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高能激光穿过大气时,大气中的分子和气溶胶粒子吸热会使大气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局部折射率变化,由此产生热晕效应。主要分析了热晕效应中气溶胶粒子等效吸收系数以及高能激光的功率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高能激光穿过大气时,大气中的分子和气溶胶粒子吸热会使大气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局部折射率变化,由此产生热晕效应.主要分析了热晕效应中气溶胶粒子等效吸收系数以及高能激光的功率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能核碰撞中的奇异性增强被认为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形成的信号之一。作为一种隐性奇异粒子,CLAS合作组系统地测量了不同束流能量下γp→pФ(KSKL)反应中的Φ介子。文章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强子化后的多源产生图像,讨论了高能碰撞中Φ介子的产生机制。这些Φ介子来自于多个发射源,且源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略。通过研究γp→pФ(KSKL)反应中产生截面与极角的依赖关系,得到了发射源的形变情况以及粒子的统计性质。  相似文献   

4.
重味介子的弱衰变 ,尤其是非轻弱衰变一直是粒子物理学最前言研究课题之一 .在所有的重味介子中 ,Bc 介子是B介子家族中的最后一个成员 ,同时它也是唯一的一个由两个重夸克组成的介子 .正是由于它的这个特性 ,人们发现通过对它的弱衰变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探测弱相互作用 ,而且也可以探测强相互作用 .尤其是随着KEK和SLAC的B介子工厂的投入运行 ,精确计算这些过程的分支比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吸引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并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尽管到目前为止理论上对这些过程有很多的模型预测 ,但是理论计算结果具有很强的模型相关性 .…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从低能至高能的反质子与质子碰撞中各种现象,从介子交换理论和吸收现象,获得一个可以描述其相互作用的光学势。pp碰撞后,发生湮没而产生众多的介子、强子,以及在高能正、反质子湮没后产生奇特性粒子,带粲的介子、强子,并探讨获得混杂性粒子和新粒子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能重离子碰撞物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探测到的末态粒子信息得到确实可靠的QGP形成证据.由于QGP只是在碰撞过程的某个极短瞬间存在,所以对核物质演化过程中媒介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媒介系统的研究可以把分析QGP的探针深入到粒子冻出之前的媒介系统中.两粒子压缩关联函数通过媒介系统中准粒子与末态自由粒子之间的质量区别来反映准粒子与媒介系统的相互作用,利用非相对论流体动力学演化的火球模型,计算得到以两粒子平均动量为变量的压缩关联函数形式,选用和其他强子反应截面较小的介子模拟计算关联函数,计算结果表明小平均动量的介子来自于半径较大、径向膨胀速度较大的媒介系统,在温度和径向膨胀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介子的压缩关联函数对媒介系统半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23(4):253-253
目前很多理论物理学家在尝试针对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建立一个标准模型,介子是该标准模型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夸克被一些专家认为是构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单元。一个名为“Belle”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正负电子对撞加速器,发现了一种可能由4个夸克构成的带电荷的新粒子。研究小组运用上述设备分析了约6.6亿对B介子和反B介子的衰变情况,  相似文献   

8.
《科学世界》2014,(1):17
##正##中微子是构成宇宙物质的基本粒子,共有三种,与宇宙中所有的基本过程都有关系,因此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热点。目前探测到的绝大部分的中微子来自太阳,另外,地球大气层里以及核反应堆附近也可以探测到一些中微子。来自太阳系以外的茫茫宇宙中的中微子比较罕见。目前,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报告了28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宇宙中的高能中微子,此研究成果发表在11月22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TC2理论预言了一定数量的赝标哥尔斯通玻色子 (PGBs) ,包括TC部分的TC介子和Topcolor部分的三个top - pions ,这些新粒子都与动力学对称性破缺机制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在高能对撞机上研究这些新粒子的可能物理迹象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这些新粒子中 ,色单态的中性TC介子 (包括同位旋单态粒子P0′ 和同位旋三重态粒子P0 )是最轻的粒子 .本文中 ,我们考虑在质心能量s=10 0~ 5 0 0GeV的 μ+ μ-对撞机 (FMC)上 ,中性粒子P0 通过s道的共振产生 .TC2理论中 ,TC介子和费米子的耦合主要由ETC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银河系的范围来看,太阳是颗极为稳定的恒星.尽管一些恒星表现出强烈的脉冲,大小及亮度会发生大幅度波动,有时甚至会爆炸,但是在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中,我们太阳的亮度只发生了0.1%的变化,这一变化微不足道. 然而,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即使这些看来很小的变化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美国全国研究理事会(NRC)发布了一则新报告—一《太阳活动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报告中列出了一些极为复杂的机制. 要想了解太阳与地球气候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非常宽泛的专业知识,涉及等离子物理学、太阳活动、大气化学、流体力学和高能粒子物理学等领域的知识,甚至还需要掌握地球历史学方面的知识.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研究人员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全部知识.为了取得进展,全国研究理事会不得不将许多领域的专家集中在一个专题讨论会上.这则报告概括了他们的集体成果,真正地在多学科相互关系中提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分别发生在2003年10月28日和2003年11月18日的两次相似的强烈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通过比较这两次CME事件以及它们的行星际响应,分析了其伴随的两种主要空间天气效应: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和地磁暴.这两次CME事件均伴随有一个强耀斑和一次暗条爆发,并且之前都有一个较弱的CME从同一源区产生.第一个CME事件引起了一次极大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而第二个则没有引起明显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这两次CME事件均引起了大的地磁暴,且第二个CME所引起的地磁暴比第一个CME所引起的地磁暴更强.通过比较分析这两次CME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现象和对应的行星际磁云(MC),讨论了这两次CME引起不同空间天气效应的原因:形成不同强度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在于CME爆发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在这两次事件中显著不同,而地磁暴强度的差异则是由行星际MC轴的方向以及MC经过地球时的相对位置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在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由于末态粒子被探测到之前会与强子介质会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处于强子介质中的玻色子发生了质量偏移,产生一种压缩效应,从而导致正反玻色子对的一种压缩关联.由于Φ介子具有独特的奇异-反奇异夸克结构,因而文中对Φ介子的压缩关联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压缩关联函数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质量偏移对压缩关联的影响,最后讨论了Φ介子的压缩关联随着两粒子动量横向方位夹角和赝快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的质量偏移,导致的压缩关联是不同的,Φ介子压缩关联在正反粒子动量横向方位夹角为π时最大,随着动量横向方位夹角减小而快速减小到1,并且压缩关联随着赝快度的增大而减小.Φ介子压缩关联的研究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上早已发现,高能碰撞末态的同荷π介子之间存在玻色—爱因斯坦关联。这一效应被应用于研究多粒子产生过程的π介子的发射源的大小和形状。对于高能核—核碰撞,用这一方法发现,π介子发射源的半径有增大的趋势。这被认为可能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αGP)的形成有关,因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高能核乳胶是研究高能核—核碰撞的一种重要实验手段。它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空间图象完整的优点,但由于实验过程中未加磁场,不能区分粒子电荷的符号,很难测量粒子动量  相似文献   

