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史写作就是选择一条开启文学之门的路径,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这路径在50、60年代是革命化、阶级论,在80年代是启蒙、人的文学,在90年代是审美、现代性,新世纪则是还原、历史化。一定意义上,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个审美主义与意识形态相生相克的建构过程,一个文学史家与作家作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2.
1985年以前,是莫言小说创作的早期阶段。受传统军旅文学和当时各种社会、文学思潮的影响,莫言早期描写当代军人生活的作品,表现出了鲜明的转型特征,一方面依然注重塑造当代军人的光辉形象,歌颂当代军人的奉献牺牲精神,另一方面,又密切关注新时期文坛变化,不断实践和深化文学在改革开放年代出现的新观念、新方法,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走出了一条蹒跚之路。  相似文献   

3.
刘咏枫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316-318
乐感有先天因素,但主要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培养的.培养乐歌要多听.宜先多听短小作品,大型作品尤要多听,好的作品越要多听.第二,要广泛地涉猎各种类型的作品."多聆听"应注意两个结合与音乐、文学、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与歌唱、演奏等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乐感有先天因素,但主要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中培养的。培养乐感的关键是多聆听:第一,同一首歌要多听。宜先多听短小作品,大型作品尤要多听,好的作品越要多听。第二,要广泛地涉猎各种类型的作品。“多聆听”应注意两个结合:与音乐、文学、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与歌唱、演奏等实践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就文学的社会作用而言,过去将其概括为“真、善、美”三种。这种分法带有明显的机械论色彩,用这种方法进行文学批评越来越有力不从心之感,方法的革新和突破势在势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和社会作用是一个连续性的运动过程,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了运动中的三要素,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艺术活动系统,并由此形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系统,因此,摈弃传统的“三分法”,代之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应不的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新可选模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生时,寓言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也呈现了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并在后期成为中国自先秦寓言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本文全面观照了20世纪的中国寓言文学,表述了它的作家,作品、年代爰寓言的基本性状,认为这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很有成就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网络诗歌在1990年代文学中是一个极度边缘化的存在,其命名来自于文学的边缘化构成因素传播媒介,从中可以发现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对文学强有力的介入。网络诗歌是主流作家放弃“社会代言”角色后,边缘化群体在生存困境中的呼碱,这种源于民间的文学可能正是文学未来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8.
《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历史人物晏婴的传闻逸事连缀而成的作品,其成书年代至今尚存争议。如果从《晏子春秋》的文体渊源出发,对其在文学发展的进程中适当定位,根据其文体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推断出《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初期稍后,中期以前。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过去关于诗歌的观念中,诗歌似乎是属于高雅、严肃、精英的文学,但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却是以"通俗"起家的,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诗经》中不少作品就是古歌谣,文人的搜集、删订和编纂将它们提炼为雅文学,被后人视为诗之源,诗之巅。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舒芜与“胡风集团案”的历史是非成为近年来学界的热门话题和学术“劫争”。避开史实诉讼、道德追问和人性检讨的研究路向,就当代文学具体的历史情景而言,舒芜及其文章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意味深长的典范文本,有着文学与文化的双重意义。它演绎了新中国在冷战思维下文学的一体化建制,昭示了转型期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和时代氛围中文人的心理祈向,展现了建国初在意识形态的召唤下学者否定自我投身大众的思想改造历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现代文学教学中的三个问题谈了看法。一、对有争议的作家,应实事求是,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既不大力贬低,全面否定,又不矫枉过正;二、作家作品的分析需要将思想和艺术联系起来考察,既不把作家的政治思想与其作品机械地划上等式,又不否认作品中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不一致;三、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结合新的社会观念和文学观念,给人带来新的社会思考和文学思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车轮驶入明治二十年代、这一时期日本文学家们的目光,开始逐渐转向人的内心世界。他们一方面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一方面批判当时“文明开化”的浅薄、提倡日本的古典文化。明治二十年代是日本文学的起步期、种种尝试都在这一时期进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桂艳平 《科技信息》2012,(22):145-145
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琳达.哈琴在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文坛的后现代小说潮流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编元史小说"的概念。《天秤星座》是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德里罗的具体代表性的作品。它以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为题材,通过重访历史,对历史叙事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提出了质疑,并同时对历史知识的可能性做了问题化处理。它指出了叙述历史的多种可能性,从而体现了编元史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口头传统是“人类表达文化的根”,口传文学(即口头、口承文学)是“与生命相依的文学”,作为文学遗产,它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点和风格。《玛纳斯》作为新疆柯尔克孜族在漫长的口头传统中产生的史诗作品,是其民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具有巨大的人文价值。注重对其“活形态”特点的研究(程式化的特征、演唱者和听众、社会现实)是新疆史诗研究的特色之一,也是对多民族文学样式研究的查补,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和对口头传承文化的抢救。  相似文献   

16.
回顾《新青年》同人与复古派进行的激烈论战,我们发现中国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学的外部、内部请问题都被提上了论争的议程。随着论争的展开和深人,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观念得到了全方位的建构与确认。这场论争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发生在30年代的那场左翼激进派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虽然表面上仍然轰轰烈烈、咄咄逼人,但在文学的大旗之下却是文学本身问题的回避与政治参预热情的膨胀。作为社会政治进步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这场论争的价值自不待言,但作为文学历史发展之环节,其价值却是令人怀疑的。这就需要对论战中的人的观…  相似文献   

17.
"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19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类型,是新世纪中国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新世纪以来,"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断涌现,产生了大量的引起读者热议的电视作品,其播出频道之多,收视率之高,令人惊叹.题材与主题的双重优势、电视剧的高质量和播出时机的恰当选择,是"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热播的主要原因,中国观众对电视剧的情有独钟和特殊观众的审美期待也是重要的因素."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主要有"历史纪实"和"新英雄传奇"两种类型."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对以往革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突破和超越,对当下军事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变形母题的文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文学中尤其是神话作品中存在着许多以“变形”母题为表现特征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定因素:特定的人物即发生“变形”的主人公,特定的情境即导致异化、发生变形的具体情节语境。本文试着从“变形”母题与社会背景演绎,变形母题与异化思想,变形母题与民族意识三个方面对中外文学中的“变形”母题作一定的平行研究,探讨“不同的创作环境、不同的历史阶段给类似的文学主题带来了怎样不同容量的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风格是一个范畴伸缩性极强,极易引起混淆的概念。人们谈到文学风格,有时视野仅局限于作品,更多的会把视线投注到作品及其背后的作者,但很少有人将它贯穿于作品、作者、读者、生活"文学四要素"的全部,进而通过对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的探询还文学风格本来的完整的面目。但是,就文学创作这个阶段性视阈而言,作者与作品是核心要素,创作个性与言语形式是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文章就人们历来关注的问题之一即作者的创作个性与风格的形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茅盾对我国当代十七年短篇小说的评论,是这位伟大作家、批评家文学业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仍能给人们以教益和启迪,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一茅盾早在二十年代即倡导文学“为人生”,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作家作品。随着历史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