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契伦柯夫脉冲波形和光强探测器用于研究跨越宇宙线能谱膝区的核作用特征.结果表明,当跨越膝区时延伸率及相应的核作用参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10只马拉坦麻醉和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用粗金属电极记录刺激杏仁在视皮层V1区的诱发电位活动,并考察其分布情况。当刺激杏仁基底核时,在整个视皮层V1区都记录到潜伏期为1~2ms的诱发电位,振幅最大的电位分布在V1区前部。刺激杏仁基底核还使视皮层光诱发电位的主反应受到抑制,作用的潜伏期为10ms,时程为20ms。这些结果显示,杏仁基底核可能有向视皮层V1区直接的纤维联系,其功能之一可能是介导杏仁体对外膝体视觉信息上传和处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太原科技》2011,(12):I0001-I0001
太原市作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提出立足转型跨越,率先把太原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先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改革开放的新兴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更好地发挥在全省转型跨越中的龙头作用、引领作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宇宙线的全粒子能谱在能量约为4PeV附近有明显的拐折,幂指数由γ≈-2.7变为γ≈-3.1,形成所谓的膝结构,该能区称为膝区。理论学家综合得到了各种模型来解释这一现象,模型涉及到宇宙线的起源、传播、加速等基本问题,但AS-gamma和KASCADE两大国际试验站对膝区成因持完全相反意见。膝区物理至今没有定论。中意ARGO实验以其独有优势,为膝区物理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进一步探求节点内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不同锚固方法、节点核芯区配有特殊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圆柱节点在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文中对节点区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粘结性能,节点核芯区的剪切变形、荷载-层间相对变位的特性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经我们对40例锡嘴雀(♀30、♂10)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 RA 核团是大脑控制调节低位发声中枢引起发声运动的主要中枢之一。它发出的下行性的传出神经向 IM 核呈双侧性投射,并有明显的左侧优势。中脑的背中核(DM)核是 ICO 核团分化的一部分,它也是中脑控制发声的主要核团之一,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原纹状体腹部外侧区,LAV 区,在发声中也具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刺激或损毁下丘脑的中部及视上核等某些核团能影响痛觉的改变。但是,关于下丘脑的前部,特别是前脑发展来的视前区以及下丘脑后部的乳头复合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尚没有一致的看法。为此,我们在清醒的家兔上,通过亚急性埋藏电极方法,分别刺激下丘脑的视前区和乳头体,并在电针诱导下,同时刺激上述部位,观察对痛阈的影响,从而探讨视前区和乳头体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10只乌拉坦麻醉和三碘季胺酚麻痹的新西兰兔上用粗金属电极记录刺激杏仁在视皮层V1区的诱发电位活动,并考察其分布情况。当刺激杏仁基底核时,在整个视皮层V1区都记录到潜伏期为1 ̄2ms的诱发电位,振幅最大的电位分布在V1区前部。刺激杏仁基底核还使视皮层光诱发电位的主反应受到抑制,作用的潜伏期为10ms,时程为20ms。这此结果显示,杏仁基底核可能有向视皮层V1区直接的纤维联系,其功能之一可能是介导杏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9日,朝鲜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几经波折后终于跨越了核门槛,朝鲜到底有没有核武器的争论戛然而止。但接下来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年来,是什么人在朝鲜进行核研究呢?  相似文献   

10.
