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途架空光缆干线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光纤中传输的数字信号具有较大的漂移,为了研究这种漂移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利用一种模拟技术获得日漂移量与误码的关系,从而为确定光缆的漂移温度系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光缆数字线路系统中信号漂移的累积和表达方式;用实验验证了当光缆线路上温度变化的分布不同时,系统中数字信号漂移累积的温度补偿性;导出了在几种典型温度变化分布的情况下系统中数字信号日漂移量和年漂移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光纤陀螺的温度试验及温度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引起光纤陀螺非互易性效应的原因,针对光纤陀螺光、电路部分各自的特性对光纤陀螺整体温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高低温试验研究,并对温度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证明了对光纤陀螺温度特性的理论分析.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实施的温度补偿方案及补偿结果,并对补偿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当今,光缆电视监控系统已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其传输的优势。无论是在信号的传输距离、还是传输图像的质量上都大大优于由同轴电缆、电话电缆等构成的电线电视监控系统。一、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且所示.由留中看出,光纤通信系统主要是由光发送、光接收和光传输部分所组成。光发送部分是由发送电端机及发送光端机组成的,发送光端机(又称光发射机)是由驱动器、调制器和光源(发光器)组成一光发射机将所需传输的电信号调制后再进行电──光转换,变为光信号送入光纤进行传输.光传输部分主要由光纤(或光缆…  相似文献   

5.
光纤陀螺非线性温度漂移模型的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纤陀螺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一直是影响其漂移特性的重要因素,对于陀螺的漂移特性一般是利用线性AR,ARMA模型表示,但在温度变化情况下,用线性模型很难得到好的拟合效果和对漂移进行预测和补偿。试用小波网络对光纤陀螺进行非线性温度模型的辨识,经实测数据验证,表明具有较好预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了光纤传输时延温度特性及其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光端机房设备和仪表进行脉冲时延法测试的系统、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实测结果表明,在低温范围内光纤传输时延随温度并非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式干涉原理,建立了分析多模光纤包层吸收系数随温度变化对单模-多模-单模(SMS)光纤结构透射光谱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此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多模光纤包层吸收特性对SMS光纤结构温度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不同温度下,多模光纤包层的吸收特性变化仅对SMS光纤结构透射光谱的传输损耗有影响,并且随着多模光纤包层吸收系数随温度的变化率增大,传输损耗的变化增大;而不同温度下,多模光纤包层的吸收特性变化对SMS光纤结构透射光谱的特征谷位置没有影响.从而得到多模光纤包层吸收特性主要影响基于传输损耗变化解调的各类SMS光纤传感器的温度特性,而对基于特征波长变化解调的各类SMS光纤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志忠  张兴周 《应用科技》2004,31(8):17-18,21
介绍了一种基于大规模CPLD实现的8路时分复用光纤传输系统的原理,并详细说明了利用编/解码芯片和大规模CPLD实现时分多路传输系统的方法,为了实现多路数字信号传输,系统采用了TDM和WDM技术,信道中两路光载波信号分别为850nm和1310nm.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自适应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光纤陀螺温度漂移模型参数随环境温度或陀螺本身工作状态的不同产生缓慢变化的现象,通过自适应建模的方法,自动修正模型参数,准确揭示了陀螺温度漂移特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气拖动自动控制设备中触发脉冲长距离传输中易受干扰的问题,根据光纤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用光纤作为传输通道来解决,并设计出用1根光纤传输6路触发脉冲的两种不同光纤传输系统。同时根据自动控制设备中模拟信号和串行数字信号、开关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的抗干扰的问题及技术要求,设计出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和串行数字信号光纤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1.
光通信用塑料光纤的性能及系统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用户对数据通信需求的日益增大,传输数据容量正在迅速增长,网络运营商都在积极发展高速传输系统,为此急待一种新型传输介质来适合短距离高速传输要求。目前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光纤通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具有传输速率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和安全保密性好等优点。但由于石英光纤的易碎性,难以连接和价格高等原因,并不适合在短距离通信中应用。近年来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竞相开发价格便宜、接续简捷、工作可靠的塑料光纤和通信系统。本文通过对新型塑料光纤的性能分析,得出结论,塑料光纤以其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将广泛应用于短距离通信中。  相似文献   

12.
王智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6):121-138
 2016年美国光纤通讯展览会及研讨会(OFC)报道了光传输速率105.1 Tbit/s、传输距离14350 km的实验方案,高速光传输技术日渐成熟丰富,全光交换成为全光网的关键。光交换网络节点对高速光信号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全光逻辑、波长变换、全光缓存、全光计算等核心全光信号处理技术。本文在课题组研究工作基础上,介绍现代高速光通信中全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光纤具有非线性传输特性,根据光纤中的三阶非线性效应(Kerr效应)导致的材料折射率的改变,分析了自相位调制(SPM)、交叉相位调制(XPM)效应的产生机理,指出了由于一个波长的功率变化会引起同一光纤中其它波长光信号的变化,以及采用这种现象实现光纤孤子传输及全光波长变换(AOW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符合目前电力行业可持续、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建设高效、 精准、 可靠性强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提出了一种将全光纤网络应用于智能电力抄表的解决方案。 在本地主干通讯网络应用塑料光纤作为信号传输 媒介, 在远程信道则采用石英光纤进行大量、 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同时在计量设备和通信节点增设相应的光收 发模块, 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光化。 实验结果表明, 全光集抄方案可将本地主干网络抄读成功率提升至 100% , 平均抄读耗时为 2. 1 s, 系统功耗为 50 mW, 这将给电力行业带来更多的智能化增值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杨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4):3486-3489
随着光纤传输的高速发展,对光缆线路的维护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发生光纤故障时,会产生较强的噪声干扰。如何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故障定位,成为保证通信网络畅通运行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通信光缆OTDR信号去噪的新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实,此方法可有效去除OTDR光缆信号中的强噪声,实现光缆断点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6.
于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7):4936-4940
测量高压纳秒脉冲时,采用同轴电缆传输受电磁干扰严重,测量精度不高,光纤传输可有效克服此缺陷。叙述了光电转换、光纤传输测量系统的原理,给出了光发射模块及接收模块的电路结构,并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进行了仿真。对所设计的光纤传输测量系统与同轴电缆传输测量系统进行了对比试验,光纤传输测量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长距离传输不失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气管道安全分布式光纤预警系统检测信号的非平稳特征,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信号分析方法.预警系统基于Mach—Zehnder光纤干涉仪原理,沿油气管道同沟敷设光缆,利用其中三条单膜光纤构成分布式微振动测试传感器,实时检测管道沿途所发生的泄漏及其他异常事件.该信号分析方法将检测信号通过EMD分解为多个平稳的固有模态函数(IMF)之和,选择若干包含信号主要信息的IMF分量对其进行峭度分析,提取几种事件信号的特征.最后分析了现场实验数据及其信号处理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管道周围发生的泄漏和其他异常情况进行特征提取.  相似文献   

18.
It is proposed that an optical fiber grating bistability device may be used for an all-optical switching or an all-optical digital signal amplifier with low power and high speed. The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 and parameter are analysed, and some design ideas are given.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Song Qian: born in Aug. 1937, Professor  相似文献   

19.
四路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光纤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编程式逻辑器件、并串转换器和串并转换器及光收发器,设计一个专用的数字光纤传输系统.将多路模拟基带信号的视频和音频进行数字化,形成高速数字流;然后,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对高速数字流进行时分复用,并通过并串转换器转换为串行数字流,送到光发射器;最后,通过光发射器发射耦合进入光纤传输.接收端则进行相反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