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河流流域灌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的研究对指导当地生产及提高地下水利用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对该流域洪积扇地下水水样进行阴阳离子测试,利用Piper三线图对地下水进行分类,并运用Phreeqc程序对洪积扇区地下水水-岩作用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冲洪积扇扇顶戈壁砾石平原区和扇中砾石平原区地下水以重碳酸-硫酸-氯化物-钙、镁型水为主,扇缘细土平原绿洲区地下水以硫酸-氯化物-重碳酸-钙、镁型水为主,局部地段为重碳酸-硫酸-氯化物-钙、镁型水和氯化物-硫酸-重碳酸-钠、钾型水;洪积扇区地下水水-岩作用较为活跃,水化学组分离子主要来自石膏、硬石膏、岩盐、Ca(OH)_2和MgCO_3等矿物的溶解.  相似文献   

2.
在收集2013年、2014年、2016年三年共计251组浅层地下水水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伊犁河南北两岸地下水常规水化学特征,同时辅助以传统的Piper三线图和数理统计的相关研究方法。结果显示,对于研究区来说对应分析法与传统的Piper三线图方法在研究结果上总体保持一致:伊犁河谷西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中阳离子主要为钙镁离子,阴离子主要为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其中水质指标中的SO_4~(2-)和Ca~(2+)相关性较高,二者同源;其演化规律呈现出Cl~-、Ca~(2+)、Mg~(2+)含量缓慢增加,同时HCO_3~-含量逐渐降低的特点。分析结果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应分析法与传统的水化学研究方法相结合在水质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河水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能够反映流域水环境的特点和水质情况.本文以青海湖沙柳河流域为研究区,选取夏季典型月份进行了河水和地下水样品采集及可溶性离子含量的测定,对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夏季河水和地下水的离子含量特征、水化学类型、离子来源和灌溉适宜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青海湖沙柳河流域夏季河水和地下水的p H平均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是流域水循环和水环境问题研究的关键.以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流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衢江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定性和定量地揭示了流域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①溶解性总固体(TDS)、pH指标显示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指标空间变化特征相似,两者转化频繁;流域上游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中下游则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②阴阳离子组分显示: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是HCO3-Ca、HCO3·Cl-Ca类型水,流域内水的最终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中离子主要受岩石风化和降水因素影响;③δD-18δO关系显示氢氧同位素含量沿河水流向不断富集;依据氢氧同位素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的关系,显示出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均受大气降水补给;④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定量关系显示:研究区上游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地下水对地表水的平均贡献率为19.67%,日均补给量为2.73×106 m3/d;中下游主要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平均贡献率为22.77%,日均补给量为3.49×106 m3/d.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水化学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利用水化学资料分析了不同水体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不同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均较低,矿化度较低,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均以HCO_3·SO_4(SO_4·HCO_3)-Ca·Mg(Mg·Ca)型为主。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且以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溶解风化为主。水化学及同位素分析表明:水样点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混合区三个区域,说明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存在明显的转化关系;地表水、地下水、泉水的主要来源均为大气降水,不同水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影响;支流地表水主要受地下水补给,拉萨河中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地段性互补关系,拉萨河是区域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赣南红层地区地下水资源及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基于水文地球化学理论,运用数理统计、Pipper三线图、Gibbs模型、水化学平衡法、同位素示踪法和离子比例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Na为主,主要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为Ca2+和HCO-3;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研究区地下水起源于大气降水,Sr同位素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风化的混合。地下水中石膏、岩盐、白云石、方解石和硅酸盐岩均处于未饱和状态。影响研究区地下水离子组成的是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作用,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控制区以方解石溶解为主。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存在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以地下水中的Ca2+、Mg2+置换围岩矿物的Na+、K+为主,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离子组成的影响较小,其中工矿活动的影响大于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彰武县柳绕养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及保证柳绕养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水均衡法及可开采系数法分别对区内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及可开采潜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柳绕养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为2 9740.5万m3,总排泄量为2 9117.4万m3,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 5279.43万m3,现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开采系数为0.19.