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们利用诱变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育出一个较早熟、高产和抗病的早籼新品种“红丰早”。一九七六年早造品比结果比对照种(广陆矮4号)增产11%,比当地推广的中熟当家种“珍珠矮”增产8.76%。全生育期114—118天,比“广陆矮4号”迟4—5天,比“珍珠矮11号”早10—12天。试种亩产一般能达700斤以上。现正在扩大试种中。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新会县环城公社农科站,于1959年早造(早稻)播种了用胚乳交换法杂交的一个组合,“矮仔占”+→“意粳4号”。“矮仔占”是广东一个矮型高产迟熟籼稻品种,“意粳4号”是一个外国大粒型早熟粳稻品种,粒大穗大,但不抗病。希望通过胚乳注射将“意粳4号”大粒、千粒重高、早熟等特性传递给“矮仔占”,育成穗大、粒大、高产、早熟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早籼“科梅”系1970年用“IR—8”与“红梅早”杂交育成,于1974年选育定型。“科梅”在我省作早稻裁培,全生育期116~122天,成熟期与“广陆矮4号”相防,属早籼迟熟品种。诸暨县农科所于1973年小区测产亩产955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0%,1974年本省7个试种点测产,都比“广陆矮4号”增产,平均增产12.1%;诸暨县农科所种植0.46亩,亩产1065.2斤;197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本省82个测产点中,“科梅”比“广陆矮4号”增产有58  相似文献   

4.
“原丰早”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利用原子能辐射引变的方法,经过三年五个世代于1973年选育而成的一个早熟偏迟,或中熟偏早的早籼品种。经全省50个农场(所)、63个公社、大队共113个单位试种结果,“原丰早”平均亩产870.5斤,最高亩产达1250斤。可比当前推广的生育期相似的早中熟品种“二九青”、“竹莲矮”、“圭陆矮8号”平均增产1~2成,与迟熟品种“广陆矮4号”产量接近。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科院用“印尼花龙水田谷”与晚造“塘竹”杂交所获得的第四代,与该省的早造农家抗病品种“鸡对伦”杂交,于1971年育成中熟品种,命名为窄叶青。去年在龙川县农科所试种,表现熟期与珍珠矮相近;本田生育期89天,全生育期123天,而且有良好的丰产性能。在品比试验中,未施基肥,只施一次氯化铵作追肥的情况下,窄叶青9号亩产862斤,比珍珠矮11号亩产739斤多收123斤,增产16.6%;比龙珍矮亩产780斤多收82斤,  相似文献   

6.
春播油菜     
我县横村公社富乐科技组和胜峰公社板头科技组,去年从江苏省淮阴地区农科所引进6503品种,经过一年小面积春播试验,表现为早熟、高产、抗病、抗倒,株型紧凑,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6503油菜是四川省农科院用“川油2号与沪州5号”杂交选育而成,据江苏淮阴地区农科所1971~1973年试种结果,产量从每亩220斤提高到347.2斤;1974年富乐大队科技组试种7厘多田,收菜籽13.5斤,折亩产193斤左右,板头科技组试种3厘多田,收菜籽5.2斤,折亩产168斤。播种前油菜田还可多种一季蔬菜,改三熟为四熟,同时春播油菜全生育期比冬播  相似文献   

