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契约运用到幼儿教师的管理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与幼儿园相互之间的期望值。本文主要对心理契约的理论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结合目前幼儿教师的心理和工作特点,提出了构建幼儿教师的心理契约有效途径,以期在幼儿园与幼儿教师之间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无形的心理契约不仅释放着有形契约关系的影响力,也存在其衍生价值——心理契约信用。在经济全球化重塑的非传统雇佣关系中,隐藏着普遍的心理契约信用危机。如果心理契约存在的主体回归至广义古典学派界定的政府、企业和员工,则集合了有形契约信用和无形契约信用双重内涵的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其信用品质的交互影响、辐射影响,无疑构成为分析政府、企业和员工三方心理契约信用互动规律的简约路径。  相似文献   

3.
心理契约是实验技术队伍与学校组织之间的心理纽带。首先,从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心理契约的内容出发,分析当前实验技术队伍心理契约破坏的3个方面,包括激励责任期望破坏、发展责任期望破坏和人际责任期望破坏。其次,提出了重塑实验技术队伍的心理契约,促进其心理契约平衡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院师资管理中“心里契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福 《科技资讯》2007,(29):204-204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之间在雇用关系中彼此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的、内隐的心理约定,是双方对彼此之间相互责任和义务的期望与认知.在高职院校师资管理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高职院校应当从校园文化、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完善督导机制、加强沟通等方面构建和维护良好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5.
代建制项目参与主体众多,各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冲突。代建制项目直接利益相关者间存在契约关系、期望差异和信息不对称;代建制项目间接利益相关者中审批部门与项目不存在契约关系,但存在行政审批或行业管理关系,相关人员可能出现权力寻租;间接利益相关者的监督部门与项目既不存在契约关系,也不存在行政审批关系,仅作为监督者关注和影响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组织和成员之间除规章制度明确的正式关系外,还存在心理上的期望和认知,并通过成员的主观判断影响其对组织的情感投入,进而影响管理效果。任职教育管理应跳出传统“行为”管理的桎梏,从心理契约角度切入,从强化学员与院校的心理纽带出发,提高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契约是除了学校与青年教师之间签订的正式的书面契约之外,存在于青年教师内心的一种内隐的、非正式的、不断变化的对学校的期望。教师期望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额外奉献大小以及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因此高校要重视青年教师心理契约,了解其维度和影响因素,并根据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特征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培养目标,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大学生压力知觉、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压力知觉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心理疲劳量表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3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压力知觉对大学生心理疲劳的效应显著(β=0.397,t=6.842,P<0.01);压力知觉与自我控制交互项对大学生心理疲劳的效应显著(β=-0.012,t=-3.123,P<0.01).由此得出结论,大学生压力知觉可以正向预测心理疲劳,且自我控制在大学生压力知觉与心理疲劳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可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措施降低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9.
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对游客满意度的分析十分重要。游客满意度来源于旅游活动中的期望与知觉间的差异,而期望与知觉都深受旅游中文化互动系统的影响。如何适应这一文化系统内部的各种文化差异成为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资助主体与资助对象之间存在着相互期望与隐含承诺,这些并没有以某种书面的契约来规定,而是以心理契约的形式存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契约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建构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从操作层面上提出心理契约模式下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将组织心理契约违背与雇员之间的关系置换为营销情景下服务企业心理契约违背与顾客的关系,通过对263位经常接受银行服务的顾客进行定量研究和结构方程验证,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服务企业交易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顾客退出、抱怨行为增加和顾客忠诚降低、沉默行为减少;服务企业的关系型心理契约违背导致顾客忠诚降低、抱怨行为和沉默行为增加,对顾客退出行为影响不显著.交易型心理契约是顾客更加关注的心理契约形式,顾客对关系型心理契约的关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张焕 《科技信息》2009,(26):129-130
本文采用知觉到的教师期望问卷,就教师期望对初中生英语成绩影响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中的期望态度因子对学生的英语成绩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学生知觉到的来自教师的期望越积极,越是正向的期望,学生的英语成绩越高。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又称心理合同,其本质是员工个体与企业组织之间对责任和义务的相互期望。它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视角,探讨员工在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下降阶段等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心理契约的特点,以及对其实行的有效管理手段:指导、体现公平、开发和关怀。  相似文献   

14.
知识型员工是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象,激励和留住知识员工对于饭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传统的雇佣契约及其隐含的外在激励对知识型员工很难奏效。本文对饭店知识员工其心理契约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15.
《科学管理研究》2016,(4):89-92
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满足知识型员工的心理期望才能激励知识型员工形成内在驱动力,进而产生创新行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期望多属于心理契约的内容,针对其心理期望,结合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因素,从心理契约视角,提出了激励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现在,随着学者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心理契约的概念、特点,形成与违背过程,分析绩效管理与心理契约的关系,提出心理契约视角下的公务员绩效管理策略,帮助政府更好的改善公务员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心理契约的理论和意义,并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了员工心理契约与企业员工培训的关系,并对如何结合员工心理契约提高员工培训的有效性,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是员工和组织对相互责任的理解和信念,良好的心理契约能有效保持员工与组织的雇用关系。从心理契约的定义、功能和形成过程来看,心理契约在新员工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尽可能通过采用包括人员招聘、真实工作预演、组织社会化等方法做好组织中新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探讨新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员工期望的设定雇佣关系。民营企业面对竞争市场积极主动地留住员工,留住忠诚、有能力的员工。因此,民营企业了解员工心中的期望,及时有效地解决雇佣关系中的问题。本研究将进一步完善员工与组织的关系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不能只是考虑雇主的观点.还要兼顾员工的立场。  相似文献   

20.
李银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8):197-199
当前,酒店与员工关系存在两种行为模式,即经济契约模式和心理契约模式。经济契约模式下酒店与员工是直接的金钱利益上的买卖关系;而心理契约模式下,员工与酒店能产生一种荣辱与共的共鸣。针对当前酒店员工流失量大的状况,我国酒店与员工的关系迫切地需要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转变,即由经济契约向心理契约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