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基于2011—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其中3个分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的促进效应略强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间接影响村民消费支出,其中介效应占比为10.54%。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西藏7个地市1594户农牧民家庭调查数据,对西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牧民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藏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农牧民的消费增长,对边境县农牧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主要是通过便利农牧民的支付机制来实现的。研究提出强化和创新西藏农牧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加强农牧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服务体系和多功能数字普惠金融惠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传统金融服务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互补关系,加大农牧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与普及和保障农牧民的基本权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乡村融资的即时获得性、促进资源平衡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程度等直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并通过增强区域创业活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渠道间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提供动能。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乡村振兴指数,利用固定效应、门槛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突破第二重门槛后的促进效果最大;区域创业活力、产业结构优化可以间接赋能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基于此,建议加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更好地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把握国内外数字创业研究的重点问题与发展脉络,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通过文献计量、可视化图谱方法,以2010—2023年在中国知网和2000—2023年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发表的期刊论文为样本,进行发文量时间分布、作者与机构共现、共被引、关键词共现、聚类、突显及时区分布分析,进而梳理中外数字创业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脉络,并对比分析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当前中外数字创业的研究热度正不断攀升,但相较于英文研究,中文研究尚未建成完善的学术合作网络。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创新分别是中外数字创业的核心解释变量。英文研究多从微观视角,关注企业数字与商业模式创新等主题,中文则多从宏观视角,关注数字创业影响因素、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化转型等问题。同时,中外数字创业研究的演进历程大致相同,但各阶段研究视角与侧重存在差异。最后,人工智能、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大数据分析、数字化转型是中外数字创业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重要性,再采用系统GMM和固定效应等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维度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中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显著性和效果高于产业合理化,其次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主要是通过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产生作用,最后数字普惠金融在中西部地区产生的作用相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东省各地市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发展指数在0.4-0.5之间。数字普惠金融整体水平、以及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发展深度的影响更大,各地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别。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建议政府加快各地市数字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监管和信用体系、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关键在于发挥好科技创新在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中的积极作用。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可以显著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加快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步伐。有鉴于此,应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研发领域的资源要素投入,促进各个城市之间科技协同发展,夯实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真正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根据2015—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经济数据,首先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然后使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二者存在的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提升地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且本地区的发展易受周边地区影响,但当前不存在对周边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非线性关系显著,表现为明显的单门槛特征,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跨过216.12后,实体经济会伴随其发展得到显著提升且作用明显。本研究结果为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实证依据,并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字普惠金融经历了微型金融→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的演进。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成本较高,存在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悖论。金融科技覆盖面广、交易成本低、金融效率高、可持续,与数字普惠金融目标:平等、优先、可持续相耦合。金融科技易获得、公平属于“普”,能够让弱势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低成本、减贫属于“惠”,能够让弱势群体受益。金融科技普惠的深层机理是促进金融资源脱虚向实,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实现经济发展和弱势群体收益的包容性增长,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增长,增加人民福祉。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美国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底层技术优势,中国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规模优势,发展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18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城乡比较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收入水平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且该作用在农村地区更明显,并且回归结果通过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居民收入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发展的路径中起到了明显的中介作用.据此提出政策启示: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协同化发展、系统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对我国30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证明,数字普惠金融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存在区域差异.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该研究建议,未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当推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经济成果人人共享.  相似文献   

12.
采用295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研结果,探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的作用机理,感知期望和感知可行性的中介作用以及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正向影响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在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持续性创业意愿之间均存在中介作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创业教育与感知期望、感知可行性之间均存在调节作用。要想提升大学生可持续性创业意愿,加快健全创业教育体系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是否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采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影响机制如金融获得、企业创新能力和财政支农均通过检验。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影响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具有门槛效应。区域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影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三期平衡面板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防止返贫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贫困脆弱性,具有较好的防止返贫效果。就渠道效应而言,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农户多维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强。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农户和东中部地区居民的贫困脆弱性缓解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市级数据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和融资不确定性的作用,从而估算出投资效率。研究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在投资时面临显著的融资约束,融资约束的存在使得实际投资水平比最优投资水平低了30%-40%,平均投资效率仅为64%,且投资效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著。但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不确定性,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提升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周严  常悦  吴珊  杨可  姚云 《安徽科技》2021,(7):32-3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普惠金融迅速成为普惠金融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之一.鉴于此,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安徽省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存在的机遇和威胁,探究"互联网+"时代下安徽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运作模式,为相关部门精准施策、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供决策参考,助力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市级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数据匹配,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具有激励作用,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商业信用两种渠道对企业创新水平产生影响;基于异质性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提升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低现金持有水平企业、中西部及低金融发展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字惠普金融主要的数字化方式包括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各项能够运用于金融领域的相关数字化技术。金融科技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2020年3月21号由艾惠咨询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区块链与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发展论坛"将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科技助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主题,探讨金融科技运用到数字普惠金融领域,解决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推动我国金融的发展,从而使金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强调用金融赋能社会城乡治理,切实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在城乡居民金融发展权、改善民生、调节城乡收入分配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以2011-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实证样本,量化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农业现代化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升级指标,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实证模型,采用全国31个省级区域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视角回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支持农业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异质性使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升级的促进效果不同;利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可以消除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