朝鲜半岛的无核化问题。已经跨越了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三代美国总统,历经16年之久。其间,核问题一波三折、难以化解。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精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观测, 结合砂箱模拟实验结果分析, 将塔里木盆地巴楚褶皱带解释为不同规模膝褶带形成的大型背斜构造, 与断裂作用无关。新解释强调巴楚褶皱带为膝褶型背斜变形, 系膝褶带围限而形成的褶皱。该类型构造具有如下几何学特征: 带内地层发生一定角度的倾斜, 具有一定宽度, 膝褶带两侧边界近于平行, 膝褶带与带外地层呈高角度关系, 部分膝褶带呈共轭出现。砂箱模拟实验重现了盆地腹地膝褶带发育和演化的全过程: 宽缓拆离褶皱→紧闭拆离褶皱→褶皱突起→断层调节改造作用, 模拟结果证明膝褶带是巴楚隆起形成过程的重要构造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江西风景独好"品牌的引领下,江西初步构建了"一核三片五城十县百区"旅游目的地体系和"三线八圈"旅游线路框架体系,逐步形成了以高位推动为引领、以品牌塑造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集群发展为重点、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以提升服务为抓手的旅游发展的"江西模式",从而推动江西旅游业大跨越、大发展,实现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尼氏染色及脑啡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鸣禽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间脑听觉中继核--卵圆核(n. Ovoidalis Ov)中心核及其壳区(shell)的形态学特征,再应用神经示踪剂BDA (biotionylated dextran amine)对壳区的神经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 脑啡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较尼氏染色更能区分中心核及壳区,仅Ov壳区存在脑啡肽纤维或细胞,而中心核几乎不存在;(2) Ov 壳发出纤维投向端脑听区L2b, L1 ,L3,下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nucleus VMN)和下丘脑前内侧核(n. anterior medialis hypothalami AM); (3) Ov壳接受端脑古纹状体粗核(robust archistriatum RA)壳区、中脑背内侧核(mesencephalicus lateralis pars dorsalis MLd)与丘间核(n. intercollicularis ICo)界面区的投射.首次发现鸣禽卵圆核壳区同非鸣禽相似,也与下丘脑有神经投射联系,它为听觉发声引起内分泌活动及有关行为的改变提供了神经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用CB-HRP顺、逆行追踪的方法,研究了鸣禽栗Wu前脑高级发声中枢(HVC)及其周围架区的传入,传出投射,结果表明,HVC接受丘脑葡萄形核、新纹状体前部巨细胞核内侧部,新纹状体界面核的传入投射,并发出纤维投射至旁嗅叶的X区和古纹状体粗核(RA);还通过架区间接联系听区复合体(L区)及脑桥的蓝斑核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安区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滑坡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选取12类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Spearman对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线性核函数(LN)、多项式核函数(PL)、径向基核函数(RBF)、Sigmoid核函数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利用ArcGIS软件生成最终的危险性评价结果图,将评价结果图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分别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不同核函数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经ROC曲线验证得到:RBF-SVM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此核函数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更适应于该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研究结论可以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正断层引起的地面永久性大变形作用下,埋地管线可能会发生拉伸、剪切等形式的强度破坏,亦可能在局部受压区发生屈曲破坏。利用ABAQUS 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穿越正断层埋地管线的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接触分析方法模拟正断层引起的地表永久性大变形作用下管线—土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管径、跨越角对管线破坏模式的影响。依据算例分析可知:小口径埋地管线易发生拉伸强度破坏,大口径薄壁管线易发生屈曲失效,口径0.65 m 是管线从发生强度破坏到发生屈曲破坏的临界值;当跨越角大于90°时,角度越大越易发生屈曲失效,跨越角为100°是埋地管线发生强度破坏与屈曲失效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多功能带电跨越架的结构和作用,分析了多功能带电跨越架的特点,提出了带电跨越架线的要求,介绍了多功能带电跨越架在输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能核─核碰撞的椭球状衰变模型与核阻止本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椭球状衰变的模型,分析了目前高能区核─核碰撞的核阻止本领对入射能量和碰撞核质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说明了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的涵义,建立了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技术跨越实现模型,探讨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企业技术跨越机会窗口的作用,分析了机会窗口在技术、市场、顾客和企业综合作用下如何开启和关闭的过程,提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技术跨越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电针对脑梗死大鼠尾壳核、海马CA1区缺血半影 (IP)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为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神经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脑梗死模型 ,分为缺血组和缺血 +电针组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尾壳核、海马CA1区IP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 :(1)缺血组 :缺血 1d ,尾壳核IP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深染固缩 ;缺血 7d后 ,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 (P <0 0 5 ) ;在海马CA1区IP区 ,缺血 1d ,阳性神经元分布广 ;缺血 7d ,数目减少 (P <0 0 5 ) ;缺血 14d ,数目较缺血7d时增加 (P <0 0 5 )。 (2 )缺血 +电针组 :尾壳核IP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较缺血组增加(P <0 0 5 ) ;在海马CA1区IP区 ,电针 1d ,阳性神经元分布局限 ,数目较缺血组减少 (P <0 0 1) ,电针 7d后 ,数目较缺血组增多 (P <0 0 5 )。结论 :电针对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调节具有双重性。既能减少电针 1d时海马IP区nNOS表达 ,减轻一氧化氮 (NO)的毒性作用 ;又能加速海马 (电针 7、14d)、尾壳核IP区nNOS表达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