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在因子化框架下研究了B(S)→J/ΨP(V)(P(V)表示赝标量(矢量)介子)的衰变分支比.发现衰变分支比与威尔森系数、Cabibbo-Kobayashi-Maskawa(CKM)矩阵和有效参数有关,在选取的有效参数范围内,本文的结果包含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关于赝标量介子混合角的问题,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给出定论,不同的研究方法却给出较大差别的结果。本文通过不同的唯象模型从介子、质子散射、P^0→γγ、矢量介子和赝标量介子的辐射衰变、J/ψ和ψ(2S)衰变等方面探讨赝标量介子混合角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介绍重味强子与重味衰变电子的核修正因子与椭圆流的实验测量,总结与回顾了近年来高能重离子碰撞RHIC能区重味强子的实验进展.最新的测量结果表明,高横动量区D~0介子与重味衰变电子的核修正因子有显著压低,且程度与轻强子相当,说明粲夸克在碰撞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介质中有强耦合并且损失能量;同时测到了显著的D~0介子椭圆流与重味衰变电子的椭圆流,且其数值与轻强子相当,符合流体动力学特征.这两个实验证据都说明了粲夸克与碰撞产生的核介质有很强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与模型的比较定量提取了粲夸克扩散系数等核物质的关键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4.
在U(3)×U(3)线性σ模型下,我们研究了赝标量介子和矢量介子的辐射衰变过程P→γγ和V→Pγ,其中精确地计算了夸克圈图的贡献.我们发现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非对称正负电子对撞机KEKB的Belle实验上关于粲物理研究的最新发表或初步实验结果.主要包括:1D~0-D~0混合和CP破坏,一些衰变道给出了更为精确的新的实验测量结果;2寻找D~0介子的稀有衰变,给出了目前实验上最严格的分支比上限;3关于含粲强子研究的一些新结果,比如含双粲强子、含粲奇异强子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U(3)×U(3)线性σ模型进行的研究,首先给出了两个混合角描述方式下的赝标量介子η,η′的衰变常数的表达式,然后,以赝标量介子质量和衰变常数fπ,fK为输入参数计算了η,η′的衰变常数以及标量介子的质量和混合角.认为给出的衰变常数值与其他理论研究一致,并且发现标量介子σ的质量约为600MeV,其他标量介子质量在1GeV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复合系数方法探讨了强子内部组分的占比,结果表明共振态的复合系数可定量描述某些奇特强子态的内部结构;确定了基于总宽度和复合系数关系式、Flatté 参数化的理论方法、近阈共振态的谱函数这3种不同方法;基于 Flatté 参数化的有效力程进行展开,探讨了奇特共振态相关的散射长度和有效力程,并以轻标量介子 f0 (980)为例进行了相应的计算以及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中,用夸克与标量介子九重态和赝标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来描述中长程相互作用,单胶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是在原来手征SU(3)夸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夸克和矢量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主要由矢量介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在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研究了核子-超子相互作用过程,计算了N-Λ和N-Σ相互作用的S波散射相移.通过和手征SU(3)夸克模型的结果比较,发现N-Λ和N-Σ系统的短程相互作用既可以由单胶子交换来描述,也可以由矢量介子交换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3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北京谱仪合作组通过分析5800万J/ψ粒子衰变的事例数据,在粲粒子辐射衰变到正反质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即J/ψ粒子先衰变成光子和这个共振态,此共振态再衰变到质子反质子对.它的质量约为1.859 GeV,略小于质子与反质子的质量之和;自旋为0;它的质量的宽度小于30 MeV.这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已在《物理学评论快报》(2003年7月)上发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埃利斯(J.Ellis)在一篇论国际最新进展的文章中评价说:“这一发现和世界上其他新的实验结果是令人惊异的,对发展强相互作用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场动力学和量子强子动力学(QHD-Ⅱ)模型,计算了ρ介子的有效质量和屏蔽质量与密度的依赖关系,考察了由核子有效质量引起的真空涨落效应,证实了核子的真空涨落对ρ介子的自能修正很重要,它将导致在热密物质中ρ介子的质量减小,还比较了QHD-Ⅱ模型和矢量-张量耦合模型,得出了在核子-核子-ρ介子的相互作用中,张量耦合对解释最近的实验结果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从低能至高能的反质子与质子碰撞中各种现象,从介子交换理论和吸收现象,获得一个可以描述其相互作用的光学势。pp碰撞后,发生湮没而产生众多的介子、强子,以及在高能正、反质子湮没后产生奇特性粒子,带粲的介子、强子,并探讨获得混杂性粒子和新粒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近年来实验发现了许多介子共振态。