7.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期间指出:“一定要研究出早熟高产的品种来。”最近在视察东北三省时又指示:“粮食品种要选育早熟高产的,光早熟不高产也不行。”华主席的指示,不仅为东北也为全国选育新品种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要树雄心,立壮志,为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作出新贡献。从我省农业生产发展上急需解决早熟高产的作物新品种的实际出发,我们于1974年开始,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即用快中子照射早籼“大粒溪丰”作父本,与早熟品种“红梅早”杂交,从子二代起,根据选种的目标,对株型,穗型和粒型进行定向选择,仅用二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定型,并定名为“红丰早”。1976年早造进行小区品比,晚造翻秋繁种,今年早造在本省增城,从化、新丰、南海郁南等县进行试种,试种结果一般表现良好,比当地早熟及中熟当家品种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将试种情况及该品种的种性摘要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8.
永和公社地处丘陵,土壤比较浅瘦,有一年三熟习惯,但晚造经常受寒露风影响,水稻产量比较低。冬种小麦、油菜比较迟,明年春收也推迟,往往推迟早造插秧季节,影响早造产量,造成一造推迟,全年被动,产量老是上不去。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中,为了把粮食生产搞上去,广大贫下中农迫切要求公社推广早熟高产的水稻良种,争取一造早,三造主动,全年粮食大丰收。去年冬,广东师院生物系的革命师生,到我社开门办学,了解到我们需要找个早熟高产良种后,便主动将刚育成的早稻良种“红丰早”引入我社试种,在师生们的直接支持和帮助下,今年早造在两个单位试种,面积16.5亩,整个试种过程,虽然受到严寒、旱灾、虫害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但也获得了平均亩产700.6斤的好收成。  相似文献   

9.
绍兴县马山区豆姜公社党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年在五星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稻麦三熟高产试验,3.31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2929.8斤,比1972年亩产2478斤增长18.23%。现将他们的经验简介于下,供参考。一、抓三季良种配套。春粮大麦选用早熟高产良种“早熟3号”,获得亩产645斤;早稻选用迟熟高产良种“广陆矮4号”,获得亩产1250.4斤;晚稻选用迟熟高产晚粳良种“农虎6号”,  相似文献   

10.
矮稈糯“矮秆糯”是浙江农科院用中糯“台中糯”与晚粳“矮粳1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糯品种。1970年定型,1973年参加省区域试验,据36个点统计,平均亩产684.11斤,比目前推广糯稻良种京引—15平均增产14.72%。在高肥地区种植,一般亩产700斤以上,在一般施肥水平地区种植,亩产600斤左右。杭州市郊大农公社先锋一队试种2.4亩,平均亩产853斤。全生育期119~140天,平均128天。株型紧凑,叶片上举,剑叶较长,叶环紧包着穗颈节,多数穗头在叶下,穗弯弓形,穗长15厘米。每穗55粒,着粒较稀,颖壳有绒毛。千粒重28克左右。分蘖力中等,株高70厘米,秆粗、耐肥、抗倒。后期灌浆速度快,较耐寒。感光  相似文献   

11.
“京引15”是个中熟糯稻品种,于1969年引入我县。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一般亩产500~600斤,比原有的糯稻品种增产1~2成。如我县良种场三年大面积种植,亩产524.6~535斤,其中最高的亩产达到720斤;城郊公社山河大队1972年种植31亩,平均亩产525斤,最高亩产718斤;海拔500公尺的双峰公社榧坑大队种  相似文献   

12.
晚稻新品种“测—48”,是我省当前推广的主要晚粳当家品种。去年,慈溪县彭桥公社农科站对该品种进行了不同秧田播种量和不同插秧本数试验,在1:7.5固定的秧本田比例条件下,秧田的每亩播种量分别为40斤、80斤、120斤、160斤和200斤五个处理。  相似文献   

13.
成单1号成单1号(门可×金_(67))单交种是由嵊县农科所于1970年秋自四川农科所引入的。试种三年表现稳产高产。去春品比中为600斤/亩,今春观察试验中为690斤/亩,较对照浙单1号增产21.1%。在大田作高产栽培,实收716.8斤/亩。在嵊县显潭公社上显潭大队的山地试种,亩产超过600斤。成单1号春播全生育期(出苗——成熟)为95天左右,在三月底播种可望大暑前成熟,能避过历年来严重发生的伏旱。该单交种还表现抗病、耐肥、苗期生长势强,籽粒为马齿  相似文献   

