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一份全球移动通信协会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印度和中国平均连接速度仅为19kbps和50kbps,为世界最落伍的两个国家。相比之下,日本、韩国平均网速已达1440kbps,是中国手机上网速度的28倍。中国手机网速的"慢"主要体现在三点:网页打开慢;  相似文献   

2.
王岩 《科技资讯》2013,(25):24-25
互联网生活逐步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诸多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内容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因此,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就显得非常重要.用户体验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网络的速度;其二是网络的安全.网络速度就是俗称的网速,网速决定着用户的体验感.在网络浏览以及网络游戏中,网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目前针对网络速度的解决措施层出不穷,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用户的体验度.本文针对点对点的网络协议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在点对点的情况下,其对带宽的需求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方便安卓手机用户测试手机上网速度,本文基于模块化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的网络测速仪,并分析了网络测速仪的设计需求,详细介绍了此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应用程序界面设计、网速测速功能的实现。本系统通过使用安卓手机下载一个特定文件,在下载的过程中进行实时的速度测试,并且能快速测出当前的网速和网速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铁路早已进入了"高铁"时代,中国许多网络也早已迈入"10M"网速时代,然而刚刚建成的12306网络售票为何频频"趴窝",网速也变成了"龟速"?铁路部门高举着为旅客着想的旗号,耗费着巨额真金白银,却把网购到火车票机率变得如同中彩票一样。  相似文献   

5.
数据     
《信息化建设》2009,(10):62-63
[第71位] 中国大陆居全球国家网速排名第71位 美国通讯业工人协会(Communlcatloiis Worders of Amerlca)近日发布的网速调查报告显示,韩国互联网网速在全球居首位,平均传输速率达20.4Mbps;日本次之,为15.8Mbps,排名第三。而中国远远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排在第71位,平均速率只有1.774Mbps。  相似文献   

6.
正回顾通信技术的发展,从出现之初,它已经历了四代变革。从1G时代的仅限通话到4G时代的网络普及,网速也从最初的几Kb到了4G时代的100Mbps,每一次变革都刷新着人们的生活。而即将到来的5G时代,是一次新的变革。可以说,从1G到4G带来的只是网速的步步高升,而5G,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智能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5G正加速向我们走来,它的到来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从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可以初见端倪。"习惯了使用4G上网的你,回过头来去使用3G网络甚至是2G网络上网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龟一般的网速可能会是你的回答,如果说让你使用5G上网呢?你的答案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说3G网速是清风、4G网速是暴风,那么5G网速应该就是龙卷  相似文献   

8.
一场深刻的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改变着整个世界,新的生活方式以光速在全世界传播,地球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接受,中国必定要加入全球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难以阻挡。这一切变革的动力来自信息技术,正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一切变革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邓昌斌 《今日科技》2013,(10):36-36
中国是现在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但因为空气污染而雾霾不断。  相似文献   

10.
林超  刘飞 《科技咨询导报》2012,(12):106-106
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居世界第108位,是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水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是水电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因此根据国民经济各用水部门的需要,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赵颖 《创新科技》2003,(3):34-34
<正>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指出,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就必须解决七大问题。既要造飞机也要造皮鞋中国最理想的状态,从一个国家来思考,是要产业不断扩充,有一个非常宽的产业谱,能把全世界的制造业都接到中国来做,既造  相似文献   

12.
一场深刻的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改变着整个世界,新的生活方式以光速在全世界传播,地球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接受,中国必定要加入全球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难以阻挡。这一切变革的动力来自信息技术,正是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使这一切变革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叶向阳 《广东科技》2002,2(2):32-34
一场深刻的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改变着整个世界,新的生活方式以光速在全世界传播,地球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接受,中国必定要加入全球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难以阻挡。这一切变革的动力来自信息技术,正是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使这一切变革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体育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探索了体育产业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分析和论证了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提出了体育产业作为经济与社会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一次思想变革,既是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调,也是中国、安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程,我们必须要跟上这一步,否则就会与世界潮流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5.
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以其他科学技术无法比拟的速度迅猛地发展。50多年来,从ENIAC到‘Deepblue’;从昔日的‘APple’到今天的Pentium—11;从第一个操作系统CP/M到现在的Windows95;从手编指令到简洁方便多样的编程工具;从单一的数值计算到绚丽多彩的多媒体、网络世界,计算机从机房走进办公室,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一切无疑说明了由于计算机能够部分地代替或延伸人类的脑力劳动,使得它无论从量的方面,还是从质的方面都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极…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详细阐释了中国选择发展道路的方向以及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意义。引人注目的是,通过这份白皮书,中国官方首次明确界定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正如学者所说,中国对国家核心利益的界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明确向世界宣告:在中国国家利益上,什么是不可碰触、不可逾越的红线,如果外部势力冒犯这条红线,将会引起怎样的后果。因此,白皮书这段表述立即引起各方热议与国际关注。在国内,学界和民众在予以充分认可和肯定的同时,也不乏异议。有人提到,本次对国家核心利益的界定,尚嫌笼统含糊,不够清晰明确,因为这几条似乎适合一切国家,也适合一切时代,未见反映中国在国家利益方面面临的迫切问题,范围过于广泛,对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没有提及,换句话说,这样的界定对于中国具体制定和执行对外政策是否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就成为了一个疑问。中国为什么这样界定自己的核心利益?我们需要走入历史,回溯世界与中国对国家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术期刊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加快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速度,使我国学术期刊早日走入国际市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认为首先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以改善办刊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其次要做好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平台及拓展我国学术期刊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从而扩大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此外,通过期刊审读和评比等活动,淘汰一些学术水平太差的落后学术期刊,增强学术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的危机意识.这些措施就是要让我国的学术期刊尽快强大起来,实现我们期刊强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教育必先行;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否则,一切的美好与蓝图都是一句空话。现在,又一场大的教育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激荡教坛。我衷心地希望这次教改取得成功,为和谐社会奠定基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这一切将为中国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经济从此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发展更快,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了,于是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把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方针.为此,决定对地区发展政策进行调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入世"后的西部,要想把握好这个机遇,只有借助科技的威力,完成从传统经济形态到现代经济形态的转换,因此,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符合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几次提到了“自主创新”,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如此突出地提出自主创新?这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背景:首先宏观方面讲,中国面临着时代性的全球化竞争,中国的产业、中国的经济发展已深深地、广泛地加入到世界贸易和产业体系之中。同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更新的速度极其迅速,其实质是以一种全新的体系替代传统的工业化格局。在这其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附加值的现状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