曲:“见他语言儿栽排得淹润,怕不待言词硬,性格村,他怎比寻常世人。”“淹润”一词作何解释?陆澹安先生《戏曲词语汇释》以为当作“温和”讲。不久前,康迈千先生撰文指出,“此词今河北中部还在流行,其含义为‘没滋  相似文献   

8.
释“窈窕”     
“窈窕”,是我国古代诗文中的一个常用词。《辞通》[1]释为“①幽闲也。②有姿态也。③幽深貌。④深曲貌。”《联绵字典》[2]释为:“①幽闲也。②妖冶之貌。③深极也。④美貌。”《汉语大字典》[3]释为“①美好貌。②妖冶貌。③深远貌。”《古汉语字典》[4]...  相似文献   

9.
《<歧路灯>词语汇释》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路灯》是清李绿园用河南方言创作的一部长篇白活小说,书中记载了丰富的河南方言口语词汇,河南大学张生汉教授出版了阐释《歧路灯》方言词汇的专著《〈歧路灯〉词语汇释》,收词较完备,但小说中“古董”、“费气”、“厮跟”等词在今洛阳等地方言中仍频繁使用,张教授的专著中却并未收录,现试做补充.  相似文献   

10.
“度”字释义商榷陆澹安先生《小说词语汇释》释“度”为“丢”,书证一条如下:(《清干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殿直把那简贴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我们觉得,将此例的“度”释作“丟”似可商榷。早期白话中“度”作“丢”解,陆氏未举出第二处例句,我们也未发现“度”可解作“丟”的例子。遍检《清平山堂话本》,上述用法的“度”共出现两次,另一处是:  相似文献   

11.
裲裆 (一)即今之背心。 (1)裲裆与郎著,反绣持贮里。汗污莫溅浣,持许相存在。(上声歌) (2)所欢子,问春花可怜,摘插裲裆里。(读曲歌) (3)新衫绣裲裆,迮著罗裙里。行步动微尘,罗裙随风起。(上声歌) (4)瑯玡复瑯玡,瑯玡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瑯玡王歌辞) (5)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念娘锦裲裆,恒长不忘心。(紫骝马歌) 按:《释名·释衣服》:“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广雅·释器》:“裲裆谓之(衤白)腹。”《疏证》引郑注《乡射礼》“直心背之衣曰当”的话,认为“裲裆盖本作两当。”王先谦《疏证补》按语云:“即唐宋时之半臂,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之义也。”又据翟颢《通俗  相似文献   

12.
“床(牀)”,历来字书、词书和古注的解释大致有四:一为坐卧之具。如《说文》:“安身之几坐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释器》:“栖谓之床。”《广韵》:“箦也。”(箦亦床也)二为井干或井栏。一般皆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为证,诗词中多作“银床”或“玉床”。三为“凡安置器物者,多名曰床。如笔床、琴床、茶床、印床。”(见《中华大字典》)四为“凡荐居物下者,多谓之床,如乘齿牙之骨曰牙床,产朱砂之白石曰牙床。”(同上书)此义新版《辞源》改训为“底部”,增补“河床”、“矿床”二例。  相似文献   

13.
踏曲 同“踏歌”,即唱歌也。 《畴昔篇》:“江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按:“踏”与“唱”并说,是“踏”亦“唱”也,“踏曲”即“唱曲”,“踏歌”即“唱歌”。这是古籍中所见最早的例。但现所见词书和古籍注本,于释“踏歌”时,一般皆谓“歌时以足踏地为节奏”或“以足踏地为节奏而歌”,视为“状动”关系。但众多的诗文中例似不如此。下面先依时代先后选举一些诗中之例:  相似文献   

14.
对《南北朝的佛教神权和神权斗争》的两点意见编辑同志:你刊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吴泽同志的《南北朝的佛教神权和神权斗争》(下简称《吴文》)。研读以后,受到不少启发与教益。但对《吴文》中某些问题提出两点意见,就教于吴泽同志和读者。《吴文》的第二章在揭露佛教的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鬼把戏时提到“东晋庐山东林寺名僧释慧远特地写了一篇《三报论》”(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在第七章叙述周武帝字文邕与僧侣们辨论废除佛教时,又提到那个“宣扬因果报应论的《三报论》作者释慧远跳出来,先是用宗教神学观点为佛教诡辩,最后,又搬出阎罗王地狱‘冥报’、‘冥罸’的恐怖主义宗教神权来恫吓周武帝”。勿必庸疑,《吴文》中两处提到的释慧远是一个人。历史真象呢?历史上却有两个同名同姓的释慧远。《三报论》的作者的确是在庐山东林寺聚众结社的东晋庐山慧远.据《高僧传》卷六载:“释慧远,本姓贾氏,雁门楼烦人也(今山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宋元间出现的“如积释锁”进行了探讨,分为3部分,对“释锁”的理解,对“如积”的理解,关于《如积释锁》与元裕细草问题,重点是对《如积释锁》这本书的研究以及对元裕细草可能形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汉墓帛书[肆]》补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汉墓帛书[肆]》收录马王堆帛书中的古医书和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竹木简中的四种医书,这批简帛资料对研究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医学具有重要价值.原简帛字词的释读是一切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字形考释提出十五条自己的看法,以期更好地利用这批简帛资料.比如十问第17号简:“侦用玉闭”,整理者释为“侦”的字,实为“慎”字.再如十问第46号简:“必益之而勿予”,整理者释为“益”的字,实为“监”字.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五年,郭沫若在《赠陈毅同志》这首诗里一开头就写道:“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这两句诗高度地概括了陈毅同志本身的最突出的特点,他既是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又是一位中外闻名的诗人。一九六二年,臧克家发表《陈毅同志的诗词》一文,其中也说:陈毅同志“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元帅原来是诗人啊。”“将军——诗人”,正是理解陈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诗词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大门,看清楚他这一时期诗词的特点。首先,由于他是“将军——诗人”,  相似文献   

18.
此文是山东大学藏乐源教授为于云才、张德书、崔本廷、伍齐信主编的《中国历代人生哲理诗词选释》一书写的序言。为什么叫不是序的序呢?臧教授说,这是他这篇序言的特色。这样他可以更自由地从各个方面阔谈人生哲理问题,发表自己的高见。臧教授在序言中谈了七个问题之后指出:“《中国历代人生哲理诗词选释》一书“集中了中国人生哲理诗词的精华,并加以必要的注解,不仅有助于读者对这些诗词的鉴赏,而且是学习人生哲理的一本优秀的形象教材。”  相似文献   

19.
“势”是《孙子兵法》中与“形”相对的一个概念,人们历来把它错误地理解为“对敌功势”、“战争态势”等。本文从字义训释入手,通过对“势”的形成、表观、特点等方面的考察去阐释“势”义,提出了“势”是一种以“勇”为核心表现的精神力量这个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一从“贰于楚”说起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的《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其中“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的“贰于楚”,如秦礼军同志在《〈左传〉“贰于×”解》中指出的,许多文选本都解释为:“贰:贰心。郑国对晋国怀有二心,而与楚国相近。”个人认为,这解释比起王力教授主编的《古汉语》叫参看《郑伯克段于鄢》“贰于己”注,即“贰,两属,属二主。贰于己,一方面属庄公,一方面属自已”,似近义理些,只是所释词义与所在语法结构不大相应。论结构,此“贰于楚”当与上句“无礼于晋”同,所表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