14.
“天津一号”米大麦属春性六棱米麦。今年我们从天津引入作春播麦试种,表现耐迟播、秆矮、抗病、品质好、生育期短、产量较高,一般亩产300斤左右,高的可达400多斤。“天津一号”米大麦株高65~70厘米左右,叶色浓绿,茎秆粗矮,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长5厘米左右,短芒,着粒较密,一般每穗45~60粒,千粒重23~25克。从试种情况来看,“天津一号”米大麦在生产上突出地表现:1.生育期短:“天津一号”米大麦在立春前后播种,五月底收获,全生育期100~110  相似文献   

15.
激光育种     
激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来起的一门新技术。由于它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等几个极有价值的特点,所以虽然它的历史不长,但却发展很快,无论在国防军事,工业生产,医学工业,生物学应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它开辟出来的新技术生长点。激光育种是通过激光辐射农作物,诱发其遗传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突变,从中选育有利的变异而获得我们所需要的新品种。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育种新技术。我们遵照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教导,于1973年利用氩离子激光器射早稻“科选17号”种子,已选育出早熟、矮秆、抗倒、丰产的水稻新品种“激科选2号”,目前正在各地试种推广,通过实践,对激光在育种上的应用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早熟三号”是一个二棱毛大麦。经杭州地区两年试种,表现早熟、抗病、耐肥、高产,适宜水田新三熟制的搭配,深受群众欢迎。现将该品种的产量、基本性状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产量 1970年本所大麦品种评比,早熟3号产量居首位,2.5亩平均亩产563斤,比“浙农12”增产27.3%。1971年,全地区种植500余亩,一致反映良好。据余杭、富阳、萧山县等五个点的大麦品种评比试验结果,除萧山县大通桥农场比对照“矮白洋”减产8.5%以外,其它四个点均比当地推广品种“矮白洋”、“浙农12”显著增产,增产幅度为4.8~55%。  相似文献   

17.
“竹科二号”是舟山地区农科所于1972年用竹莲矮与科矮13杂交,1975年定型。三年来试验试种结果表明竹科二号是一个多穗、大粒、出米率高、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较强、产量高的品种。1976年全区推广面积约一万亩,1978年将继续扩大推广。产量表现经过连续三年来的比较试验,竹科二号平均亩产942.6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7.6斤,平均增产7.4%,增产幅度为5.4~9.4%,1976年地区13个点联合试验,结果有12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7.9斤,比广陆矮四号平均亩产879.1斤,平均增产7.8%,各地试种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由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与丽水地区农科所协作选育的早熟晚籼新品种“浙丽1号”,已于去年12月在丽水通过技术鉴定。“浙丽1号”的原试种代号为“8202”,是1974年用晚籼“广塘矮”作母本,与抗褐稻虱的“mudgo”杂交,1975年以其F_1为母本,再与“竹科2号”杂交,经多代抗病虫测定选育于19T8年定型的。1980、1981年两年参加丽水地区区域试验。1982、1983年两  相似文献   

19.
“阿七三交”是我所玉米研究室自1990年以来自育单交种“阿单七号””为母本与自选系“马综1115”组配的特早熟三交种,在马尔康地区全生育期为138天,需大于等于10度活动积温1900度,是适宜在中纬度,高海拔玉米上限区种植的优良品种,经1991-1996年在所内及农户大面积试种试验均表现出高产(比对照“阿单六号”增产10%)以上,品质好,抗倒,适应性强,耐粗放耕作,不早衰,199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浙单一号”是自交系“金131”和“威591”的单交种,表现抗病,早熟,高产;籽粒淡黄色,中间型,千粒重265克;穗长12厘米,粗4厘米,每穗籽粒14行,出籽率84%。1970年秋季在东阳县良种场大田种植,亩产652斤,在胜利公社红光大队试种12亩,除去套种萝卜的面积,亩产550斤,在引自外省十多个优良杂交种的秋玉米品比试验中,单产居首位,比“新双一号”增产12.4%,比“黄火燥”增产31.7%。“浙单一号”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等,1970年秋季嵊县北山地区大斑病盛发,据嵊县农科所试验,种“浙单一号”,在相同条件下,比“嵊县六十日”、“小金黄”、“小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