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柴油机喷雾两相流蒸发混合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垂直管流中的气液两相流压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决深井气举采油过程中不同流动型态的压力梯度、持液率、混合物密度对气举井设计和运行影响的问题。方法假设井简相关过程参数,采用阻力系数法计算油、气、水混合物的压力沿井筒的分布规律,进而预测某一深度处的压力。结果得出两相流体在井筒中密度的变化规律、水头损失和井筒中不同深度处两相流体的压力梯度。结论阻力系数法是一种较简单方便的计算垂直管流某一深度压力的方法,对于油气井的优化设计、稳产高产及测试技术的精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预测直喷式柴油机燃油喷雾蒸发和混合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紊流射流的积分方法,在计及喷雾平均油滴直径和油滴分布指数随蒸发过程而变化的情况下,通过气相射流子模型和油滴蒸发子模型的有机结合,使柴油机喷雾两相流的计算大为简化.与复杂的密集喷雾模型相比,本模型的计算工作量很小,而两者的计算结果却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泵系统由于突然失电出现的两相瞬变流的计算,提出了含有气体释放的蒸汽穴模型,以计算释放气体分布整个管线且波速是变化的情况,并用该模型对某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泵系统由于突然失出现的两相瞬变流的计算,提出了含有气候释放的蒸汽穴模型,以计算释放气体分布整个管线且波速是变化的情况,并用该模型对某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筒两相流压力计算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水平井筒变质量分层流动进行了微元段流动分析,根据气相和液相的连续性方程及动量方程,忽略加速度的影响,得到了气,液两相的混合动量方程,并由此建立了水平井筒变质量气,液两相流动的压力梯度模型,该模型中考虑了流体从油藏井筒流动的影响,利用已有的处理水平管分层流动的方法,计算了考虑流体沿水平井筒有径向流入时水平井筒的压力分布,因为水平 不同点的生产指数不同,所以,本模型更接近于实际,对沿井筒的压力降和流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埋引水隧洞的储热作用所导致的施工通风散烟困难问题,建立综合考虑气固热交换、尘粒间相互耦合作用的三维非稳态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紊流模型.尘粒间相互耦合作用力包括相间曳力、浮力、热泳力、升力和虚拟质量力等.结合某大型水电站深埋长距离引水隧洞施工通风,探讨隧洞内含尘气流的对流热交换规律,研究隧洞内风流微观运动机理以及粉尘运移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风流在风管出口下侧形成涡流区,1号和2号引水隧洞风流分布基本一致;工作面附近通风降温效果明显,隧洞壁面的表面平均换热系数沿工作面到风管出口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面平均换热系数模拟值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施工通风1,350,s左右时,粉尘浓度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绕平板气液两相流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现行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对通气两相流动的适应性及所体现的数理本质,选取典型的绕平板气液两相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多相流模型、湍流模型对绕平板气液两相流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绕平板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型。 结果表明,基于单流体理论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忽略了流场内客观存在的气-液相界面,计算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流动现象,与实验结果不符;Level Set方法由于考虑了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的影响,能合理反映气液界面波动的特性,可以获得和实验较为一致的计算结果;滤波器湍流模型在标准k-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湍流黏性项的修正,降低了计算流场中的湍流黏度,可以更精细地描述与时间相关的气液多相复杂流动现象,进而有效提高对非定常流动计算过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对实现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其升压性能的计算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定量计算了升压效果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验对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效果随低压进口水 的增加而降低,随混合腔出口截面积的减少而增加,随高压蒸汽压力的增加和低压进口水流量的增加均有一个最佳值,本实验得到的升压比最高可达2.1:1。  相似文献   

10.
11.
