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5,(1):9
圣诞节的宗教色彩几乎去除殆尽,变成一个重要的购物节日。圣诞节曾在中国一度被取缔,然而自2010年来却异常火爆。圣诞节的宗教色彩几乎去除殆尽,变成一个重要的购物节日。圣诞老人也成为推动圣诞销售的促销工具。为了让顾客打开钱包,商人们无所不用其极。橱窗装饰着塑料圣诞树、花环和各种小摆件,《铃儿响叮当》这首歌不绝于耳。今年,圣诞老人和萨克斯管“走到了一起”。在中国,人们过圣诞节是到饭店吃大餐,跟朋友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08,(21):68-68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欧洲读者的宠儿,尤其是青年一代。德国出版商说,马克思《资本论》的销售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现在,马克思又成为了时尚。我们预计到了今年年底,销量还会增加很多。因为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本书做圣诞节的礼物。”马克思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3.
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 受推崇的公司“和”美国最大财富 创造者”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 许多人眼中永远是一个“谜”。几 十年来,几乎世界上所有企业的 领导者都视“通用”为经营创意和 谋略的发源地;通用被广泛地认 为是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培训基地, 其设在克顿维尔的管理学院,更 被《财富》杂志称为“美国企业 界的哈佛”。许多从通用出来的人 正领导着其它成为《财富》杂志 评选出来的500强企业。 而成功地改革了有100多年 历史的通用公司,使之成为全球 最受推崇的、最富竞争力和市场 价值最高的公司的“通用”现任的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则更是一个另人费解的“谜”。  相似文献   

4.
读者圆桌     
新疆读者阿文:有了物质积累后,才有味觉丰富的追求,近来发觉有关谈吃的文章、书籍、电视节日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贵刊第2期做了《小宴:异国私家风味》的专题,文章笔调幽默,故亨奇异,不愧为春节特刊的文字盛宴。但这里牵涉到一个存疑的问题:究竟何为美食?是高级酒店里昂贵的大餐,还是知名厨师的精心制作。我觉得这组文章告诉我们另一个答案:氛围与记忆在一个人一生真正难忘的饮食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味觉享受  相似文献   

5.
《当代地方科技》2002,(9):82-83
自1987年4月美国一家著名的快餐连锁店在中国落户,这几年快餐几乎成为了一种革命,一种同传统“慢餐”进行的革命。越来越多的人在吃惯了中国“慢餐”后,开始接受起了西式快餐……尽管无论是从口昧还是习惯,中餐都应该是中国人的首选,但为什么,中餐就是打不过西式快餐?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在一篇题为《饥饿席卷世界——每天死去一万人》的文章里插了一幅衣裳褴褛、瘦骨嶙峋的印度母亲为她的孩子乞食的照片。文章里还刊登着另一张照片,借以炫耀一个美国的四口之家丰衣足食的情景。显然,《新闻周刊》的目的是在渲染亚、非、拉经济“不发达国家”人民的饥饿、贫穷,同美国的“丰裕社会”之间的“天渊之别”。它竟然大言不惭地写道:“即便是美国的家养爱犬,也要比印度的工人吃得多、吃得好。”  相似文献   

7.
每年10月的最后一天是美国的万圣节,俗称“鬼节”。传说过去一年中死去的亡灵这天都要回来找活人。因此10月31日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关上灯,孩子们画上或戴上“鬼脸”装扮成“鬼”的样子,让死去的亡灵找不到活人。美国人喜欢过节,整个四季度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10月有万圣节,11月有感恩节,12月过圣诞节。万圣节主要还是孩子们的节日。10月31日的晚上,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卡通式鬼怪,兴高采烈,成群结队,挨门逐户地索要糖果。入乡随俗,我们也和美国人一样积极参与了这有趣的“鬼节”。我们早早地购买了各式各样的糖果巧克力,盛放在盘子中,迎候着…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9,(1)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国节日,庆典日传入我国,被我们悄悄接受:圣诞节,情人节……,你想了解网上外国节日和庆典类站点吗?  相似文献   

9.
京味文化的一面镜子--对老舍《茶馆》的一种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因其“清明上河图”式的北京市井生活与民俗风情画卷的描绘而散发着浓郁的京味文化气息。由《茶馆》我们可以透视出京味文化重“礼性” ,讲“秩序” ,讲体面 ,求“排场” ,以及追求闲适生活方式的多重特征。京味文化的变动则隐喻了一个主题 :腐朽“吃人”的旧时代必将被新的进步历史力量所埋葬  相似文献   

