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5%Al、10%Al对Fe-25Cr合金在H2S-H2平衡混合气氛中700~900℃下高温硫化腐蚀行为。发现加Al能显著降低Fe-25Cr合金的硫化速度并改变其硫化层的形貌、成分及结构。加Al合金的硫化动力学在孕育期后遵从抛物线规律。综合反应动力学、硫化层结构和成分分析。提出了Fe-Cr-Al合金的硫化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声发射(AE)技术研究了铁基合金上几种常见氧化层在恒温氧化和随后冷却过程中发生的开裂及剥落行为。获得了AE累积计数及温度对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的观察和X射线射衍物相分析,确定了实验合金表面氧化层的主要物相。结果表明:除了加Si合金的氧化层在恒温氧化过程已开裂外,其余合金的氧化层均在冷却时开裂并剥落。Fe25Cr-10Al合金上α-Al2O3层的开裂及剥落最为剧烈。Fe-25Cr-7.5Nb合金的Cr2O3层AE总计数远远高于Fe-25Cr合金。而Fe-25Cr-4Ti和Fe-25Cr-9Mn的情况与Fe-25Cr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3.
使用连续称重装置和非连续称重装置对Fe25Cr20Ni合金在H2S-H2气氛中的高温硫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合金的硫化行为遵循抛物线规律,腐蚀产物有3层:最外层(称OL-Ⅱ层)由Fe-Ni-S系统组成;中间层(称OL-Ⅰ层)由Fe-Cr-S系统组成;内硫化层(Subscale)由一些弥散的硫化物相组成,标记实验的结果表明:合金在硫化过程中,腐蚀产物最外两层的生长是由金属离子向外扩散控制,而内硫化层的生长是由分解机理控制。  相似文献   

4.
用声发射(AE)技术研究了铁基合金上几种常见氧化层在恒温氧化和随后冷却过程中发生的裂及剥落行为。获得了AE累积计数及温度对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的观察和X射线射衍物相分析,确定了实验合金表面氧化层的主要物相。结果表明:除了加Si合金的氧化层在恒温氧化过程已开裂外,其余合金的氧化层均在冷却时开裂并剥落。Fe-25Cr-10Al合金上α-Al2O3层的开裂及剥落落最为剧烈。Fe-25Cr  相似文献   

5.
微量C和La对Fe—20Cr—5Al合金的高温蠕变特性的影响横滨国立大学的丰田哲郎等为了改善用于汽车排气净化装置的催化转换器的铁素体不锈钢—Fe-20Cr-5Al合金的耐高温蠕变特性,研究了在Fe-20Cr-5Al合金中单纯添加了50~300ppmC...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等含量的钛、锰或铌对Fe-25Cr合金预氧化层在高温硫化环境中保护怀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所有合金在1000℃、10^5PaO2中经不同时间预氧化后的硫化出现了增重缓慢的保护性硫化阶段,之后试样迅速增重,加w(Ti)=4%使合金形成了略厚的TiO和TiCr2O4混合氧化层,使保护性阶段加长了约1倍,而加w(Mn)=9%的合金却形成了多孔的以MnO和MnCr2O4尖晶石相为主的混合氧化层,保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声发射及电镜技术,主要研究了Fe-Cr-Al合金的应力腐蚀开裂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氢脆是导致Fe-Cr-Al合金开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循环氧化法研究了Fe-28Al-5Cr-0.1Zr(at%)和Fer-28Al-5Cr-0.5Nb(at%)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含Zr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800℃、1000℃、500h循环氧化后形成一个独特的晶须状氧化物层,微量Zr能增加氧化物层与基体金属的粘附性,从而提高了该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含Nb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1000℃、350h  相似文献   

9.
用循环氧化法研究了Fe-28Al-5Cr-0.1Zr(at%)和Fe-28Al-5Cr-0.5Nb(at%)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含Zr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800℃、1000℃、500h循环氧化后形成一个独特的晶须状氧化物层,微量Zr能增加氧化物层与基体金属的粘附性,从而提高了该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含Nb的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在1000℃、350h循环氧化后形成多孔的卷绕状形貌,对Fe3(Al,Cr)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抗氧化性没有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700℃与850℃的高温下,Fe3Al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形成了Al2O3保护膜,使其抗氧化性能远优于不锈钢,2%Cr(原子百分比)加入Fe3Al会导致氧化过程初期氧化速率的增高,在熔融的硫酸盐和高压锅炉的烟气中,Fe3Al的耐热腐蚀性能优于高温合金GH132。  相似文献   

