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一些科学家和法律专家指出,使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进行的实验可能在无意之间摧毁地球。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座落于美国的布鲁柯海文国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之一,能够产生温度超过4万亿摄氏度的超高温粒子。专家们警告称,这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实验可能产生一个可怕而很少被讨论的后果一一能够制造出迷你黑洞和奇异物质,进而毁灭整个地球。实验中,相对论重离子对撞  相似文献   

2.
规范对称性的历史发展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称性原理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在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论中已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目前被认为实现基本相互作用统一最有希望的规范场理论正是基于规范对称性来描述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100周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西安交通大学于2005年12月25日联合举办了“国际物理年”西部论坛。来自西安地区高校、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论坛的主题是“物理学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由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宏波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4.
2005年9—10月,香山科学会议相继召开了第263—266次学术讨论会。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聚香山,分别围绕“相对论物理学100年的发展与展望”,“再生医学”,“非生物(无机)油气的形成与资源前景”,以及“神经信息学与科学数据共享”等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一、相对论物理学100年的发展与展望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涉及了近代物理学的3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们是时空理论、分子运动理论、量子理论。其中,影响最深最广的当属狭义相对论,它不但改变了人类几百年所持有的牛顿绝对时空观,而且与量子力学一起成为了现…  相似文献   

5.
苏联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尼古拉.瓦维洛夫(НиколайИвановичВавилов)和他的胞弟、物理学家谢尔盖.瓦维洛夫(СергейИвановичВавилов)同是苏联科学院院士。他们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达到了当时的世界一流水平。由于苏联当局的科学技术政策急功近利,致使尼古拉.瓦维洛夫及他所研究的生物学、遗传学被彻底毁灭,而谢尔盖.瓦维洛夫荣升苏联科学院院长,苏联物理学也避免了一场劫难。  相似文献   

6.
真诚的笑容,学者的儒雅风范是庄一龙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学者,有着超凡的智慧,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运用创新思维,将经典物理学、量子论、相对论在理论上统一起来,提出了“斥力子”理论,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刮起了一场理论风暴。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31日至9月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数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光学会、中国力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以及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等九个学术团体联合发起,在北京举行了“纪念牛顿《原理》出版三百周年大会暨学术讨论会”。9月1日,纪念大会在北京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来自首都和各地的科技界、文教界、新闻界的代表五百余人参加了大会。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  相似文献   

8.
根据笔者近十几年来在国内外收集的相关史料以及对数位重要当事人的访谈,本文对"文革"期间中国科学院"相对论批判组"的发端和衍化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考察。文章首先回顾了苏联的相对论批判和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性学习唯物辩证法运动,以及二者对当时中国青年思想的重要影响,然后论述了该批判组的发起和组织过程,并结合一些已知的批判组成员的相关经历对批判组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探讨。接着,笔者仔细考证了毛泽东和陈伯达与"相对论批判"运动的关系,并着重讨论了20世纪中期海外反相对论思潮特别是艾弗斯、丁格尔和雅诺西三人的著作对批判组的影响。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相对论批判"运动的思想根源,并尝试总结了相应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本研究表明,"文革"期间对狭义相对论的错误批评源于对辩证唯物论的教条主义诠释、对相对论理论的误解以及缺乏对相对论发展历史的全面了解,而其中有些批评意见也暴露了中国相对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的短板和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反思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相对论的创立与数学形式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论的创立与数学形式的能动作用杨耀坤关于相对论的创立过程,人们发表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见解,有的人看到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提供了与相对论相关的事实,于是将相对论的创立归结为对实验事实的概括和提升(传统经验主义者);有的人注重创造心理过程的特征,认为相...  相似文献   

10.
相对论发展的历史,也许最能说明社会与政治力量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了。二十年代初期,在德国,随着纳粹的得势,酿成了一个反相对论运动,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相对论更成为众矢之的。真理与谬误、黑暗与光明的斗争,不仅表现在社会的政治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科学领域。本文以德国的反相对论事件为主要线索,力图展示爱因斯坦于1913—1933年间在  相似文献   

11.
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首先,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能把苏联技术哲学当作其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其次,二者存在着间接的、内在的联系,认为苏联工业化道路与其技术哲学思想没有任何关系的观点也是错误的;第三,苏联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之间是一种共生共荣、一损俱损、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本文对上述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了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指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苏联在看待和处理技术哲学与其工业化道路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经验丰富、教训深刻,对发挥自然辩证法为国服务的功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自然科学哲学是一笔有待开发的巨大精神财富.在苏联,科学和哲学的关系曾经受到官方意识形态的扭曲,我们可以从苏联哲学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训,从而深刻地理解哲学的本质.苏联哲学家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中开辟了新的学术边疆,提出了大量创见,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萨哈罗夫是苏联氢弹工程的领军人物.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设计原理,成为苏联首枚氢弹研制成功的关键人物.在接下来的苏联二级氢弹研制中,萨哈罗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和同事共同提出辐射内爆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最终研制成功威力更大的二级氢弹.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处于刚成立的起步阶段,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干部力量,其基础都非常薄弱。苏联通过提供武器装备、派遣军事专家赴华工作以及接收军事留学生进入苏军院校学习三种方式对中国空军实施技术援助。苏联对中国空军的技术援助是真诚的国际无产主义形式的援助,但同时也是有偿的和有限度的。整体而言,苏联技术援助使中国空军在较短的期限内实现了现代化的改造任务,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空军的发展和正规化建设具有奠基性的历史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前苏联技术科学哲学研究特点的同时,突出强调前苏联学者对于技术科学数学化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对技术科学数学化的必要性、发展阶段、技术科学数学化职能与作用的研究。指出数学化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具有实用特征的技术科学成熟的标志,并进一步揭示技术科学数学化的特殊性,从而完善人们对于技术科学哲学相关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40年代末期,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对世界主义"的政治运动,科学界也未能幸免。意识形态对科学的粗暴干涉导致苏联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彻底毁灭、物理学也遭到冲击,一些科学家遭到无端指控和迫害,苏联的科学事业遭到重创,其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宣告了现代时空观的到来.论文深入地发掘了狭义相对论体现的统一性科学思想、逻辑思辨与探索性演绎研究方法、唯物的辩证自然观哲学思想,揭示了产生这项带给人类科学创见、思想革命、精神解放的理智的自由发明的真正原因.借以领受人类智慧的洗礼,传承人类知性的火种,捍卫宇宙法则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技术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技术本体论、技术科学的本质与特征、技术进步论以及技术价值论四个角度评述前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的成绩与特色,并引出当今俄罗斯技术哲学对前者的批判继承关系和现今俄罗斯技术哲学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哲学难题.  相似文献   

19.
We put forward a new view of relativity theory that makes the existence of a flow of time compatible with the four-dimensional block universe. To this end, we apply the creation-discovery view elaborated for quantum mechanics to relativity theory and in such a way that time and space become creations instead of discoveries and an underlying non temporal and non spatial reality comes into existence. We study the nature of this underlying non temporal and non spatial reality and reinterpret many aspects of the theory within this new view. We show that data of relativistic measurements are sufficient to derive the three-dimensionality of physical space. The nature of light and massive entities is reconsidered, and an analogy with human cognition is worked 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