10.
正就我们所信奉的吃的法则而言,狄更斯最持久的影响是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权一起坐下来享受同样的食物。查尔斯·狄更斯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美食作家,同时也被认定为圣诞晚宴的发明者。这个说法有一个道理,正是狄更斯确定了圣诞节这天的食物。就在《圣诞颂歌》出版之后不久,为普通人写食谱的美食作家艾丽莎·阿克顿(Eliza Acton)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新闻周刊》报道,随着美国经济情况的恶化,踯躅街头的流浪者日增,这已成为美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美国社会的“贱民”美国流浪者的出现,在60年代仅是个别城市的现象。最近据美国有关方面统计,今天他们已遍布美国许多大小城市:纽约3.6万人,洛杉矾3.6万人,华盛顿、休斯顿、亚特兰大,迈阿密上万人,旧金山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商业图书”泛指内容与经济现象有关的各种图书。每年从新出版的图书中评出十本最佳商业图书,已成为美国出版界的一个惯例。从1996年的十佳商业图书中对美国人的阅读偏好和感兴趣的话题可以略窥一斑。名列“十佳”之首的是 R.塞缪尔逊的《好日子与不满足:权力年代的美国梦,1945~1995》。这本  相似文献   

13.
圣诞节之于西方人相当于春节之于中国人。每年圣诞临近,国外各大报刊的理财栏目和理财杂志就会推出各种“省钱大法”,用醒目的“假日”、“圣诞”等大字和鲜艳的图片告诉人们:过节就是钱包“大出血”的日子,所以节日里的花钱之道和股票、保险、税、房地产等理财大项目一样重要。看看他们的圣诞理财小窍门或许对欢度春节的我们也是一个启发。  相似文献   

14.
李平 《科技信息》2007,(16):148
美国人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被译介到国内后,“学习型组织”成了热门话题,创建“学习型企业”成为许多企业争相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建设学习型企业?笔者试就此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一次闲谈之中,一名外国留学生问道:“老师,和西餐比较,我更喜欢中餐。可以说‘我宁可吃中餐,也不吃西餐’吗?”我不由反问:“你认为还有比中餐更好的饮食吗?——如日本的料理?”他回答说:“没有了。我只喜欢西餐和中餐。现在更喜欢中餐。”我不禁又问:“那你为什么要用‘宁可……也不’这个句式呢?”他略显诧异地问:“我是照词典中的解释使用的,不对  相似文献   

16.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我认为布什是自20年代以来最为腐败的一个美国总统”,“他不是个合法总统”,“我期望着这个政府被推翻,就像我当时希望萨达姆的政府被推翻一样。”———令美国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谩骂布什的言语竟是出自伦敦市长利文斯通之口。“如果不赶紧采取行动,希拉里·克林顿将会一路上升,直至华盛顿权力的顶点。那时,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新的、更加自由的‘克林顿时代’。”———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班子在《洛杉矶时报》上呼吁阻止希拉里参加2004年总统大选。这位前第一夫人现已成为民主党的“头等筹款高手”、“头等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艾华 《科技潮》2003,(12):14-18
40年前,美国有一本著名的科幻畅销小说——《终极人类》。书中讲述了一个8岁英国小男孩久久沉浸在半人半机器的“芯片人”世界中,幻想在自己体内也植入一颗强大的“芯”。4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还在为《黑客帝国》感到匪夷所思时,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凯文·沃维克教授终于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他两次在自己体内植入“人体芯片”,并成功与电脑“嫁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芯片人”。沃维克教授说,我已经两次实现了小说中想象的人体芯片植入手术。谁能说50年后,地球不会是“芯片人”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18.
人才,这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然而从古至今,它却从未像今天这样被重视,被渴求,被珍惜。 原因其实很简单:继土地、能源、原材料后,人才,这一特殊资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今天的我们面对着:美国制定了“培养21世纪美国人”的计划;日本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方针和“培养世界通用的21世纪日本人”战略;欧盟  相似文献   

19.
“跟搞农业的人在一起,你要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话很容易被饿死——现在养鱼的(建议)不让你吃鱼,养鸡的不让你吃鸡,种蔬菜的不让你吃蔬菜,那你说我吃什么?”2010年1月8日,在人民大学一个倡导城乡互助的经验交流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开玩笑说。“我曾在新华社开一个会,他们整理了一个新闻稿叫《三十年来的重大变化》,总结我们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变化,其中一条就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崛起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早在19世纪初,拿破仑就告诫西方人要“让中国沉睡”。他说:“那里睡着一个巨人。让她睡着,因为她一旦醒来,将震撼整个世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句话已成了许多西方人的口头禅。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1992年11月28日出版一期中国特刊,刊头就是《当中国醒来时》。西方人对中国的崛起十分关注,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