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延安组低幅构造油藏为延长油田主要油藏类型,在MSW地区钻探了5口探井只有一口井为工业油流井,勘探成功率很低,为精细描述微幅度圈闭部署了延长油田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MSW高精度三维地震针对地质任务,在采集环节运用观测系统优化设计,采用小面元高覆盖次数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和品质;在资料处理阶段,利用"三高"处理技术确保成果资料保真、保幅,具有较高信噪比和分辨率;在综合解释方面,采用相对构造高解释和叠前反演技术,精细描述低幅构造和储层。实践证明,针对延长油田这类低幅隐蔽油气藏,综合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技术,能提高圈闭描述精度,从而提高钻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刘斌  董旭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1):4536-454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土塬地区表层结构复杂,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纵向目标层系多,构造幅度低,储层微断裂发育、非均质性强、预测精度低,岩溶孔隙及断缝尺度小,难以识别。为此,在该地区系统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目标处理、综合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基于地质效果优化采集方案设计,采用小组合、适中面元、宽方位、高覆盖的观测系统,应用井震联合宽频激发与全节点接收,在保障地震资料一定信噪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在保真、保幅的前提下,应用高精度融合静校正技术、特色噪声衰减技术及煤层屏蔽下弱信号成像技术,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针对断缝体及上古生界成藏主控因素的地震地质特点,建立了高分辨率储层预测、高精度断裂识别与圈闭描述技术,最终形成了一套黄土塬高质高效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体系。将该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HS工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文明寨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本文针对该区特有的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地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表层调查等方面阐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与技术,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文明寨地区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本文针对该区特有的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地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观测系统设计、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表层调查等方面阐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方法与技术,得到了许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根据松辽盆地南部新立油田泉头组的地质特征,在三维地震资料叠后处理提高剖面品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小波分频处理、测井曲线重构技术、非线性高精度薄砂体预测技术,对泉三、四段薄互层河道砂岩储层展开了地震反演预测工作.结果表明,厚度在3m以上的薄储层均能识别,钻井符合率达74.8%.  相似文献   

6.
随着煤矿勘探对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地表条件、勘探区域构造逐步复杂、勘探深度逐渐加深,勘探任务也从构造勘探转向岩性勘探,常规三维地震勘探已不能满足新型勘探任务的要求,因此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运而生。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通过提高空间采样率,降低面元尺度,采用高覆盖次数,数字检波器单点接收,设计合理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全面提高数据采集的原始质量;采用针对性的地震处理手段,最终获得高分辨率、信噪比的三维数据体,从而实现解决复杂地质构造,进行精细岩性反演,来解决煤层顶底板岩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无接触被测目标而直接获得其表面的高精度、高密度的空间三维坐标,即点云数据,然后对其处理后并构造出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维数字模型,因此,该扫描仪被广泛地应用在边坡变形监测之中.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此基础上结合露天矿山边坡监测数据及处理后成果的分析,探索了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露天矿...  相似文献   

8.
唐家河油田馆陶油组剩余油研究及挖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维可视化及油藏描述一体化为支撑,以唐家河油田新处理三维地震资料为载体,将地震、地质、油藏工程多学科有机结合,对唐家河油田的断层进行整体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构造油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思路和方法,即:沿着油源断层,根据油气聚集相似性原理、封闭性断层模式和油藏动态寻找剩余油,利用复杂结构井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了开发井位部署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黄土山地区高密度地震勘探激发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长庆油田油气需求量的增加,鄂尔多斯盆地地震勘探领域不断向复杂的区域(地表岩性复杂多变,地下构造复杂、隐蔽)延伸,油田开发对勘探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现状来看,高密度地震勘探就是解决复杂区域地层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和常规的地震勘探强化单炮激发效果的设计理念相比,高密度采集要求激发和接收点都具有较高的空间采样密度,激发和接收环节都不再追求通过组合方式来压制噪音,提高信噪比;而是在激发环节尽可能模拟点震源激发,在接收环节能够接收到保幅保真无污染的真实信号,最终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基于这些要求,主要研究高密度地震采集激发参数的设计思路和选取结果;通过具体试验、理论分析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推导和论证高密度地震采集的激发参数。高密度激发参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之后,发现剖面的浅层信噪比明显好于常规剖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M油田位于伊拉克东南部,油田大部分区域地表平坦,适合可控震源施工,具备采用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施工的优越条件。本文在全面分析该区原有二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并设计了一套适合于本区的宽方位三维采集观测系统,实践于该油田取得了预期的资料效果。  相似文献   