11.
在700℃与850℃的高温下,Fe_3Al金属间化合物表面形成了Al_2O_3保护膜,使其抗氧化性能远优于不妨钢,2%Cr(原子百分比)加入Fe_3Al会导致氧化过程初期氧化速率的增高,在熔融的硫酸盐和高压锅炉的烟气中,Fe_3Al的耐热腐蚀性能优于高温合金GH13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射共沉积法制备了Al-Fe2O3及Al-CuO复合体,Fe和Cu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60%和5.50%.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由600℃升高到800℃和1000℃,Fe3O4按Fe3O4FeOFe顺序被还原,得到Al-Fe/Al2O3复合材料,其中Fe以Al13Fe4相及AlFe相形式存在.Al2O3粒度为2~4μm均匀分布在基体中.Al/CuO复合体在900℃处理后,形成Al-Cu/Al2O3复合材料.文中对显微结构形成、反应进行的过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力学拉伸试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稀土元素Er,Y,Ce对FVS0812合金挤压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通过考察稀土元素与合金组成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定性地分析了稀土元素在快凝AlFeVSi合金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Er促使粗大块状δ相的形成,加Y则有较粗大的类球形第2相Al20(V,Fe)2Y的析出,而Ce没有生成其它相,但是明显细化了Al12(Fe,V)3Si硅化物质点,因此,采用Ce合金化可以改善合金显微组织,明显改善快凝AlFeVSi合金力学性能.稀土元素对快凝AlFeVSi合金组织性能以及第2相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与稀土元素晶体结构、原子半径、电负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Mossbauer谱仪测定了Fe-28Al和Fe-28Al-5Cr合金DO3型晶胞的Mossbauer参数,结果表明,固溶元素Cr将取代DO3晶胞I、Ⅲ位置的Fe原子。利用上述结果,即可依据相关的电子理论对Fe3Al合金晶胞的价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并建立其键络模型。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快凝(RS)Al-Fe-V-Si-Nd合金中的复杂相Al8Fe4Nd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研究了相变温度与键络断开温度的关系,计算显示在Al8Fe4Nd合金相中存在12种共价键,Fe-Fe,Al(1)_Al(1),Fe-Al(2),Al(1)-Al(2)键属于强键集团,Fe-Al(1),Al(2)-Al(2),Al(1)-Al(1),Nd-Al(1),Nd-A  相似文献   

16.
FeCl3—Al(i—Bu)3—Phen催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FeCl3-Al(i-Bu)3-Phen胶体催化剂在25℃加氢汽油中,单、多组分按不同配比混合非水体系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并测定相应的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Al(i-Bu)3以缔合状态存在并解离成离子对,它与FeCl3作用是形成胶粒的主要反应,Phen与Fe^3+络全有阻止Fe^2+被还原更低价态的作用。适当过量的Al(i-Bu)3形成双电层,使催化剂胶粒稳定,同时将Fe^3+还原  相似文献   

17.
Nb对改善Fe2Al的高温力学性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Fe-28Al-5Cr-0.5Mo-0.05Zr-0.05B-0.1Ce合金中,Nb的溶解度在0.5at%左右,Nb含量超过0.5%时,基体中有富Nb的第二相颗粒形成。Nb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强度,改善了抗蠕变性能,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室温塑性。  相似文献   

18.
化学镀Fe-Al-P合金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化学镀方法在铜基片上施镀了Fe-Al-P合金镀层。通过改变金属盐比率AlCl3/(AlCl3+FeSO4)、金属盐AlCl3和还原剂NaH2PO2的浓度等参数,研究了合金镀层的沉积速率,成分,表面形貌及结构的变化规律,得到了最佳镀液配方,发现络合剂和还原剂的选择是提高镀层含Al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Fe—C—Cr—Mn系耐磨合金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了Fe-C-Cr系铸造金属基础上提出Fe-C-Cr-Mn系铸造合金碳化物体化比和奥氏体基体成分计算公式,并熔炼一系列实验合金进行了验证,按此计算了方法,可以进行Fe-C-Cr-Mn系亚稳奥氏体基耐磨合金结构设计,并为进一步实现合金结构设计的计算机模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24铝合金涂覆Ni,Fe和Cu激光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2024铝合金涂Ni、Fe和Cu激光表面合金化,结果表明,在分别涂有Ni、Fe和Cu的合金层,分析形成了Ni3Al,Fe3Al,FeAl和Cu9Al4等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各种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在合金化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无孔洞、无夹杂的冶金结合使金表面硬度提高2-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