14.
TC2模型预言的物理top介子通过反常可以与规范玻色子(γ,Z)发生耦合,因此在高能e+e-碰撞中可以产生这种粒子.本文估计了中性top介子πt°在NLC实验中的产生几率,并讨论了其可能的物理迹象.  相似文献   

15.
宇宙中微子正开启一个电磁波观测宇宙之外的全新窗口.然而,传统的中微子探测手段由于造价过高,导致探测器有效面积不足或观测时间有限等问题,不便于进行高能中微子(一般认为能量大于1015 eV为超高能,能量大于1018 eV为极高能)的观测.射电阵列,采用造价低、全天候观测的射电天线,可以建造大面积的观测阵列,达到极高能中微子天文学和极高能宇宙线探测所需的高灵敏度.在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的资助下,原型阵列TREND(天山射电探测中微子探测器)在2011–2012年的运行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仅依靠单极化接收天线阵列,首次证明了不依赖于传统粒子探测器的自触发射电探测方式可以对高能粒子大气簇射进行有效探测.我们计划建造一个巨型天线阵列GRAND,这将是世界上1017 eV以上最灵敏的高能中微子望远镜,可以对高能中微子进行有效的观测.  相似文献   

16.
太阳地球物理学的对象和任务太阳、星际间的介质和包括大气和其他层的地球是太阳地球联系链条中的主要环节。太阳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全部介质和介质中发生的过程。在太阳地球物理学面临的问题中,我们将注意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如揭示负责太阳爆发、粒子加速度、太阳风和星际间磁场结构形成的物理机制,以及负责使太阳风的能量传给地球磁层和磁层与电离层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在应用计划方面,太阳地球物理学的主要任务可表述如下: 为了实用航天学和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需要,判断  相似文献   

17.
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模型中 ,TC2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候选者 ,其不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 ,并且可产生足够重的顶夸克质量 .TC2理论预言了三个 top介子πt± ,πt0 .top介子是 TC2理论中独有的可观察物理粒子 ,研究 top介子产生与衰变的可能的物理迹象对验证 TC2理论 ,探测新物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 TC2模型 ,我们研究了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顶夸克和中性 top介子πt0 的产生过程 e+ e-→ ttπt0.顶夸克和中性 top介子有强的 Yukuwa耦合 ,它的形式为 :mt2 Ftνw2 - Ft2νw[KURtt KULtt* tLt Rπt0 + KUR…  相似文献   

18.
卫星测量发现,在地球高空,许多高能带电粒子被捕获在地磁场中,形成内、外两个辐射带。内、外辐射带中心距离地面分别为3000和20000公里。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穿过辐射带时,人和仪器都会受到粒子的损害。研究辐射带粒子强度分布是空间物理学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地球内辐射带可将质子加速至1—100Mev,可产生漫射中子,太阳耀斑的高能粒子及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均能在地球大气中产生次级中子,中子流强达~0.5—1.5个/cm~2·sec,在地球大气中可生成D、H~3、He~3、Li~7、C~(13)、C~(14)、N~(15)、O~(17)、O~(18)、Ne~(21)、Ne~(22)……等核。太阳大气中亦有类似条件。可以解释众多的宇宙线反常实验,以及太阳系轻元素超丰度问题,并为δD、δC~(13)、ΔC~(14)和δO~(18)等随太阳活动及地球环境变化的实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由空间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X射线探测器两台单机组成, 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高度, 能够提供实时的太阳耀斑监测和质子事件监测.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是国内第一套天基太阳质子事件监测警报系统, 在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基本监测到所有的质子事件, 并通过分析实时监测的耀斑X射线辐射特征, 多次成功地开展了太阳质子事件警报服务. 风云二号空间环境监测器也是国内第一次进行地球同步高度的空间环境探测, 发现地球同步高度粒子变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包括粒子通量的昼夜周期变化; 在太阳和地磁宁静时, 能量大于1.4 MeV电子通量在10~2×102/cm2×s×sr之间变化, 能量大于1 MeV的质子通量在6×102~8×103/cm2×s×sr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