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铝酸酯偶联剂在碳酸钙填充ABS及PVC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铝酸酯偶联剂对碳酸钙的活化作用,进而探讨了活性碳酸钙分别填充ABS及PVC的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证明,活化处理能够提高CaCO3的填充量,改变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加工性能和某些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2.
铝酸酯偶联剂在碳酸钙填充ABS及PVC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铝酸酯偶联剂对碳酸钙的活化作用,进而探讨了活性碳酸钙分别填充ABS及PVC的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证明,活化处理能够提高CaCO3的填充量,改变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加工性能和某些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钛酸酯偶联剂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偶联剂。据美国Kenrich石油化学公司1974年底报导,在100磅高密度聚乙烯中,添加少量—异丙基三异硬脂酰钛酸酯(商品牌号为TTS),再加入157磅碳酸钙填料(碳酸钙:聚乙烯=61:39)。所得材料之性能与未加填料的聚乙烯相仿。此后,钛酸酯偶联剂在聚丙烯、聚氯乙烯钙塑材料中也相继得到应用。据报导,在聚丙烯—碳酸钙体系中,加入TTS,落地冲击强度可提高6.5倍,在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填充剂,碳酸钙晶须具有强度高、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将其填充于高分子材料中,不仅能保留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特性,还能通过晶须的增强、增韧等优势改善材料的性能,降低材料的成本。采用NDZ-102钛酸酯偶联剂对碳酸钙晶须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碳酸钙晶须填充到聚丙烯中,分别研究了NDZ-102钛酸酯偶联剂的用量以及碳酸钙晶须的填充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DZ-102钛酸酯偶联剂用量为1.25%,碳酸钙晶须的填充量为10%时,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应力和弯曲应力分别为20.1和37.4 MPa。  相似文献   

5.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201作为表面处理剂,利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碳酸钙晶须与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共混粒料,然后将复合材料粒料注塑成标准样条,对复合材料样条进行了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测试,探究了不同含量晶须对聚乙烯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晶须填充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优于填充前的材料。当填充量达到25%时,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由填充前的13.94MPa、8.8MPa和940.48增加到14.96MPa,10.2MPa和1 132.82,热分解温度也由填充前的390.4℃增加到419.3℃。此外,晶须的加入降低了聚乙烯的结晶度;加入少量的晶须时聚乙烯的结晶速度加快,但加入量过多时又使得聚乙烯的结晶速度变慢。扫描电镜显示碳酸钙晶须和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作用,晶须均匀分散在聚乙烯基体中。  相似文献   

6.
钛酸酯偶联剂是七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新型偶联剂。在由大量无机填料填充的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少量(1—3%)此类偶联剂后,可改善高分子材料和无机填料间的相容性,达到增强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改善加工性能之效果。因而受到有关行业的关注。我院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组有关同志,经几年努力,合成了适合于聚烯烃—碳酸钙体系的 Sy-1、Sy-2系列钛酸酯偶联剂共4个品种。并于去年11月由上海市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碳酸钙-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之间,引入了一种新型的界面增强剂与偶联剂复合,大大提高了碳酸钙与聚烯烃的界面结合强度,从而大幅度提高注塑产品的冲击强度;考察了复合偶联剂的配比及其含量、碳酸钙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复合偶联剂中界面增强剂JZ与偶联剂TS的质量比为1∶1,复合偶联剂的用量为碳酸钙质量的1.8%,碳酸钙的质量为复合材料的35%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热塑性弹性体(FU)用量对PP/FU共混物及碳酸钙用量对PP、PP/FU(90/10)的填充体系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U的加入可明显改善PP低温脆性,提高冲击强度。添加适量经偶联剂处理的碳酸钙对PP共混物冲击性能和加工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用稻壳焙烧法制备的含量达90%以上的多孔二氧化硅,其表面亲有机物性能较差,填充在聚乙烯中会使聚乙烯抗冲性能下降;但用偶联剂对多孔二氧化硅表面进行处理,能使其产生高活性表面中心,这种被称为活性二氧化硅的填充剂填充在聚乙烯中,可提高聚乙烯的各种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钛酸酯为偶联剂,PP为基体,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木粉/PP复合材料。研究了偶联剂含量变化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流动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体系的冲击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当偶联剂含量为2%时,35%木粉/PP复合材料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SEM照片表明偶联剂的加入改善了木粉与PP基体的界面结合,但由于木粉团聚,导致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下降。偶联剂的加入改善了木粉/PP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