11.
When a vehicle travels in urban areas,onboar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ignals may be obstructed by high-rise buildings and thereby cannot provide accurate positions.It is proposed to perform localization by registering ground images to a 2D building boundary map which is generated from aerial images.Multilayer feature graphs(MFG) is employed to model building facades from the ground images.MFG was reported in the previous work to facilitate the robot scene understanding in urban areas.By constructing MFG,the 2D/3D positions of features can be obtained,including line segments,ideal lines,and all primary vertical planes.Finally,a voting-based feature weighted localiza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based on MFGs and the 2D building boundary map.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en implemented and validated in physical experiments.In the proposed experiments,the algorithm has achieved an overall localization accuracy of 2.2m,which is better than commercial GPS working in ope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2.
三维三分量(3D 3C) VSP属于地下地震勘探方法,三维三分量VSP地震资料合有深度和丰富的地层岩性信息,有地面地震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了发挥和应用三维三分量VSP资料的优势,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需要反演出准确的岩性及弹性参数,用于精确预测储层、识别流体性质.以各向异性介质(VTI)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研究多波精确振幅特征方程(AVA),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各向异性介质VSP多波联合叠前AVA反演岩性参数理论和方法.该方法利用对3D 3C VSP资料处理的NMO道集,直接反演地层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及2个各向异性系数,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计算得到地层的弹性参数,这些参数对岩性及流体识别有重要作用.这套纵横波联合叠前反演方法适应直井及斜井3D 3C VSP资料,并经实际斜井3D 3C VSP资料处理,得到了与实际储层吻合的反演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的提出,城市模拟从二维发展到三维,对城市三维实景建模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城市地物密度高、变化快,传统的手工三维建模方法效率低,无法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城市环境,因此,往往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快速三维建模,但无人机倾斜摄影方法无法解决城市地物遮挡、树冠遮挡、屋檐遮挡、玻璃透光等问题,造成三维模型局部纹理扭曲、地物拉花、地物空洞等缺陷,在模型精度、质量、应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研究区,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与地面激光雷达技术进行融合建模。在实验过程中,外业采用“规则航线自动拍摄为主,兴趣区手动拍摄为辅”的无人机影像获取策略;内业则利用“手动粗配准,ICP算法精配准”的方法将地面雷达点云统一到无人机影像坐标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既能够保证三维建模的效率,又能够修正无人机单独建模模型的地物扭曲、空洞等问题,提高模型的精度,优化城市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井口含砂在线监测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精度实时监测油井出砂研究手段。在引进SandQTM 含砂监测系统基础上对其配套技术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FEPG 系统开发了三维声波传导有限元程序,对井口声波测试弯管壁厚进行了优化,建议壁厚为510 mm;其次,建立了近井渗流稳定时间分析有限元模型,优化井口测试程序,结果表明,对于高渗疏松砂岩油藏,生产制度调整后24 h 以内近井渗流即可达到稳定,结合现场实际,将油井工作制度调整频率设计为1 次/d;最后,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对于抽油机及电潜泵井采油树均具有较好适应性,对于产出液黏度较小的油井适应性强、测试精度高,对于产出液黏度较大(动力黏度>1 824 mPas)油井,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浊积岩油藏勘探开发进入高程度阶段后,研究对象转为"个体小(单砂体面积1 km~2)、厚度薄(单层厚度2~5 m,累加厚度5~15 m)、橫变快、含灰质(灰地比5%~45%)"的超隐蔽储层,该类储层常规方法描述难度大、精度低。因此,开展了超隐蔽储层描述技术综合研究:①应用谐波拓频技术、属性融合方法和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刻画"个体小"和"厚度薄"储层;②形成了复杂岩性背景下横波估算方法,开展叠后、叠前综合去灰技术研究,刻画灰质发育区有利储层边界。取得了四点成果及认识:①谐波拓频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且具有较高保真性,能够识别追踪厚度10 m储层;②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刻画薄互层储层精度较高,单层厚度5 m砂体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度为88.5%,厚度2~5 m储层预测吻合率80.2%;③复杂岩性环境下横波估算方法,较传统的Xu-White模型方法横波估算精度提高了10%;④叠后、叠前联合储层预测技术在东营凹陷去除灰质的精度为84%。综合应用储层描述成果,在四个开发区块共部署滚动探井20口,目前完钻10口,8口井钻遇较厚油层,其中6口井投产后均获商业油流,新建产能约4.0×10~4 t。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涠西南地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基于地震资料预测储层需要纵、横波阻抗及速度、密度等弹性参数,对涠西南地区开展了地震数据叠前同步反演.该反演方法使用改进的Fatti方程,可以同时获得各种弹性参数,应用预白化处理来控制反演的噪音水平,使反演结果更稳定.使用不同子波来均衡不同角度部分叠加数据体之间振幅、频率和相位差异,使反演结果更准确.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角度增大,子波主频减小.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叠前同步反演精度达到了要求,其中纵波阻抗和横波阻抗反演结果精度都比较高,密度反演结果精度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相介质的地震流体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避免间接计算的累积误差,提高储层流体识别精度,根据孔隙弹性介质理论,建立基于弹性阻抗反演的流体因子直接提取方法和固液解耦流体因子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地震波在含烃储层中传播时发生速度频散,根据中观尺度岩石物理理论,提出基于叠前反演的频散属性提取方法,实现频散属性的定量表征,将速度的频散幅度用于流体识别。该方法实际工区应用效果良好。结果表明:以双相介质岩石物理理论为基础建立流体因子,依托叠前地震反演进行储层流体识别的方法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规划三维建模工作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对城市规划三维模型的分类、模型精度、建模单元划分和模型命名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基于Skyline的城市规划三维建模技术流程,对流程中各个步骤的关键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并成功应用于安阳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陆地层间多次波压制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提出降维虚同相轴法, 实现叠前陆地地震资料的层间多次波压制。对经过精确动校正的叠前道集, 逐道应用虚同相轴法预测层间多次波, 实现降维处理。与传统的虚同相轴法相比, 运算量大大降低, 且不再要求炮检点规则且密集地分布。同时, 引入加权叠加的高信噪比参考道, 参与叠前道集的互相关和褶积运算, 提高了虚同相轴法的预测精度。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中国西部地区实际陆地地震资料, 取得明显的层间多次波压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孤西断裂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该区已进行了三维连片处理,但潜山的构造背景及准确细致的构造形态仍不清楚,制约了对该区带的深入地质研究和评价。采用匹配滤波、叠前数据规则化等技术对叠前连片道集进行精细处理后,再进行叠前深度偏移迭代,并利用层析成像法对层速度模型进行校正,成像剖面信噪比较高、潜山归位准确,内幕清楚,发现和落实了多个圈闭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