水气二相流特点及其单流体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水利工程中掺气水流的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从建立数学模型的角度 ,详细分析了水利工程中水气二相流的特点 ,从理论上证明 :对工程中常见的稀疏气泡流 ,单流体模型是可行的 ;且水气混合物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可分别用水相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代替 ,以使问题简化。提出了掺气水流的单流体模型 ,并用该模型对水垫塘掺气水流进行了计算 ,掺气浓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表明本文提出的单流体模型可用于水垫塘水气二相流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一个简化的油气两相流瞬态模型。模型中对控制方程组中的动量平衡方程作了局部平衡假设,采用交错网格和隐式离散格式。该模型适用于任意角度管道,而且适用于油气两相流管线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流型。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该简化模型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但计算量要比同类复杂模型少得多,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宾汉流体与颗粒间的密相两相湍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密相液固两相湍流方程,并考虑到宾汉流体的本构关系,建立了描述汉流体与颗粒间的两相湍流流动的控制方程,编制了计算程序,为数值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IPSAR(Inter Phase Slip Algorithm Revised)算法,对直圆管内的宾汉流体与颗粒间的两相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直圆管中,颗粒相的速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其在壁面处高于宾汉流体,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加,两相主流速度均减小,同时宾汉流体动能有减小的趋势,而颗粒相体和浓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此宾汉流体的了应力及对其湍流流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气流/纤维两相流动总是在纺织加工中十分普遍,研究气流/纤维两相流动规律为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气流/纤维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和实验的发展过程的回顾以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关于气流/纤维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和实验的不足之处,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S型柔性立管内空气-水两相流流型特征.实验环路由长114 m的水平环道,16 m的-2°下倾管和高15.3 m、长24 m的S型立管组成,环路内径为50 mm.使用立管底部压力、立管出口持液率HL及其概率密度函数(PDF)分布特征识别和区分流型.实验发现了典型严重段塞流、过渡型严重段塞流、稳定流动3类流型.典型严重段塞流下HL曲线呈方波状,相应的PDF分布呈HL分别为0和1的双峰结构;过渡型严重段塞流下HL曲线呈针刺状,其PDF分布也为双峰结构,但HL的低峰远高于HL的高峰;稳定流动下的PDF分布呈HL为0.27左右的单峰状.分析表明,典型和过渡型严重段塞流分别与垂直上升管弹状流和块状流具有相似的PDF分布特征,但彼此的流动形态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竖直传热管内降膜-高速空气环状两相流的蒸发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在直径2-3mm的细小管内,重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气液间摩擦力起支配作用;在直径10mm左右的普通尺寸管内,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在直径更大的管内,重力的影响起支配作用。对定热流密度条件下的换热特性得到了数值解并整理成简化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对竖直传热管内水-空气两相流蒸发换热特性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流动和传热规律。  相似文献   

17.
运用离散涡方法对流体的方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涡团与颗粒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流固两相绕流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不同初始位置处颗粒运动对尾流的形成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尾流中聚积的颗粒主要来源于方柱两侧,来流中夹杂的颗粒多与方柱两侧涡团作用并在方柱两侧聚积.模拟方法将对航天领域中非线性剥蚀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阻层析成象技术的两相流检测的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作者建立的电阻层析成象(ERT)仿真软件,对ERT应用于两相流检测进行了仿真研究·求出ERT敏感场的数值解,分析了敏感场灵敏度特性,最后得到仿真结果重建图象·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解析解均方根误差低于1%,表明仿真过程是可信的·通过实际设定的5种典型两相流流型与重建出的图象比较,浅析了ERT应用于两相流检测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不同的混合腔喉部直径,喷嘴前蒸汽压力,进水流量下,实验研究了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装置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的最大无量纲升压系数为2.4;混合腔喉部趱戏增大,其升压效果下降;引射率及蒸汽压力增加,其无量纲升压系数都将增大,这些结论对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两相流升压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在变截面通道中的升压过程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变截面通道内超音速汽液两相流的压力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变截面通道中超音速汽液两相流的压力分布与出口压力、进水流量无关,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进水温度和进汽压力,同时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在变截面通道的渐缩部分的压力可以近似认为不变,凝结激波发生在变截面通道的喉部等,这些研究结果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应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