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它们的衰变末态来判断共振态的量子数。Henley和Jacobsohn曾给出了奇异数S=0,同位旋T≤1,自旋J≤2各种可能的奇异数S=0共振态衰变到多π系末态的性质,利用他们给出的表,有助于通过衰变的多π末态来判断共振态的量子数。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年来发现了一系列质量大于1BeV的介子共振态,例如φ(1019),f(1256),(k_1~0,K_1~0)(1040)。B(1220)和(K_1~0K~±π~?)(1410)等共振态.可以预期,今后还将遇到更多的质量大于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核子共振态N*-核子N与中性介子π0强作用的Lorentz不变耦合模型,研究核子共振态N*-核子N-π0介子强衰变时树图阶及考虑了单圈顶角修正的衰变宽度理论计算式,与实验数据比较,得到精确到树图阶及精确到单圈顶角修正的有效耦合常数G(ⅠN*)和G(ⅡN*),并比较G(ⅠN*)和G(ⅡN*).在单圈顶角修正的理论计算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解析计算单圈重整化顶角函数AC(p,q).鉴于AC(p,q)属不可严格解析计算的超越代数函数(函数级数),对此,本文寻求出一个收敛性很好的这种函数级数,并完成有关解析计算.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核子共振态N*-核子N-π0介子强相互作用奠定重要的理论分析与计算处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扰QCD方法,对基态矢量介子B_q~*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到末态是2个D介子的过程进行了唯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被CKM因子压低的W玻色子外发射过程B_s~(*0)→D_s~+D_s~-,B_d~(*0)→D_s~+D_d~-,B_u~(*+)→D_s~+_u~0等,其分支比可以达到10~(-9)量级.这些过程很有可能在未来被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超级B工厂SuperKEKB等实验探测到.  相似文献   

15.
运用弦模型研究含有粲夸克的D介子谱.通过引入自旋自旋以及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发现D介子谱能被很好的描述.当把这个模型用于奇异Ds介子谱时,预测存在质量为2516 MeV的第一轨道激发态粒子.文章还分析了这类相互作用在单粲夸克重子谱中对能级劈裂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H粒子的结构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中,用夸克与标量介子九重态和赝标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来描述中长程相互作用,用单胶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是在原来手征SU(3)夸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夸克和矢量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主要由矢量介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笔者利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在两集团组态下研究了H粒子的结构.结果表明, NΞ和∑∑耦合道对H粒子提供比较大的吸引相互作用,两集团之间的夸克交换效应也提供吸引相互作用,它们都有助于H粒子束缚态的形成.另外,通过和手征SU(3)夸克模型的结果比较,发现两种不同的短程相互作用机制对H粒子定性的描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PDG-2004给出的J/ψ→VP各衰变道的分支比的世界平均值,利用对能量有依赖的η-η'混合角方案,对赝标量介子混合重新作了分析,由此得到η和η'的混合角θη=(-9.0±4.9)°,θη'=(-20.8±3.0)°.对J/ψ衰变中DOZI的贡献和SU(3)破坏也作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非局域手征夸克模型框架下,计算了来源于全规范不变性动力学夸克圈图和中间赝标量介子和标量介子态圈图light-by-lightt散射过程对缪子反常磁矩αμ的强子修正.在夸克模型中,这些圈图对应于强子light-by-light散射过程对α_μ的最低价1/N_c的贡献.夸克圈图贡献的结果是α_μ~(HLbL,Loop)=(11.0±0.9)·10~(-10),总贡献结果是α_μ~(HLbL,Loop)=(16.8±1.2)·10~(-10).  相似文献   

19.
利用雷吉轨迹唯象模型及其不同夸克味道参数间满足的截距相加性和斜率倒数相加性关系,计算出21S0介子九重态中Dcn的质量为2520MeV.该结果与Babar工作组测出的含有粲夸克的共振态D(2550)的质量符合得很好,也进一步说明李德民等基于衰变宽度的计算结果,将共振态D(2550)安排为10D(2 S )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构造了具有良好解析性和幺正性的共振态X(3872)衰变谱,能够定义衰变反应X(3872)→D*0D0+c.c.的分支比,而只需要多研究另外一个衰变,比如说X(3872)→π+π-J/ψ(1 S)衰变,这表明构造谱是筛选共振态X(3872)模型的有效工具.之后讨论了共振态X(3872)是粲偶素c珋c=χ0c1(2P)的情形,此时它处在D*D0的阈上.根据由粲偶素χc1(2P)的质量的势能模型的预言解释了共振态X(3872)的质量偏移.这个势能模型是依据衰变产物D*D+c.c.的中间态计入共振态X(3872)的质量的贡献而构造的.这使得我们能够研究共振态X(3872)和衰变道D*0D0的耦合常数,X(3872)*→D 0D0+c.c.的衰变分支比以及共振态X(3872)衰变到所有不含D*0D0+c.c.的过程的分支比.预言了一个共振态X(3872)通过双胶子衰变的重要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