柳绕养平原区现状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处于正均衡状态,地下水资源量丰富,可开采潜力巨大,未来可根据合理地利用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海西州地区供水、缺水状况,采集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62组地下水,测定水样中的pH,Ca2+,Mg2+,K+,Na+,Cl-,SO2-4,HCO3-和矿化度指标,运用Piper三线图、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变异系数较小,水质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周围湖泊融区中K+变异系数最大,属于强变异,说明K+为受地貌影响最大的敏感因子;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HCO3·Cl-Ca·Na,HCO3·SO4-Ca·Na和Cl-Na·Mg四种类型;水化学特征水平分布由基岩山区到盆地中心呈环状分带特征,海拔高度与矿化度垂直分布呈反比关系。通过对青海省哈拉湖地区地下水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分析,可指导并帮助海西州政府开发新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砷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环境与安全健康问题,研究高砷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能够为高砷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当地居民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阿克苏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5个地下水水样的实测数据,结合地统计法、Piper三线图、Gibbs图、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高砷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砷含量0.05~210μg/L,均值8.66μg/L,各县市15.09%~27.27%为砷含量大于等于10μg/L的高砷地下水;研究区地下水砷含量整体表现为承压水>潜水,中下游>上游,且高砷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的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研究区具备原生高砷地下水形成的地质条件,主要受自然因素的控制;高砷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SO4·HCO3-Na型;碱性环境下砷的解吸附及脱硫酸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产生的阴离子与吸附态砷的竞争吸附造成地下水砷含量的升高,加之研究区中下游缓慢的水动力条件和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使得地下水中的砷进一步富集。研究结果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西安地区主要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以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Piper三角图、Gibbs图、相关性对其水化学离子组分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以期对浐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浐河流域地表水主控阳离子为Ca2+,均值在86.63 m g·L-1,主控阴离子为HCO3-,占总阴离子含量的70...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悖牛川上、中游区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法、同位素等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地下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在170~1034 mg/L之间,随着TDS含量的升高,水化学类型由HCO_3-Ca(·Mg)型转变为HCO_3·SO_4-Ca·Na型、Cl-Na型。溶滤作用是控制区域地下水化学组分形成的主要作用,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于碳酸盐、铝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此外,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脱硫酸作用和混合作用也对区内水化学组分形成存在一定影响。煤炭开采使赋存于煤层以上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趋于一致,地下水TDS含量升高,水质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胶州湾北岸不同水体的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通过样品测试及特征分析,揭示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补给来源和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岩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以Cl-Ca和Cl-Na.Ca型为主,TDS变化范围为582~1708 mg/l,整体以淡水为主,部分点位受海水入侵影响,呈微咸水特征;第四系孔隙水以Cl-Na和Cl.SO4-Na型为主,整体为咸水且化学组分较稳定;河水和胶州湾海水主要为Cl-Na型,河水水化学组分变化程度较大,受大气降水影响呈微咸水—咸水特征。水样点在Piper三线图上分为裂隙水分布区、孔隙水分布区和孔隙水与地表水混合区三个区域,说明研究区地表水和孔隙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相互转化关系明显。祥茂河河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洪江河、墨水河河水为大气降水与海水的混合水,且墨水河受海水混合影响程度大于洪江河;胶州湾海水为河水和标准海水的混合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不同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影响,孔隙水受蒸发作用影响较裂隙水强烈,且裂隙水和孔隙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孔隙水接受裂隙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13.
