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地铁车站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如不采取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火灾中产生的烟气和热量极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文章对北京地铁某车站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两种排烟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组织的机械排烟并不能创造出利于人员疏散的安全环境,且风机的排烟效率也大为降低,进行有组织的机械排烟是提高风机排烟效率和创造安全疏散环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火灾场景下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2种方式对火灾发展的影响,指导人员进行安全疏散和为消防队灭火救援提供参考依据,采用FDS软件模拟的方法对特定餐馆模型在不同排烟方式下厨房、走廊、餐厅的温度、能见度、CO浓度变化情况和烟气蔓延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综合3项安全指标考虑,自然排烟模式下走廊区域在火灾发生后81 s内为最佳逃生时间,而在机械排烟模式下,最佳逃生时间延长至100 s.自然排烟模式下,餐馆所有区域在277 s后均处于危险状态,而机械排烟能够将烟气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餐馆一半以上区域没有受到火灾波及。与自然排烟相比,机械排烟有效地将各个区域到达3种危险状态的时间推后,为人员的安全撤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从而为保证火场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餐馆的防排烟系统设计宜选用布置合理、参数可靠的机械排烟系统。  相似文献   

3.
对隧道火灾排烟技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火灾条件下各类隧道最佳排烟方案。针对某城市公路隧道选择自然排烟方式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不同的火源功率下自然排烟开口面积要求,找出了二者的定量关系式,研究对比了火灾烟气蔓延长度及烟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并就隧道人员安全疏散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拱形“十”字型换乘地铁站,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拱形站厅层发生火灾时,侧部排烟模式下排烟口处烟气层的吸穿问题以及主侧排烟口位置对拱形站厅排烟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开启站台层机械补风以及打开站台层屏蔽门进行自然补风的两种补风模式对站厅层机械排烟的影响。结果表明:拱形站厅的主侧排烟口对整个站厅的排烟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当主侧排烟口与站厅拱顶的距离在1.8 m以内时,主侧排烟口开始接触并排除烟气的时间相近;主侧排烟口与站厅拱顶的间距越大,火灾发生时主侧排烟口附近烟气层越容易发生吸穿现象,得到拱形站厅内2.5 MW火灾情况下主侧排烟口距拱顶间距的适宜范围。建议站厅层发生火灾时,开启站台机械补风或站台屏蔽门,从而为站厅层提供更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室内步行街排烟方案的排烟效果,文章采用CFD方法对3、8 MW火灾功率下的16个排烟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中庭顶部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比自然排烟方式排烟效果更好;在中庭回廊设置排烟有助于将商铺火灾溢出的烟气及时排除;中庭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中庭顶部排烟口布置方式对排烟效果影响不大,而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中庭顶部排烟口按天窗方式布置比按高侧窗方式布置排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自然排烟是控制中庭火灾烟气的主要方法,其排烟效果受环境风压的影响,极易形成“烟囱效应”.利用CFD模拟方法,对影响中庭自然排烟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排烟条件下,当中庭自然排烟口位于迎风面且风速为5 m/s时,进入中庭内的冷空气量较大,产生的惯性力较强,能够使中庭的自然排烟效果失效,火灾产生的烟气蓄积在中庭底部不能排出;当中庭自然排烟口位于侧风向时,风在自然排烟口表面形成剪切流,对中庭起到了封闭作用,不利自然排烟的进行;两种典型风向条件,均不利于中庭自然排烟系统发挥作用,自然排烟系统的稳定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地铁站台发生火灾时,不同排烟模式对烟气流动的影响十分显著。文中以西安某地铁站为对象,采用FDS火灾模拟软件,研究传统排烟方式与增加隧道风机辅助排烟方式的排烟效果。对比分析自然排烟、站台排烟、隧道风机辅助站台排烟3种模式在不同火源位置时的楼梯口风速、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能见度、CO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火源位于站台中央时,楼梯两侧均有烟气蔓延,相比站台排烟模式,采取隧道风机辅助站台排烟模式后,站台温度下降约16.7%,CO浓度下降40%,且无烟气蔓延至站厅层。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24日,广西南宁市布兰卡酒廊发生火灾,现场的排烟问题成为灭火及救援的首要问题,该文通过分析此次火灾的排烟处置,根据公共娱乐场所的建筑特性和火灾特点,探讨在公共娱乐场所设置防排烟设施的必要性和设置方法,使其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室内火灾机械排烟过程烟气运动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灾初期室内烟气运动状况直接影响建筑物内受灾人员的疏散,本文运用CFD技术,初步模拟建筑室内机械排烟作用下火灾初期烟气运动过程,分析了室内空气流场和烟气层运动状况。  相似文献   

