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微分是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微分是怎样形成的呢?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用唯物辩证法批判地分析了微分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批判了资产阶级数学家在微分学理论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对微分的形成过程作出了正确的结论。为我们树立了用唯物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的光辉范例。  相似文献   

2.
首先让我们来看普物课与各非物理专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关系。我们知道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运动变化的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学科。因此它与各门自然科学及各种现代科学技术都有着广泛的联系,而且还与不少人文学科(如哲学、教育、经济、企业管理等)有联系。具体地说如理科非物理专业的数学、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从数学专业来看,很多数学概念的建立都是在研究和分析物理模型之后得出的,如最基础的微分、积分的概念,概率、统计的概念等等。反之,物理学中的问题又为数学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场所,如微分方程在力学中的应用,概率统计在统计力学中的应用,群论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充满了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十分精辟地指出:微分是“扬弃了的或消失了的差”(《数学手稿》),并且肯定地令dy/dx=0/0。这不仅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微分的实质,而且给我们以明确的启示:数学工作者必须努力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微分和积分,这个高等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数学工作者不知多少次接触它,但都没有深刻地理解它的实质。综观微积分产生以来的历史,从牛顿和莱布尼茨,到尔后的数百年,微积分都曾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只有马克思精辟地阐明了微分的实质,亲手撕开这一层神秘的外衣。为什么数学家们不能说明的问题,马克思却能把它说明清楚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微积分这门学科于十七世纪后半叶问世以来,关于它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问题引起了长期的争论。最近几年以来,我国数学界很多人认真学习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批判数学领域里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热烈开展对微积分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问题的讨论。究竟什么是微分其及本质?什么是无穷小量、极限和导数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我社出版的《微分变换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一书,论述了数学变换理论中的一项新成果——微分变换理论,为物质系统(特别是非线性物质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工具.该书提出了求解数学模型的新思路.所谓微分变换,是指将函数变换为泰勒级数的变换.微分变换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描述系统的方程进行微分变换,得到由离散函数构成的方程.这个方程的求解很简单,只要依次将自然数顺次代入整数自变量,即可求得方程解的离散值,进而得到用级数形式表示的方程的解,将这个解进行微分反交换即得到用连续自变量表示的方程的解.求解过程利用计算机非常方便.该书较系统地介绍了微分变换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具有开创性.该书是第一部介绍微分变换理论的专著,阐述了微分变换的概念、基本性质、法则及其求解线性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方法,初步建立了微分变换理论体系.二、理论联系实际.该书运用微分变换理论分析、研究了电路中的若干  相似文献   

6.
1.松鼠驯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很多小朋友读过博物学家布丰的《博物志》,喜欢书中“性格”各异的动物。那么,布丰是怎样的人?他怎么想到创作这部巨著呢?  相似文献   

7.
“三结合”数学专业《微分几何》课程以周家典、戴想元编的《微分几何》为蓝本。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微分几何是门古老的学科,介绍的是向量分析方法处理曲线及曲面问题,因而有必要复习一下空间解析几何与数学分析方面的知识,在熟悉上述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自学微分几何,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下面就自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于娟 《科技信息》2012,(25):233-233
税务会计是将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同企业的纳税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怎样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学好本门课程,提高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和研究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从踏上非洲大地的那一刻开始,让·吕克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与久别重逢却形同陌路的父亲如何相处?非洲这片神秘而充满魔力的大陆,带给他怎样的经历?他与当地的同龄人建立了怎样的感情?答案远非让·吕克当初想象的那样。尤其是与弗法纳那一段充满激情的友谊,让他永生难忘。在追寻大象足迹的道路上,两人的生  相似文献   

10.
怎样鉴赏古代散文?本文从鉴赏古代散文的意义、过程、原则及鉴赏主体应具备的条件等几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向萌 《科技信息》2007,(27):471-472
从文献来看,对语篇和文体的人际意义研究已十分广泛。但对宋词英译方面的人际意义的探讨并不多。本文试从韩礼德的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出发,并结合李战子对人际意义理论的扩展,围绕语气,情态和人称三个方面浅析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英译文的人际意义。希望借本文的探论来拓展人际意义在语篇中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教学法方面,谈谈有关一元函数微分的基础知识。属于学术讨论的问题,这里就不涉及了。在微积分发展的历史上,微分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到如今,它的地位已被另一个更便于研究的概念——导数——代替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掌握好导数的概念和算法,再学习微分的概念,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因此,微分概念不应该被当作教学中的难点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微分概念的处理,却是教学中的一个较大的疑点。不少学生感到这个概念疑惑含糊、捉摸不定;甚至有人说微分是一个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东西。造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数学手稿》中从变数的自身变化中,辩证地揭示了微分的本质,是“被扬弃了的或消失了的差”,“因而是严格数学意义上的x_1-X=0”(《数学手稿》第3页,第5页)。然而,正是这个“零”,尽管它在字面上导致无,但在微分运算时,尤其是在积分过程之后却又可以获得实际结果。这样,岂不是“无中生有”吗?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似乎非视微分为“非零”不可,即作为微分过程的结果是零,而作为积分运算的对象又是非零。概言之,微分就成了“零与非零的对立统一”。究竟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零”呢?难道说“零”本身就不存在矛盾吗?否则又为什么不能让它本身直接参与积分运算呢? 本文准备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微分是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怎样认识微分?几百年来,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数学手稿》中文译本在我国公开发表以后,广大工农兵和数学工作者,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力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以正确的回答.本文准备联系当前数学界对微分的不同看法,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怎样积极评价学生,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一直是教师教学实践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孔子,他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是怎样对其弟子进行评价的呢?这些评价对弟子的学习、成长与工作产生了多大的作用和影响呢?本文试从孔子评价弟子的性格、为人、处事、学习、才干、职业选择等方面内容为视角进行分析、归纳,揭示孔子评价弟子的法则、规律、艺术和效果,总结其评价对我们今天的教学实践有何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金枝的小说《活路》讲述了一个伪保长改过自新的故事,小说刚发表即引起著名作家许杰的批评,魏金枝随即进行了辩论,阐明了自己的"不是写唯一的英雄"的观点。今天我们回顾其内容,从中研究发现,作品《活路》其成功之处,可谓老作家魏金枝的匠心独运。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看,小说具有"人性及其灵魂的完美建构";从作品的情节安排方面来看,小说体现了"空白处"的妙用;从叙事角度来看,第一人称叙事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语言方面来看,作者采用方言写作更符合人物身份。《活路》是魏金枝的又一篇乡土小说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物理实验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从物理学发展历史和作用方面,探讨了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物理学、物理实验的地位和功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怎样更有效地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和能力功能,怎样坚持物理学、物理实验所具有的探索性,革命性和追求基本理论的重大突破性,考查了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几个微分中值定理之异同——从罗尔定理到泰勒定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要深刻地了解函数的性质,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可导函数与其导数之间的关系.微分中值定理就深刻地揭示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微分中值定理是微分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理论上、形式结构上、定理的证明上等方面分析了几个微分中值定理的异同,揭示了微分中值定理在微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加西亚家的女孩没有口音》中家园空间是怎样失落的?重建是否可能?从空间理论看,空间是权力、意识形态的客体,是权力、意识形态产生的结果.权力对身体空间惩罚、对想象空间规训造成家园的失落;语言、意识形态阻止了在移民国的家园重建;而主人公重回故国,意欲找到家园,但也因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影响而以失败告终.权力、意识形态是家园追寻、家园重建和家园失落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是明后期社会文化、时代风尚和文学发展的产物.从全书的主旨、结构、人物等方面来看,这些描写具有不容任意删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