 以青海西部尕斯库勒盐湖不同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PHREEQC软件计算了水体的化学组分存在形式及饱和指数,探讨了该盐湖水文地质补给顺序,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研究表明,水体中所有元素Na、K、Ca、Mg、C(4)、Cl和S(6)主要以自由离子Na+、K+、Ca2+、Mg2+、HCO3-、Cl-和HCO42-形式存在,只有少量Mg、C(4)和S(6)与其他离子形成络合物。该盐湖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水大部分补给至含砂泥岩层形成承压水;大部分承压水补给至潜水,最终汇入湖内形成湖水;在冷干条件下,湖水经过强烈蒸发和浓缩作用形成湖表卤水和晶间卤水;氯化钙型深部水通过湖表卤水区东部隐伏断裂持续补给至湖表卤水,而氯化钙型盐溶水通过盐溶通道长期补给晶间卤水;湖表卤水与晶间卤水间存在水体交换。该研究为青藏高原盐湖水文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环境特征、水体补给关系,为合理保护和改善湿地水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液态水/水汽同位素分析仪测定了氢氧稳定同位素丰度,通过离子色谱仪测定八大离子水化学特征指标,对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水体(降水、河水、沼泽水、地下水)的化学参数和氢氧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域水化学类型和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和环境意义。【结果】①湖泊水体、黑河及其入沼泽水体、出沼泽水体的主要化学类型都为$HCO_{3}^{-}$-Ca型(重碳酸钙型水);②若尔盖夏季“大气水线”为δ(D) = 8.28 δ(18O)+13.86,说明受局地水汽、二次蒸发影响小,但蒸发强烈。偏小的δ(18O)和δ(D)值,反映了雨季受海洋性暖湿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且丰沛,重同位素沿途受雨水冲刷作用较强的特点。HYSPLIT模拟结果证明若尔盖夏季水汽来源于平稳的西风带,受西风环流控制;③降水是其他水体(河水、沼泽水、地下水)最初始的补给来源;河水斜率与沼泽水斜率相近,趋近平行,说明二者的补给关系最为频繁和密切,其中沼泽水接受黑河的支流——果曲、津曲、阿蒙曲、德纳的补给,而黑河的干流与沼泽则是交汇补给。【结论】若尔盖各水体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流域水岩作用所调控,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揭示了流域降水、蒸发、大气环流及水文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氨氮(NH+4-N)污染地下水内在生态恢复机制, 利用生态安全型天然矿物材料火山渣负载地下水中土著氮细菌进行NH+4-N污染地下水净化特性研究. 结果表明:火山渣负载土著氮细菌生物量约为2.12×107 个/g; 负载材料在去除地下水中NH+4-N时,可有效去除水化学因子,NH+4-N去除率为83.39%~98.84%,水化学因子去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Fe2+,HCO-3,Ca2+,Mn2+,CO2-3,SO2-4,S2-,Mg2+,其中Fe2+,Mn2+,S2-,SO2-4一定程度上促进NH+4-N净化; CO2-3,HCO-3,Ca2+,Mg2+抑制NH+4-N净化; 负载材料的微观结构在净化后表面变平滑, 细小突起被覆盖. 研究结果为氮污染地下水内在生态调控修复技术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家口坝上地区存在高氟地下水,对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造成潜在危害.本文基于坝上地区299组潜水(井深≤50 m)样品的水质分析结果,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结合ArcGIS软件对研究区地下水氟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法、水化学分析法、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进行水化学特征与高氟地下水成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HCO3-Mg型、Cl·HCO3-Na型为主,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溶解作用影响;地下水氟的空间分布从补给区到低洼地带的排泄区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高氟地下水(ρ(F?)>1.5 mg·L?1)广泛分布于康保县南部和尚义县北部地区的洼地排泄区、沽源县西北部的湖淖排泄区以及张北县北部的隐伏玄武岩地区;含氟矿物的水岩相互作用与离子交换作用是研究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机制;蒸发浓缩作用、蒸发岩(如岩盐、石膏)的溶解、含钙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以及碱性环境黏土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过程都是坝上地区地下水F?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氮氧同位素示踪的滨州市水体硝酸盐污染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硝酸盐氮氧双同位素技术和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滨州市水体硝酸盐的氮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硝酸盐污染溯源,确定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质量浓度分别为0~168.07、0~336.04 mg·L?1,超标率分别为8.70%和27.78%;从河流上游到下游,地表水硝酸盐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空间变异性较大.地表水和地下水δ(15N-NO3)范围分别为4.02‰~10.10‰、9.07‰~18.75‰,δ(18O-NO3)范围分别为2.24‰~6.14‰、4.93‰~10.64‰;有机肥和污水是本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5%和81%,其次为含氮化肥,分别占26%和17%。通过定量分析地表水及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可以为本地区制定防治水体污染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恩施市城市的开发建设与大气和水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恩施州环境监测站提供的近5年恩施市环境空气年均值和清江河、龙洞河水环境监测资料为依据,利用有关数学模型对恩施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1996年到2010年恩施市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呈不稳定变化趋势,其中SO2常年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NO2和TSP两项指标质量均良好.据此提出恩施市大气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3年5-7月对三峡水库库区干流及支流草堂河水体CO2分压(pCO2 )进行走航观测. 结果表明: 夏季草堂河表层pCO2 为15.8226.4 Pa, 三峡水库库区干流表层pCO2为198.8261.1 Pa. 对支流草堂河剖面监测发现, 表层pCO2 最低为15.8 Pa, 随着深度增加, pCO2快速增加, 在水深5 m后逐渐稳定, 最大值为294.2 Pa. 通过计算, 支流草堂河在5, 6, 7月的CO2通量分别为16.46, −4.91和30.85 mmol·m−2·d−1, 库区干流CO2通量为45.83 mmol·m−2·d−1. 因此, 三峡库区干流表现为CO2的“源”, 支流草堂河CO2释放远小于库区干流, 6月份表现为“汇”.  相似文献   

20.
泰州市区位于长江北部三角洲平原水文地质亚区与里下河低洼湖荡平原水文地质亚区的交界带。为对比研究两亚区潜水层的水化学特征,通过电荷平衡、统计分析、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化学主要指标空间分布、水化学类型、相关联系、离子来源,探讨了水化学演化的成因及两亚区的差异来源。结果表明:区内潜水阳离子含量Ca2+>Na+>Mg2+>K+,阴离子含量HCO3->SO42->Cl-,北部多为微咸水,中南部以淡水为主,主要指标含量从北到南逐渐降低,水化学特征以硅酸盐风化类水岩作用为主,全新世海侵的遗留成分仅对北部潜水有少量影响,人类活动影响均以农业灌溉为主,阳离子交换作用以正向阳离子交换的方式发生。亚区间水化学成分和水化学类型差异明显,两亚区水化学特征差异的主要成因是全新世海退后迥异的沉积环境以及地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