10.
地下商场内火灾烟气运动及控制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湍流大涡模拟方法,对接近于方形的地下商场内的火灾烟气运动及机械排烟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机械排烟口的布置和排烟量对火灾烟气排放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商场具有防烟分区和挡烟垂壁的条件下,在右侧墙处实施机械排烟比在顶棚处实施机械排烟可取得较好的排烟效果.随着机械排烟量的增大,室内烟气层的高度有明显的上升,从疏散口和自然补风口处流出的烟气速度减小,流入的空气速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当地铁车站发生火灾时,在火场中保证一条安全的通道对于乘客疏散逃生和消防人员灭火救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采用FDS软件,计算模拟了北京地铁某典型车站在无车站固定机械排烟设施的情况下,通过自然排烟和外部移动式排烟机进行排烟时的三维烟气流场,重点对出口通道的温度、风速、能见度能否满足人员疏散时的要求进行了分析,为地铁车站火场进行外部移动式排烟方式的选择和乘客疏散逃生路线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州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火灾烟控方案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苏州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工程实际,建议增设防火卷帘对通道进行物理隔断,以地面出入口和风井划分排烟控制区段,提出不同火灾位置时的排烟控制方案.借助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模拟苏州火车站地下交通联系通道火灾烟气的蔓延情况,结合火灾发生时人员和车辆利用通道内既有设施进行疏散的安全性分析,对各烟气控制方案的通风排烟效果进行性能化研究,验证了火灾烟控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以连通地铁站和商业区的中庭为模型,研究了火源热释放速率对中庭火灾自然排烟策略的影响.火源热释放速率分别设为2,3,4 MW,模拟结果表明:中庭采用自然排烟策略,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5℃时,火源热释放速率由2MW增大到4MW的过程中,自然排烟策略失效;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25℃时,烟气可由中庭天窗稳定排出,且随着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增大,自然排烟效果增强;随着室外温度的增加,中庭内外温差减小,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变化对中庭自然排烟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解决地铁站台火灾机械排烟中的烟气吸穿问题,以侧向地铁站台为例,提出在排烟口底部加装排烟挡板的方法来阻止烟气层吸穿现象的发生。采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对不同工况下站台内烟气温度、排烟口流场结构、CO体积流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排烟挡板后,能够有效地限制吸穿现象的发生,提高站台机械排烟量。排烟挡板的设置对排烟效果也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挡板在距离排烟口0. 35 m处时,排烟口处无低温凹陷区域,排烟效果最佳;而增大排烟挡板的尺寸,也能改善机械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解决地铁站台火灾机械排烟中的烟气吸穿问题,本文以侧向地铁站台为例,提出在排烟口底部加装排烟挡板的方法来阻止烟气层吸穿现象的发生。采用火灾模拟软件FDS对不同工况下站台内烟气温度、排烟口流场结构、CO体积流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排烟挡板后,能够有效地限制吸穿现象的发生,提高站台机械排烟量。排烟挡板的设置对排烟效果也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挡板在距离排烟口0.35m处时,排烟口处无低温凹陷区域,排烟效果最佳;而增大排烟挡板的尺寸,也能改善机械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战  金伟燕 《科技信息》2011,(29):360-361
探讨Ⅲ类及以下地下车库排烟兼排风机运行工况为可低、高速排风,发生火灾联动高速排烟的控制原理图设计。  相似文献   

17.
安全防火措施是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重要的课程。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几率也会比较大,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计,所以我们要从源头上出发,遏制这些问题的出现。基于此,本文对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的防排烟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防排烟设计理论.自然排烟特点及应用,自然排烟存在的问题和自然排烟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在地下长通道内开展了针对一组相对位置不同的补气口—排烟口的排烟效果的全尺寸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地下长通道内设置的补气口—排烟口在针对发生火灾情况的优化组合上,应尽量遵循“远端补气、近端排烟”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史一锋  李强 《甘肃科技》2014,(4):101-102,46,9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空间公共建筑日益增多。这些建筑功能和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其火灾特性与普通建筑火灾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大空间公共建筑内部难以设置防火防烟分隔设施,高温烟气难以排出,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大面积火灾。因此,重视大空间建筑的防排烟措施,积极探索火灾条件下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烟气流动特性,研究大空间防排烟的设计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